無論是負面清單管理的創新,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的平等,還是金融、投資、貿易的便利化甚至自由化的開放,正式掛牌運行剛滿3個月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讓毗鄰的浙江既憧憬又有擔憂。 各地均積極啟動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報前期工作。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已經向商務部提交方案或進行了溝通的地方有:天津東疆、廣東南沙、前海和橫琴等。激烈競爭態勢之下,浙江爭取自貿園區落地的底氣和機會在哪里? “依托已具備良好發展基礎的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加快推進寧波——舟山港口一體化,將有助于避免單兵作戰和功能重疊,聯合申報國家級自貿試驗區獲批的可能性將會大為提升。”昨天,在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改革發展研究成果發布會上,集中發布了一批圍繞近期政策熱點所做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關于如何向上海自貿區取經和浙江爭取自貿園區落地的研究無疑是一大亮點。 舟山群島新區 單獨建設自貿區有短板 此前,股市里出現過一波關于舟山自貿區概念股的炒作,由頭是傳聞舟山也正積極申報建設自貿區。昨天,省社科院產業經濟所研究員解力平表示,事實上,在國務院批復的《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中,就已經明確提出了在舟山群島新區“建立自由貿易園區和自由港區”的目標,但如何選擇路徑成為舟山群島新區的一道技術難題。 解力平說,從省社科院課題組三年來對海洋經濟的研究情況看,舟山單獨建設自有貿易園區目前存在一些“短板”,主要包括:作為自貿園區核心的舟山綜合保稅區建設剛剛起步,發展成型尚需時日;城市經濟基礎薄弱,臨港工業發展與自貿園區功能定位存在較大沖突;服務業能級偏低,人力資本支撐不足;海島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舟山港與國際一流港差距顯著;土地資源較少,海島生態承載能力受限;經濟發展和國防事業的客觀矛盾等。 如何更有效而快速地填補這些短板呢?解力平給出的建議是,以政府推動為先導,以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為突破口,將其作為一個組合型區域競爭經濟體。通過資源整合,探索多元的協調共建體制,加快推進浙江自由貿易園區試點,獲取改革紅利。 解力平舉例分析,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自由貿易區,如阿聯酋迪拜港自由港區、德國漢堡港自由港區、美國紐約港自由貿易區、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貿易區等,在管理機構授權上大體相近,都是港區合一。 因此,加快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在做總體規劃時,可借鑒紐約——新澤西港務局經驗,在區域合作商實現體制性突破,在省級層面成立跨區域的專業管理機構。 寧波——舟山港一體化 手拉手值得憧憬 “經過兩到三年的推進,上海自貿區28.78平方公里的區域肯定不夠用,必將擴容,到時候會往哪里擴?”在這個問題上,有不少專家都認為,上海自貿區擴圍,向內,浦東是一個選擇;而向外,從小洋山島向舟山和寧波也可能是一個選擇。 事實上,隸屬上海自貿區的洋山港(小洋山島)其實是上海向舟山“租借”的,洋山港行政權歸屬于浙江,經營管理權歸于上海。小洋山島向舟山延伸有著天然的便利,大洋山可以與現有上海自貿區的洋山港連為一體,甚至可以考慮協同規劃、開發,共同建立國際離岸貿易中心。 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表示,依托天然的優勢,中央給予舟山的定位是建成國際物流島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成為大宗商品的結算、物流和交易的平臺。未來舟山從保稅區升級到自貿區,最有條件升級到國際離岸的貿易中心。 徐劍鋒認為,寧波——舟山港一體化有自身的獨特優勢。“如果寧波提出和舟山一起申報自由貿易園區,可以更好地借助國務院把舟山升格為新區的機會,把雙方的優勢整合起來。” 上海自貿區的獨特優勢,很容易讓周邊省份擔憂其對貿易流量的“虹吸”效應。徐劍鋒則認為,恰恰不需要擔心虹吸效應,因為一旦建設寧波——舟山港一體化,我們的優勢在于航運、貿易、轉口等。 徐劍鋒表示,上海自貿區最重要的創新還是在于金融,企業在國際貿易的便利化,金融、投資的便利化等方面確實有著無可比擬的先發優勢,但是建立在浙江制造業基礎上的優勢,可以讓寧波——舟山港天然與上海自貿區形成錯位發展。“浙江和上海不會形成簡單的競爭關系,而且浙江企業完全可以利用上海自貿區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類似于上海主要做離岸貿易,資金在上海結算,但貨物不必一定經過上海的口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可以由寧波——舟山港承接。”(黃晶晶/文 林焱挺/制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