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不止新浪微博、樂居,阿里、京東皆欲赴美,這意味著互聯網三巨頭無一留在A股市場。
再縱觀整個中概股板塊,百度、網易、搜狐、當當網、優酷土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如今你我稍稍熟悉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不是已經赴美上市,就是已經赴港上市,剩下的正在赴美、赴港上市的路上。而其中大部分公司更青睞美國市場,即使近期科技股動蕩不安、互聯網股票“泡沫論”喧囂塵上,這似乎一點都沒有動搖國內互聯網企業奔赴美國市場的決心。
在分析這些企業為何如此不遠千里、遠渡重洋時,繞不開的話題之一,即相較于美國市場,A股上市門檻要高很多。美國股票發行采取注冊制度,只要公司業務高速增長,即使盈利少,甚至虧損,也能上市,而國內股票市場卻有嚴格的硬性指標。
今年3月,有關創業板降低IPO門檻的消息一出,攪動A股市場“一池春水”。修訂后的創業板首發管理辦法擬取消營業收入或凈利潤持續增長的硬性要求,允許收入在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只需要有一年盈利記錄即可上市。但這一門檻的降低是否能留住陸續奔出國門的互聯網企業,目前還沒有定數。
首先,這類互聯網企業之所以選擇遠赴美國,不僅是受到A股上市門檻這一個因素的影響,其中一些企業曾獲海外風投,為方便風投退出而選擇以離岸公司方式注冊,這類企業在A股市場難以上市。其次,新的標準依然要求一年盈利,以這一標準來看,京東目前無法在A股上市。據其招募書透露,該公司2013年全年凈虧損4990萬元人民幣,去年第四季度凈虧損1億多元。新浪微博在A股IPO之旅也同樣不會順利,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就凈虧4740萬美元。再次,隨著美國經濟恢復,科技股漲勢如虹,在巨大的財富效應面前,難怪國內互聯網企業赴美上市一去不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