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旗下國際金融公司(IFC)副總裁兼司庫華敬東近日接受媒體獨家專訪,他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自然而然的趨勢,而短期內的波動并不會影響投資者對人民幣的信心。
上個月,IFC計劃在倫敦交易所發行3年期10億元人民幣計價的債券,該次發行受到投資者追捧,獲得了超過3倍認購。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IFC隨后將發行額度擴大了一倍,最終籌得20億元人民幣。
作為此次發行的主要推動人,華敬東表示,在海外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受到投資者熱捧,向外界釋放出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的“強烈信號”。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貿易國之一,中國的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華敬東說,“國際上的貿易和投資活動將會越來越多地使用人民幣?!?/p>
據透露,購買此次人民幣債券的投資者,大多數為IFC的長期客戶,基金和企業、銀行、央行各自約占到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這些客戶過去通常會購買IFC發行的美元債券。
“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中飛速增長,目前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華敬東說,近期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正在進一步加速,表現在以人民幣計價的更開放的金融市場
、銀行體系的利率市場化等方面。
“人民幣在岸和離岸的交易機會都是投資者樂于看到的?!比A敬東說。
近期,人民幣出現了出乎意料的貶值走勢,甚至引發了美國財政部的譴責,對此,華敬東表示,對于由供應和需求所決定的開放經濟體的貨幣幣值出現漲跌是很正常的現象。
“我不認為這是多么大驚小怪的一件事,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出現幣值的雙向波動是自然的現象?!?/p>
上月15日,中國央行宣布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浮動波幅,由此前的1%擴大至2%,央行行長周小川近期表示,中國將逐漸暫停對人民幣的干預,并繼續擴大人民幣交易區間,顯示了推進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堅定決心。
“我認為短期的波動并不會影響持長期投資想法的投資者的信心。”華敬東說。他指出,IFC在倫敦發行的20億人民幣債券獲得投資者追捧,便體現了這樣的信心。(騰訊)
]]>作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一哥”,香港地區擁有了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截至2013年6月底,香港銀行機構人民幣存款約6980億元。匯豐環球資本市場人民幣業務發展亞太區主管何嘉儀(Candy Ho)稱,在全球人民幣交易中,香港地區的交易量所占份額達80%。
與中國香港同為亞洲金融[0.00%]中心的新加坡也在積極拓展人民幣業務。目前共有4000多家中資企業在新加坡營業,其中140家在新加坡交易所掛牌上市;另外,目前新交所已有離岸人民幣債券掛牌,它也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人民幣遠期合同場外交易清算服務的交易所。盡管新加坡官方沒有公布人民幣存款數據,但是市場人士預計可能達到500億~600億元。
其實,人民幣離岸市場并不局限于亞洲,其已在全球多地開花,包括歐洲的倫敦、巴黎、盧森堡以及北美和非洲多地,都在蓄力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
分析人士對此表示,離岸市場對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至關重要,它的作用就呈現點到面的特征,也就是由離岸中心對其所在區域進行輻射,進而推進區內人民幣的使用和接受程度,最終將人民幣真正推向全世界。
貨幣互換路徑清晰
人民幣國際化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是與中國央行簽署貨幣互換的國家/地區數量增多以及由此帶來的人民幣互換數額在逐步上升。據《第一財經日報》統計,自2009年以來,目前跟中國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的國家(或地區)共有20余個,互換總額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伴隨著雙邊貨幣互換規模擴大,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線圖躍然紙上。從目前與中國內地簽署本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和地區來看,雙邊本幣互換遵循了從周邊貿易伙伴如中國香港和韓國,到新興市場國家如印度尼西亞、關鍵地區樞紐國家如土耳其和阿聯酋,再到老牌發達國家如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的漸進路徑。
作為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對中澳貿易的重視度可見一斑。4月10日,人民幣與澳元的直接兌換交易正式啟動,澳元成為繼美元、日元之后第三種能與人民幣直接兌換的貨幣。
匯豐澳大利亞環球貿易及融資業務部總監Andrew Skinner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直接兌換一直都是雙邊貿易的重頭戲,這是最近的一次兌換協議。的確,從我們即將接觸到的客戶那里傳來的信息顯示,直兌將成為他們減少交易成本的一項必要的積極措施,并且能明顯提高資金的流動性。這樣一來,人民幣結算方式將變得越來越普遍。”
正是貿易伙伴逐漸接納人民幣作為雙邊貿易的結算貨幣,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使用量也得到了迅猛發展。
匯豐新加坡環球貿易及融資業務部總監Joseph Arena認為,有些不太了解人民幣使用程序的人會誤以為使用人民幣結算會面臨很多繁瑣的程序以及各種備案,其實現實并不是這樣的,像在新加坡這樣的離岸市場企業并不需要任何備案,也不需要提交申請。
央行報告顯示,截至今年5月,全國經常項目下的跨境人民幣業務已達1.7萬億元。此外,國務院發文指出,要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已經開始從跨境貿易向跨境投資進行了升級。
盡管目前貨幣互換直接兌換受益比較明顯的是雙邊貿易,但從貨幣互換、直兌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民幣正在成為各國政府的外匯儲備。
離岸中心輻射全球
如果說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是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點到點的關系,那么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設就呈現典型的點到面的特征,即由離岸中心對其所在區域進行輻射,進而推進區內人民幣的使用和接受程度。
人民幣離岸市場正在全球各地陸續興起,截至目前中國香港、倫敦、新加坡等幾大人民幣離岸中心已經初具雛形。
作為最成熟的人民幣離岸市場,香港地區充分利用了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內地轉口貿易港的有利地位,建立了全球最具規模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事實也證明,80%以上的人民幣跨國支付和海外人民幣資金池留存在香港。
據何嘉儀介紹,香港地區和中國內地一直保持著緊密的關系,并且其已經在中國內地境外創建了一個龐大的流動資金池,這些優勢讓我們期待香港地區仍然可以處于離岸人民幣的領先地位。
為了更有效地管理人民幣流動性,促進香港整體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金管局日前又發出指引,放寬人民幣結算所自動轉賬系統處理量,并將收市時段的結算時間由下午4時30分延至5時30分。
金管局相信,新安排能進一步通過香港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以及人民幣參加行的環球絡與人民幣資產,包括點心債、人民幣股票、人民幣基金等,全面促進人民幣的交易服務。
根據匯豐全球客戶使用人民幣情況的調查,香港地區客戶使用程度已經高達50%,而且接受調查73%以上的香港企業中表示在未來五年將使用人民幣,可以預見,未來五年,人民幣至少在香港將遍地開花。
在人民幣清算行走出境外后,全球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又得到提升。
新加坡作為東亞的集散中心已有很長的歷史,它是亞洲最大的交易中心,也是世界第四大交易中心。新加坡作為東盟國家中的核心國家,對東盟也具有很強大的示范效應;向印尼和馬來西亞公司提供業務服務,特別是有關商品的服務,而且很多跨國企業在新加坡建立其亞洲甚至全球財務中心。
之前,新加坡已發起了自己的人民幣離岸交易,它還有一些人民幣主導的石油合約交易,盡管規模不大,但可以表明人民幣開始逐漸向金融產品計價工具轉變。
何嘉儀在采訪中還表示:“我們的全球營銷活動就是圍繞人民幣展開的,今年可以視為基準年,因為人民幣不僅僅在中國香港,在整個亞洲都得到了發展,本年度最為顯著的發展就是新加坡和臺灣地區因為不斷穩定的發展而正式成為離岸中心,我認為這些新發展將成為關鍵?!?/p>
盡管目前,具備規模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全球僅有四個,而且非亞洲地區僅有一個,但很多跨國銀行已經紛紛搶灘海外市場。另據知情人士透露,現在海外一些重要的金融中心,比如巴黎、盧森堡,都在設法讓自己變成地區離岸交易中心。
而在2012年末的一次論壇上,法國央行行長諾亞還公開表示,巴黎正積極尋求成為繼香港地區、倫敦后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目前,巴黎市場的人民幣存款規模為100億元,成為倫敦之后歐洲第二大人民幣資金池。
目前非洲的肯尼亞央行也正在和中國政府接洽,希望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建立非洲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有學者在談到人民幣離岸中心全球布局時表示,北美應該是人民幣最后落地的地方。不過加拿大央行一位人士日前在一次私人場合也曾向本報記者表示過加拿大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中心的想法。
正是伴隨著跨境貿易引起的貨幣互換協議的日益增加、離岸市場的建設,最根本的是市場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人民幣的使用規模顯著增加。
據此,匯豐銀行預計,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將進一步加速,人民幣將在2015年成為全球三大貿易結算貨幣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