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歡迎基金組織執董會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的決定,這是對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中方對基金組織管理層和工作人員在SDR審查過程中的辛勤工作以及廣大成員國的支持表示贊賞。人民幣加入SDR有助于增強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對中國和世界是雙贏的結果。人民幣加入SDR也意味著國際社會對中國在國際經濟金融舞臺上發揮積極作用有更多期許,中方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加快推動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做出積極貢獻。
SDR相關延續閱讀
1、什么是SDR?
SDR是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的縮寫,其含義是兌換“可自由使用”貨幣的權利。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于1969年創設的一種補充性儲備資產,與黃金、外匯等其他儲備資產一起構成國際儲備。SDR也被IMF和一些國際機構作為記賬單位。
創設之初,SDR與美元等價。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IMF于1974年啟用SDR貨幣籃子。2015年審查前,SDR貨幣籃子包括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四種主要國際貨幣。根據2015年11月30日的匯率,1單位SDR約相當于1.37217美元。
2、現有SDR的規模和使用情況如何?
IMF按成員國份額對所有成員國分配SDR,以補充成員國的儲備資產。
IMF曾于1970-1972年、1978-1981年進行過兩次SDR普通分配。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為更好應對危機,IMF于2009年分配了1826億SDR。截至目前,IMF對SDR累計分配額約為2041億SDR(約合2801億美元)。我國SDR累計分配額為69.897億SDR。
目前,SDR主要用于IMF成員國與IMF以及國際金融組織等官方機構之間的交易,包括使用SDR換取可自由使用貨幣、使用SDR向IMF還款、支付利息或繳納份額增資等。
3、什么是SDR審查?
IMF通常每5年對SDR進行一次例行審查,主要內容是SDR貨幣籃子的貨幣構成及權重。
SDR審查原則包括:(1)SDR的價值與世界主要貨幣之間保持穩定;(2)納入SDR籃子的貨幣應該在國際交易中被廣泛使用;(3)納入SDR籃子的貨幣所占的權重應該同其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中的地位相當;(4)如果無重大變化,兩個審查期間SDR籃子貨幣的構成應當保持穩定;(5)SDR審查方法應當保持連續性,僅當貨幣在世界經濟中角色發生重大變化時才進行調整。
4、成為SDR籃子貨幣的標準是什么?人民幣達標情況如何?
當前SDR審查包括兩個標準:一是出口規模,即某個國家或地區在考察期前5年中的貨物和服務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二是該貨幣“可自由使用”,即在國際交易支付中被廣泛使用和在主要外匯市場上被廣泛交易,實踐中主要通過貨幣在全球外匯儲備、國際銀行業負債、國際債務證券、跨境支付、貿易融資中的比重及在主要外匯市場交易量等指標來衡量。
2010年SDR 審查時中國已滿足出口標準。過去五年來,人民幣國際化迅速發展,可自由使用程度不斷提高。基于各項評估指標,基金組織執董會認為有充分的基礎可以認定人民幣為可自由貨幣,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
5、什么是“可自由使用”貨幣?
“可自由使用”是指在國際交易支付中被廣泛使用和在主要外匯市場上被廣泛交易,實踐中主要通過貨幣在全球外匯儲備、國際銀行業負債、國際債務證券、跨境支付、貿易融資中的比重及在主要外匯市場交易量等指標來衡量。
可自由使用不同于資本項目可兌換。資本項目可兌換既不是可自由使用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其必要條件。首先,可自由使用貨幣發行國仍可以保留對某些資本項目的限制;其次,很多可兌換貨幣都不是可自由使用貨幣。但是,可自由使用標準隱含了對一定水平的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要求;資本項目可兌換也可以提高可自由使用程度。
6、新SDR籃子的貨幣權重是多少?
IMF計算SDR籃子貨幣權重的公式由貿易和金融變量組成,以反映貨幣在世界貿易和金融體系中的相對重要性。根據基金組織工作人員的計算,人民幣權重為10.92%,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權重分別為41.73%、30.93%、8.33%和8.09%。
7、新SDR貨幣籃子何時生效?
根據IMF決定,新SDR貨幣籃子生效時間是2016年10月1日,這主要是由于多年來第一次有新的貨幣加入SDR,需要給SDR使用者預留充裕時間做好會計和交易的準備工作。
]]>在全球投資者密切關注的會議上,美聯儲在宣布9月不加息的同時,罕見地表示要緊盯中國。
美聯儲主席耶倫昨日稱,中國和新興市場是美聯儲的關注重點。長期以來,預計中國經濟增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放緩,問題是:是否中國存在更急速放緩的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文章稱,由于明顯的外交原因,中國從未在此類會議上被提及。但美聯儲盡可能明確地表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股災等是導致暫不加息決定的因素之一,這在未來還會施加影響。
關于這一點,美聯儲是這樣說的:“最近的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經濟活動,并可能在短期內進一步施壓通脹。”耶倫也稱,8月份金融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中國風險,重要的新興市場都受到負面影響。
美國金融市場也反映出中國對美國加息造成的影響力。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表明,今年年底前加息的概率已經跌破了50%,較年初的95%大幅下滑。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國金融市場大幅動蕩的沖擊影響,其他還包括中國政府救市、引導人民幣貶值和經濟減速。
在美聯儲宣布按兵不動之后,原本市場預期應當上漲的標普500指數反而走低了,周四收盤跌了0.26%。《金融時報》稱,這可能是因為美聯儲對國際局勢的坦率態度引發了市場的擔心:美聯儲可能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現在,美聯儲不僅依賴美國經濟數據,而且還依賴于世界其他經濟體的變化。如果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并繼續向全球輸出通縮,那么,美聯儲可能將繼續維持零利率。
其實,從某種角度看,中國已經提前幫助美聯儲加了息。華爾街見聞提及,中國央行在8月中旬引導人民幣大幅貶值,這使得美元對人民幣相對升值。美元升值將打壓美國出口、令進口變得更廉價。與此同時,美國企業的海外利潤將降低,美國非美元方面的勞動力成本大幅增加。這就令美元升值達到和加息一樣的效果。
事實上,關注中國的全球主要央行不僅是美聯儲,還有英國央行。華爾街見聞提及,英國央行行長卡尼本周三表示,未來,如果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擴大至全球,那么英國通脹可能在低位徘徊更久。而影響英國央行加息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就是通脹。
卡尼還稱,如果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至3%,那么將拖累全球經濟0.3個百分點,拖累英國經濟0.1個百分點。(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一哥”,香港地區擁有了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截至2013年6月底,香港銀行機構人民幣存款約6980億元。匯豐環球資本市場人民幣業務發展亞太區主管何嘉儀(Candy Ho)稱,在全球人民幣交易中,香港地區的交易量所占份額達80%。
與中國香港同為亞洲金融[0.00%]中心的新加坡也在積極拓展人民幣業務。目前共有4000多家中資企業在新加坡營業,其中140家在新加坡交易所掛牌上市;另外,目前新交所已有離岸人民幣債券掛牌,它也是全球第一家提供人民幣遠期合同場外交易清算服務的交易所。盡管新加坡官方沒有公布人民幣存款數據,但是市場人士預計可能達到500億~600億元。
其實,人民幣離岸市場并不局限于亞洲,其已在全球多地開花,包括歐洲的倫敦、巴黎、盧森堡以及北美和非洲多地,都在蓄力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
分析人士對此表示,離岸市場對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至關重要,它的作用就呈現點到面的特征,也就是由離岸中心對其所在區域進行輻射,進而推進區內人民幣的使用和接受程度,最終將人民幣真正推向全世界。
貨幣互換路徑清晰
人民幣國際化一個比較明顯的特征是與中國央行簽署貨幣互換的國家/地區數量增多以及由此帶來的人民幣互換數額在逐步上升。據《第一財經日報》統計,自2009年以來,目前跟中國央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的國家(或地區)共有20余個,互換總額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伴隨著雙邊貨幣互換規模擴大,人民幣國際化的路線圖躍然紙上。從目前與中國內地簽署本幣互換協議的國家和地區來看,雙邊本幣互換遵循了從周邊貿易伙伴如中國香港和韓國,到新興市場國家如印度尼西亞、關鍵地區樞紐國家如土耳其和阿聯酋,再到老牌發達國家如日本、澳大利亞、英國的漸進路徑。
作為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澳大利亞對中澳貿易的重視度可見一斑。4月10日,人民幣與澳元的直接兌換交易正式啟動,澳元成為繼美元、日元之后第三種能與人民幣直接兌換的貨幣。
匯豐澳大利亞環球貿易及融資業務部總監Andrew Skinner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直接兌換一直都是雙邊貿易的重頭戲,這是最近的一次兌換協議。的確,從我們即將接觸到的客戶那里傳來的信息顯示,直兌將成為他們減少交易成本的一項必要的積極措施,并且能明顯提高資金的流動性。這樣一來,人民幣結算方式將變得越來越普遍。”
正是貿易伙伴逐漸接納人民幣作為雙邊貿易的結算貨幣,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使用量也得到了迅猛發展。
匯豐新加坡環球貿易及融資業務部總監Joseph Arena認為,有些不太了解人民幣使用程序的人會誤以為使用人民幣結算會面臨很多繁瑣的程序以及各種備案,其實現實并不是這樣的,像在新加坡這樣的離岸市場企業并不需要任何備案,也不需要提交申請。
央行報告顯示,截至今年5月,全國經常項目下的跨境人民幣業務已達1.7萬億元。此外,國務院發文指出,要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已經開始從跨境貿易向跨境投資進行了升級。
盡管目前貨幣互換直接兌換受益比較明顯的是雙邊貿易,但從貨幣互換、直兌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民幣正在成為各國政府的外匯儲備。
離岸中心輻射全球
如果說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是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點到點的關系,那么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建設就呈現典型的點到面的特征,即由離岸中心對其所在區域進行輻射,進而推進區內人民幣的使用和接受程度。
人民幣離岸市場正在全球各地陸續興起,截至目前中國香港、倫敦、新加坡等幾大人民幣離岸中心已經初具雛形。
作為最成熟的人民幣離岸市場,香港地區充分利用了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內地轉口貿易港的有利地位,建立了全球最具規模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事實也證明,80%以上的人民幣跨國支付和海外人民幣資金池留存在香港。
據何嘉儀介紹,香港地區和中國內地一直保持著緊密的關系,并且其已經在中國內地境外創建了一個龐大的流動資金池,這些優勢讓我們期待香港地區仍然可以處于離岸人民幣的領先地位。
為了更有效地管理人民幣流動性,促進香港整體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金管局日前又發出指引,放寬人民幣結算所自動轉賬系統處理量,并將收市時段的結算時間由下午4時30分延至5時30分。
金管局相信,新安排能進一步通過香港人民幣即時支付結算系統,以及人民幣參加行的環球絡與人民幣資產,包括點心債、人民幣股票、人民幣基金等,全面促進人民幣的交易服務。
根據匯豐全球客戶使用人民幣情況的調查,香港地區客戶使用程度已經高達50%,而且接受調查73%以上的香港企業中表示在未來五年將使用人民幣,可以預見,未來五年,人民幣至少在香港將遍地開花。
在人民幣清算行走出境外后,全球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又得到提升。
新加坡作為東亞的集散中心已有很長的歷史,它是亞洲最大的交易中心,也是世界第四大交易中心。新加坡作為東盟國家中的核心國家,對東盟也具有很強大的示范效應;向印尼和馬來西亞公司提供業務服務,特別是有關商品的服務,而且很多跨國企業在新加坡建立其亞洲甚至全球財務中心。
之前,新加坡已發起了自己的人民幣離岸交易,它還有一些人民幣主導的石油合約交易,盡管規模不大,但可以表明人民幣開始逐漸向金融產品計價工具轉變。
何嘉儀在采訪中還表示:“我們的全球營銷活動就是圍繞人民幣展開的,今年可以視為基準年,因為人民幣不僅僅在中國香港,在整個亞洲都得到了發展,本年度最為顯著的發展就是新加坡和臺灣地區因為不斷穩定的發展而正式成為離岸中心,我認為這些新發展將成為關鍵。”
盡管目前,具備規模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全球僅有四個,而且非亞洲地區僅有一個,但很多跨國銀行已經紛紛搶灘海外市場。另據知情人士透露,現在海外一些重要的金融中心,比如巴黎、盧森堡,都在設法讓自己變成地區離岸交易中心。
而在2012年末的一次論壇上,法國央行行長諾亞還公開表示,巴黎正積極尋求成為繼香港地區、倫敦后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目前,巴黎市場的人民幣存款規模為100億元,成為倫敦之后歐洲第二大人民幣資金池。
目前非洲的肯尼亞央行也正在和中國政府接洽,希望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建立非洲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有學者在談到人民幣離岸中心全球布局時表示,北美應該是人民幣最后落地的地方。不過加拿大央行一位人士日前在一次私人場合也曾向本報記者表示過加拿大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中心的想法。
正是伴隨著跨境貿易引起的貨幣互換協議的日益增加、離岸市場的建設,最根本的是市場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人民幣的使用規模顯著增加。
據此,匯豐銀行預計,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將進一步加速,人民幣將在2015年成為全球三大貿易結算貨幣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