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跨國大公司在境外逃稅和加大各國反腐力度、建立全球稅收情報自動交換機制不僅是經合組織和歐盟峰會近年來討論與奮斗的目標,也是即將在俄羅斯舉行的G20圣彼得堡峰會的重要議題。那些昔日被視為“國際避稅港”的加勒比海小國和群島,如今成了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在全球范圍內反對腐敗和打擊避稅的強大聲浪中,英屬維爾京群島最近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長期以來,許多國家的跨國公司、對沖基金、超級富豪利用國際稅法漏洞和加勒比海等地的離岸金融中心,采用障眼法在國際上自由調動資金,從而達到逃稅的目的。根據“稅收正義網絡”2012年發表的報告,估計全球在“避稅天堂”逃稅的資金總額在21萬億至32萬億美元之間。如果按照3%的年利計算,這些富豪每年要向各自政府繳納30%的資本盈利稅。這就是說,各國政府因為這些超級富豪和公司的避稅每年損失1900億至2550億美元的財政收入。
根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新近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美國60家跨國大公司2012年在離岸金融中心存放1660億美元,從而使這些公司逃避了40%的資本盈利稅。從明年1月1日開始,凡美國公民在海外存款超過5萬美元,相關銀行必須向美國提供相關信息,否則將面臨美國的經濟制裁。在美國的強大壓力和要求下,英屬維爾京群島20日宣布正在就提供相關公民的銀行信息問題與美國財政部進行談判。開曼群島上周已同意將按照美國新稅法提供美國公民的存款信息。據報道,美國目前正在與60多個國家談判這樣的安排。
加勒比海的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開曼群島、伯利茲、巴拿馬等國家和地區都是“國際避稅港”,為跨國公司和有錢人提供低稅、免稅或給予大量稅收優惠。在英屬維爾京群島,人們只要在當地銀行存款5萬美元以上就可以注冊開設一家冒牌公司,公司什么投資活動都不需要開展,每年只需交納幾百或幾千美元就可以自由調動在世界各地的資金,各國的貪官和恐怖分子可以在這里洗錢“漂白”,為所欲為。
英屬維爾京群島地處加勒比海,既無任何自然資源、又無任何工農業基礎,可是它卻是加勒比海經濟最穩定、最繁榮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離岸避稅天堂,人均GDP在2010年達到42300美元,是加勒比海收入最高的地區之一。英國的這一海外領地生財之道一是依靠旅游業,2012年接待80多萬游客,二是依賴金融服務業。從經濟層面上來說,離岸金融服務業比旅游業更為重要。2011年,英屬維爾京群島當局收上來的國際商業公司注冊費高達1.8億美元,占當局財政收入的60%。
這個擁有不到3萬人口的彈丸之地,面積只有153平方公里,由50來個島嶼組成,其中35個島嶼無人居住。據報道,世界上41%的離岸公司聚集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據一些國際媒體的聯合調查,截至2012年6月30日,英屬維爾京群島估計有95萬家注冊公司,其中44.78萬家公司仍在運轉,其余的已經消失或破產。目前,這個群島每月還在新增5000多家公司。這些可不是什么正經八百的公司,都是一些走旁門左道的空殼公司。
為了發展當地經濟,英屬維爾京群島當局在1984年通過了《國際商業公司法》,允許外國企業在本地設立離岸公司,并提供相當優惠的政策,比如每年除了繳納幾百美元的營業執照續牌費,免交當地各種稅項,包括收入所得稅,而且賬目和年報可以保密,不需要公開透明。從2005年開始,英屬維爾京群島實施新版本的商業公司法,對內外公司一視同仁,一律稱為英屬維爾京群島商業公司,繼續享受以前法律提供的所有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