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分析,貿易數據好轉是由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政策,效果正逐步浮現,歐美和日本市場的需求亦有所回升。
沈丹陽說,影響外貿發展的不確定及不穩定因素,包括外需,成本及貿易磨擦等,仍然存在,但從總體判斷,內地出口企業的信心持續高漲,預計下半年外貿增速將明顯回升,全年增速將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
他又稱,如果剔除去年年初貿易異常增長的過高基數影響,今年全年7.5%的外貿增長目標是可以實現。
]]>報告分析,2013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政府及時出臺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措施,穩定了企業信心,推動對外貿易規模擴大、份額提升、結構優化。2013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2014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同比下降,主要是受2013年基數較高影響。
報告認為,2014年世界經濟復蘇勢頭趨于改善,中國經濟開局平穩,中國外貿具備實現穩定增長的條件。但中國外貿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較多,形勢嚴峻復雜的一面不容低估。在外部環境不發生大的變化情況下,2014年全年中國進出口有望保持相對穩定增長。
報告指出,今后一個時期,中國將深入落實已出臺的穩定外貿增長政策,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為外貿企業營造更為寬松的環境,同時挖掘出口新增長點,大力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值,優化對外貿易結構,積極擴大國內短缺產品進口,推動中國外貿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央視網消息:一季度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進出口總額確有下滑。因此近期有部分國內外學者認為,中國外貿正在走向衰退。但在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司長支陸遜看來,數字的背后其實“暗藏玄機”,需要分解剖析,才能真正看清中國外貿的競爭力。
央視網:一季度的統計數據剛剛出來,我們看見和去年統計相比,這個數據有一些下降,在社會上也有外貿正在衰退的聲音。商務部對一季度外貿形勢有什么樣的研判呢?
支陸遜:這個說法我們也有些關注,這里有些數據可以說明一下。據海關統計,一季度,全國進出口總值9658.8億美元,下降1%。其中,出口4913.1億美元,下降3.4%;進口4745.7億美元,增長1.6%;順差167.4億美元,下降59.7%。一季度進出口下降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對港貿易大幅下滑。去年一季度,由于異常貿易因素,內地對港貿易增長71.2%,抬高了基數。今年一季度,內地對港貿易753.5億美元,大幅下降31.4%。如果剔除對港貿易,全國外貿仍保持一定幅度增長。
第二個原因是國際市場需求增長緩慢。當前,世界經濟復蘇步履艱難。盡管2013年以來歐美發達國家市場需求有所回暖,但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且尚未充分反映到外貿領域。今年1-2月,美國進口零增長、歐盟進口下降3%、日本進口僅增長3.5%。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放緩,進口增速普遍有所下降。
第三個原因是部分重點外貿產品價格下降。今年一季度,從進口產品看,鐵礦石、煤、原油、大豆等主要產品進口均出現量增價跌的特點,美元均價分別下降1.6%、12%、2%、7.5%。從出口產品看,鋼材、成品油、船舶、集成電路的美元均價分別下降5.4%、1%、26.2%、54.6%。
今年,我國外貿發展仍面臨綜合成本上升、貿易摩擦增多等挑戰,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但我們也應看到,我國外貿發展仍面臨諸多有利條件和機遇。一是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蘇,發達國家市場需求有所回升,外需有望逐步改善。二是我國仍然具備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完備、人力素質較高和良好的營商環境等綜合競爭優勢,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改變。三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對外貿易工作,去年出臺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措施,今后將繼續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四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決定,特別是隨著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各項改革任務的推進落實,將為外貿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有利于充分發揮外貿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因此,我們有信心,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完成今年外貿工作的任務目標。
央視網:面對外貿的復雜形勢,你認為現在提倡的“轉方式、調結構”有什么積極變化?
支陸遜:近年來,在國家外貿穩增長、調結構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引導下,有關方面共同努力,外貿調結構、轉方式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一季度也繼續出現一些可喜的變化。
一是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鼓勵機電產品出口,加大“兩高一資”產品出口調控,出口商品結構發生積極變化。一季度,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高達56.9%和28.7%。同期,礦物燃料、有色金屬、非金屬礦、鋼鐵及化工等“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9%,比金融危機前下降了1.4個百分點。
二是市場多元化取得新進展。一季度,我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額增長1%,拉高出口增速0.6個百分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進出口占比提升至57.7%,較2013年末上升0.7個百分點,美、歐、日、香港等傳統市場占外貿的比重逐步下降。
三是貨物貿易方式結構更趨合理。鼓勵發展一般貿易,積極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和新型貿易方式創新。一季度,一般貿易占我國進出口總值比重為55.2%,較2013年增加2.4個百分點。同期,我國加工貿易占比為31.6%,較2013年減少1個百分點。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加工貿易國內采購和增值占出口的比重從2002年的32%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42.5%。同時,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等新型貿易方式正逐步成為外貿發展新的增長點。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新業態方興未艾,貿易服務機制不斷創新。
四是擴大進口取得積極成效。近年來,我國認真履行開放國內市場的承諾,進口關稅水平降至9.8%,遠低于發展中國家46.6%的平均關稅水平,進口管理進一步簡化,進口促進體系進一步完善,進口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工業品進口持續增長,促進了國內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大宗能源資源產品進口規模不斷擴大,滿足了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季度,我國進口原油、鐵礦石、銅、大豆、谷物、木材等大宗商品均保持增長。與此同時,我國對外貿易平衡狀況進一步改善,一季度貿易順差167.4億美元,下降59.7%。
央視網:下一步商務部在外貿方面的工作重點是什么?
支陸遜:分兩個方面講,當前,主要是繼續推動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去年7月下發的《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增長、調結構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3]83號),并研究出臺穩定外貿增長的政策。各部門、各地方認真貫徹落實意見,出臺了一系列細化措施,在調整出口法檢費用和目錄、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擴大信用保險支持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對外貿穩定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們將在貿易便利化、規范出口秩序、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等方面研究出臺政策措施。
從長遠看,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政策措施。在工作著力點上,更加注重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規范出口秩序,培育跨國公司,加快出口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更加注重貿易與產業的結合,深化產業聯系機制,加快外貿生產基地建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更加注重培育品牌,增強創新能力,加快境外營銷體系建設,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更加注重創新加工貿易模式,在保持加工貿易政策基本穩定的基礎上,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會上獲悉,當前我市外貿發展進入了“非常時期”,遭遇到嚴峻的困難和挑戰。今年1至4月全市自營進出口總額為150.97億美元,同比增長8.4%,其中出口103.24億美元,進口47.73億美元。與往年數據相比,我市前四個月出口增速偏低,達到歷史以來最低。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受宏觀大環境的影響;二是由于個別產品出口量下降,導致增幅急劇回落。
與此同時,我市外貿運行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一是外資龍頭企業出口量下降,本土企業增勢強勁。在私營企業的帶動下,本土企業出口已占出口總額的51.31%,比重不斷提高,成為外貿出口的主力軍。二是部分行業萎縮,產品結構開始優化。受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影響,鋼材、油料等行業出口量明顯下降,已經跌出全市前十位出口商品之列,而汽車零部件、家紡等塊狀經濟產品和軟件、離岸服務外包、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端產品的出口亮點頻現,發展勢頭喜人。三是對美出口低迷,市場多元化加快推進。1至4月全市對美國出口20.59億美元,同比減少19.39%,而對拉美、非洲、澳新等地的出口同比增長分別為73.5%、61.61%和51.38,市場多元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會議指出,下一步我市將圍繞“確保出口平穩增長”和“推進外貿優化轉型”兩個重點做好工作。一是要保存量,防止外貿出口下滑。進一步明確責任、落實措施,確保各項外貿目標全面完成。二是促增量,培育新的出口增長點。每年扶持1000家中小外貿出口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減少對發達國家市場的依賴。三是捉轉型,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在全市外貿企業中培育100個出口創新項目,10個出口創新研發平臺(中心),10個出口創新示范基地(區),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動1000家杭州企業在境外注冊商標,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率。四是優化服務,營造外貿發展環境。強化直面外貿企業的公共服務,幫助企業用足用好政策資源,切實解決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杭州市和各區、縣(市)外經貿局、財政局、國稅局主要領導,以及全市300家重點外貿企業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