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又認為,在岸及離岸帳戶應該采用半隔離的狀態,資金難以完全雙向自由調動,料仍會受一定管制,例如特定百分比的自貿區帳戶資金能轉移至普通帳戶。若不設任何管制,當在岸利率遠高於離岸利率,將會令大量資金流入。
他又指,自貿區的負面清單將來會同時向境內企業實行,不單是針對外資,以營造公平營商環境。馬氏預期,負面清單的事項將於3-5年內大幅減少80-90%,始能令自貿區發展達到高標準。
德意志銀行最新發布的報告稱
預計今年離岸人民幣(CNH)外匯期權的日均交易量已達到70億美元,相當于2010年時的700倍,代表過去3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780%,相關的期權交易期限也由最初的1個月至1年不等,增加至目前已有5年期,個別的交易額可以達到每宗3億-5億美元,離岸人民幣外匯期權的交易現已成為亞洲外匯市場交易上最活躍的外匯期權。
德銀還預計,未來幾年,離岸人民幣外匯期權及相關的離岸人民幣外匯結構產品仍會繼續快速增長。
]]>拉脫維亞原不屬于歐洲知名的離岸金融中心或“避稅天堂”行列。傳統上,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以及東歐國家的資金會流入臨近希臘的地中海島國塞浦路斯,進行避稅或中轉。因為塞浦路斯的公司稅屬于全歐洲最低的,離岸公司的注冊程序也非常簡單,特別是塞浦路斯加入歐盟和歐元區后,來自俄羅斯的資金越來越多流入塞浦路斯。不過,與希臘金融、經貿聯系密切的塞浦路斯在希臘債務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全國三大銀行均巨額虧損,塞浦路斯被迫在今年6月向歐盟申請財政援助。經濟形勢的惡化讓很多資金從塞浦路斯出逃,其中大部分流向了拉脫維亞。
數據顯示,從2011年下半年至今,塞浦路斯銀行離岸帳戶中的資金量流失了近16%,與此同時,拉脫維亞銀行的離岸帳戶資金量暴增25%,達到了創歷史記錄的100億歐元,占其銀行存款總量的50%。拉脫維亞僅有200萬人口,卻一度擁有61家銀行,在經過一系列并購后,目前仍有29家,其中小型銀行是從事離岸金融業務的主力,甚至部分銀行專門為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的富商提供離岸金融服務。據統計,銀行業的離岸金融業務每年能為拉脫維亞的GDP貢獻2至3個百分點。
俄羅斯資金之所以涌入拉脫維亞,一是因為兩者地理位置臨近,俄語是拉脫維亞的通用語言之一,拉脫維亞的公司稅率也不高。而且,拉脫維亞已經加入了歐盟,預計將于2014年加入歐元區,進入拉脫維亞的資金可以在歐盟內更自由地流動。第二,拉脫維亞2009年出臺了新的移民政策,任何人只要在拉脫維亞投資10萬拉特(約合14萬歐元),或者在拉脫維亞銀行存5年定期的20萬拉特,就可獲得長期居留卡。這吸引了大量俄羅斯富商將資金轉移到拉脫維亞,因為擁有拉脫維亞的居留卡意味著可以在申根區內自由通行。由于這一政策對資金來源、背景并沒有限制,很多來源不明的黑金借此機會進入拉脫維亞。
近幾年來,有關俄羅斯黑金借助拉脫維亞銀行洗白的傳聞不斷,拉脫維亞也不斷加強對金融體系的監管力度。拉金融監管機構10月初對本國的6家銀行采取行動,對它們的監管系統、交易過濾系統以及相關的交易活動進行調查,旨在查明它們是否監管不力,讓一筆來自俄羅斯、與刑事犯罪相關的1900萬美元贓款流入,并進行了洗錢活動。
外來資金的大量通入,給拉脫維亞銀行體系帶來了潛在風險。目前拉脫維亞銀行中非本國居民的存款接近總存款的一半,這些資金的流動性很強,對于政治、經濟風向的變化非常敏感。一旦本國或者拉脫維亞政經局勢有變,它們將快速出逃,給拉脫維亞的金融體系造成劇烈震蕩。2008年,拉脫維亞第二大銀行巴萊克斯銀行陷入破產邊緣,最終不得不被政府收購,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沒能頂住外來資金的大量抽離。
拉脫維亞金融系統對外來資金的嚴重依賴,也引起了國際評級機構的擔憂。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上周在報告中指出,在拉脫維亞銀行的資金鏈中,來自俄羅斯、烏克蘭等東歐國家的資金占據份額巨大,這些資金的高流動性和不可預測性導致拉金融體系非常脆弱。為此,穆迪維持對拉銀行系統的負面評級,并警告拉脫維亞需要進一步強化對資金流動的監管,提高銀行資本金的比例,增強對風險的應對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