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眾多經濟分析機構分析,美國經濟成長增速于2015~2016將重回3%水平,因此我們應當可以樂觀期待貿易進口增速可以逐步上揚,其意味消費、制造、投資的進口需求趨于熱絡,在此判斷前提之下,投資焦點也將落在主要進口主力區域,3月份數據顯示,對于新興工業地區(香港、新加坡、韓國、臺灣)、進口增速明顯轉強,拉丁美洲盡管過去幾個月波動不小,但大抵仍維持自2013年以來的上揚趨勢,對于新興亞洲、拉丁美洲的經濟表現預期將可樂觀期待。
若是進一步觀察美國各產業進出口相關數據,從其貿易熱絡程度,可以提供另一個面相了解各產業的榮枯狀況,美國對于不含汽車資本財、通訊設備、汽車、半導體的進口需求自2013年第3季以來持續加溫,對于國內投資意愿可樂觀看待,相關產業也是主要投資選擇標的;原油進口約莫占每月總貿易進口總量10%,因此對于其他進口分項有程度上不同的排擠效果,若是原油進口增速能維持相對低檔或逐步下滑,將益于美國消費成長。
國際資金去年大舉撤出新興市場資金,近期市場轉而討論資金是否能持續回流新興市場,根據美國貿易數據的進口增速分析,此答案是肯定的,此外,該鎖定的產業也相當顯而易見,對于美國長期景氣復蘇抱以相當樂觀的態度,因此每個月的貿易數據可視為投資趨勢的重要參考來源,可持續密切的觀察主力區域、主要產業是否仍是主流。
數據顯示,3月日本貿易赤字企及1.45萬億日元,遠低于預期中值,再創歷史同月新高,且是第21個月連續保持逆差狀態。
過去三年來,日本的貿易平衡水平持續惡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化石燃料進口的激增。在安倍晉三的執政下,日本赤字規模大幅膨脹,其日元貶值政策推動了進口,卻沒有給出口帶來同樣的提振。
4月1日消費稅上調之前的消費狂潮也有助于進口激增。經濟學家指出,日本進口可能會繼續保持高位,因為經濟刺激措施和安倍的經濟改革似乎對消費的影響有限。
蘇格蘭皇家銀行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Junko Nishioka認為,3月進口的激增是因為市場預期消費者支出會在消費稅上調的最后時刻大幅上企。
她還指出,和福島危機之前的情況相比,“疲軟日元對出口的提振力度不如從前,也就是說日本企業的競爭力已不如從前。即使海外市場改善,日本出口也很難實現復蘇?!?/p>
數據顯示,如本3月出口同比激增18.1%。中國和泰國的經濟放緩局面抑制了對日本機械和汽車零部件的需求。向墨西哥等國家轉移的離岸生產也挫傷了對日本汽車和電子產品的需求。(陶夢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