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明說,他看到了《浦東新區設立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試行辦法》。海外的PE、VC 目前有很多在香港設立辦事處,這個政策公布后,將促使更多的PE、VC來到浦東注冊。
根據新政規定,股權投資企業委托、以股權投資管理為主要經營業務的境外金融機構,可在浦東新區以有限責任公司形式注冊成為外商投資股權投資管理企業。
曾志明認為,浦東的新政策解決了海外VC與PE資金進入中國的難題。以前資金在香港,投資內地項目就需要兌換成人民幣。如果在浦東注冊設立公司,就可以用人民幣資金直接進行投資,對項目投資來說要方便很多。今后,海外VC與PE可一次性把資金放在浦東注冊的公司。
他說,中國PE、VC發展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缺乏稅收優惠配套。他介紹,這個行業的CEO的年薪很高,為了享受到香港的稅收優惠,很多海外的PE、VC注冊在香港。
曾志明還表示,金融危機使VC投資的成本更低。今年一季度,很多VC還在觀望市場,二季度開始加大對項目進行投資。(新民網記者 卜春艷)
相關網絡資料:
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VC)
風靡全球的投資方式。Venture Capital五個階段的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擴張期、成熟期無不涉及到較高的風險,具體表現有項目的篩選、盡職調查、后期監控、知識產權、選擇技術、公共政策、信息高度不對稱、道德品質、管理團隊、商業伙伴、財務監管、環境、稅收、政治、溝通平臺等。在西方國家,據不完全統計,Venture Capitalists(風險投資家)每投資10個項目,只有3個是成功的,而7個是失敗的。正是因為這樣,在風險投資界才會奉行“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分散組合投資原則。“在高風險中尋找高收益”,可以說,VC具有先天的“高風險性”。
風險投資的目的不是控股,無論成功與否,退出是風險投資的必然選擇。引用風險投資的退出方式包括首次上市(IPO)、收購和清算。目前國內風險投資公司進行IPO的退出渠道主要有:以離岸公司的方式在海外上市;境內股份制公司去境外發行H股的形式實現海外上市;境內公司境外借殼間接上市、境內公司在境外借殼上市;境內設立股份制公司在境內主板上市;境內公司境內A股借殼間接上市;另外一種間接上市的方式就是境內公司A股借殼上市。
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PE)
在中國通常稱為私募股權投資。指通過私募形式對私有企業,即非上市企業進行的權益性投資,在交易實施過程中附帶考慮了將來的退出機制,即通過上市、并購或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出售持股獲利。
按照投資階段,廣義的私募股權投資可劃分為創業投資、發展資本、并購基金、夾層資本、重振資本、Pre-IPO資本,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投資、不良債權Distressed Debt和不動產投資等等。
業界大多認為,中國內地第一起典型的PE案例,是2004年6月美國著名的新橋資本(New Bridge Capital),以12.53億元人民幣,從深圳市政府手中收購深圳發展銀行的17.89%的控股股權,這也是國際并購基金在中國的第一起重大案例。
現在國內活躍的PE投資機構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一是專門的獨立投資基金,如The Carlyle Group,3ipuorgetc; 二是大型的多元化金融機構下設的直接投資部,如:Morgan Stanley Asia,JP Morgan Partners,Goldman Sachs Asia,CITIC Capital etc; 三是中外合資產業投資基金的法規出臺后,新成立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如弘毅投資,申濱投資等; 四是大型企業的投資基金,服務于其集團的發展戰略和投資組合,如GE Capital等; 五是其他如Temasek,GIC。
PE與VC的區別
PE與VC雖然都是對上市前企業的投資,但是兩者在投資階段、投資規模、投資理念和投資特點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很多傳統上的VC機構現在也介入PE業務,而許多傳統上被認為專做PE業務的機構也參與VC項目,也就是說,PE與VC只是概念上的一個區分,在實際業務中兩者界限越來越模糊。比如著名的PE機構如凱雷(Carlyle)也涉及VC業務,其投資的攜程網、聚眾傳媒等便是VC形式的投資。
另外,PE基金與內地所稱的“私募基金”有著本質區別。PE基金主要以私募形式投資于未上市的公司股權,而私募基金主要是指通過私募形式,向投資者籌集資金,進行管理并投資于證券市場(多為二級市場)的基金。
]]>PIPE大行其道
投中集團的資料顯示,2006年,內地、香港及美國等地上市公司中,PIPE投資只有9例;2007年全年16例;而2008年僅上半年,PIPE投資已經超過10例。
基廷亞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基廷亞洲)副總裁遲景朝告訴記者,在美國資本市場走勢不理想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缺錢的上市企業采用PIPE融資。2007年11月,凱雷通過PIPE方式投資中國循環能源有限公司(CREG.OB)2500萬美元,就是該公司的項目之一。
遲景朝舉例說,湖北奔達制藥公司(BPMA.OB)是一家2002年創建的中小制藥公司,2006年底登陸OTCBB(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由全美證券商協會(NASD)監管的一個非交易所性質的交易市場)。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奔達制藥已經成功進行了兩輪金額分別為1200萬美元和2000萬美元的PIPE融資,并準備在半年后升至美國主板市場。第二輪2000萬美元的融資,幫助奔達制藥成功完成了對深圳賽百諾公司的并購,加強了公司在基因科技領域的實力,對公司業績有很大提升。在此輪融資中,已經跳槽到新華都的唐駿入股5%,成為該公司的獨立董事。唐駿曾預期,奔達制藥登陸美國主板市場后,這項投資將獲得超10倍的收益。
遲景朝介紹,目前比較常見的PIPE融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與反向收購結合,即APO(Alternative Public Offering,融資型反向收購)模式。這類公司一般不能滿足正常的IPO要求,通過此種方式可以快速實現在美國上市。奔達制藥就是APO上市的例子。具體操作方式是:先在海外注冊離岸公司,以離岸公司的名義完成對國內公司的反向收購,然后把離岸公司的資產注入到選定的OTCBB殼公司,從而實現公司在OTCBB的上市。奔達制藥登陸OTCBB后,馬上進行了一輪1200萬美元的定向私募,達到上市和融資的雙重效果。在該公司股價和業績獲得市場認可后,就可以實現轉板,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美國有一些專業的PIPE基金,對采用APO方式的優質公司進行PIPE資金支持。”遲景朝介紹,今年以來,國內在美上市公司,在PIPE融資方面呈現出集中化趨勢,“雖然PIPE融資數量下降了30%,但投資金額增長了3倍。”
而PIPE融資的另一種方式,是直接上市后的定向增發和協議轉讓。7月3日,在香港上市的雅居樂地產(3383.HK)宣布與摩根士丹利達成協議,向后者轉讓海南清水灣綜合度假區發展項目30%的股權,涉及合作資金53億元人民幣。而5月份的江西賽維LDK(LDK.US),則是JP摩根直接認購了該公司發行的4億美元可轉換高級債券。
低風險、低收益
“投資PIPE與上市前投資策略不同,在當前股市不好的情況下,后移的PIPE投資,也到了比較合理的時機。”華生資本合伙人許文聰告訴記者,在上市前主要看重企業的成長性,這種策略的收益較高,但失敗概率也高;而PIPE則主要注重公司的現金流和經營團隊穩定等情況,收益不可能很高,但安全邊際更高;而且經過股市調整后,入股價格更有吸引力。
華威國際副總經理侯文山則認為,PIPE投資市盈率一般與二級市場差別不大,但在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募股)放緩、 退出風險和時間成本增加的情況下,PE主動下調收益預期,并將投資階段向上市后轉移,也是一種應對策略。
事實上,除了后移外,私募投資領域也同時出現投資階段前移的思路——要么極早期,要么盡量后移。其中,占絕對優勢的外資PE多數選擇后者。某外資PE投資經理告訴記者,IPO推遲后,基于對國內經濟的預期不明朗,很多本來想2~3年就退出的基金,可能不愿意在不確定的情況下繼續等待,轉而選擇預期相對明確的Pre-IPO(企業上市前融資)或者PIPE。
清科集團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國內小額投資案例數大幅增長,單個投資金額低于500萬美元以下的案例數達81個,占披露金額案例總數的56.6%,但投資金額只占17.7%;另一方面,創投機構不惜砸下重金進入優秀成熟企業,單個投資金額高于20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案例數雖只占一成比例,卻貢獻了近半投資總額。
遲景朝介紹,PIPE投資一般有一定的鎖定期,國內3年,國外則一般是1~2年。一些機構進行PIPE的目的,并不是單純的尋求財務投資機會,還包括對戰略投資者的定向增發。此前一度熱鬧非凡的新加坡航空和淡馬錫公司入股東方航空,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戰略入股PIPE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來,國內A股再融資一直比較冷清,因此發生在國內的PIPE案例還比較少,這一階段的PIPE投資主要瞄準香港和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很難說下半年這種情況會有轉變,我們對A股的前景不是很樂觀。”遲景朝表示。
安全第一
雖然PIPE熱火朝天,但業內人士提醒,雖然其安全邊際比較高,但也有風險——去年高盛對福耀玻璃和美的電器的投資,就因為入股價格過低,都被證監會否決。
前述外資PE投資經理告訴記者,A股暴利機會在減少,但PE也擔心股價大規模下跌,而且內地3年鎖定期及對外資并購的諸多規定,也使得PE相對謹慎……
]]>2006年9月8日,商務部、國資委等6部委聯合發布10號令《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根據這個規定,境內企業以外資名義到境內投資或到境外設立公司再返程投資時,需經商務部審批,此類公司要去境外上市,也需經中國證監會批準,這被業內稱之為“軟辦法、硬障礙”。
“‘10號文’的作用已經相當明顯了。”德勤華東區主管合伙人盧伯卿說,赴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已經大幅降低,但這不會長期持續下去。他透露說,新的境外IPO政策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出臺,屆時政府將主要放寬對外資離岸退出的限制,完善包括股票回購等一系列機制。如此看來,中國境外上市離“回暖”或許已經不遠了。
盧伯卿認為,中國市場眼下最具吸引力的行業依次是電信、IT(包括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清潔技術以及生物制藥。他表示,德勤預計,2008年中國清潔技術領域將能吸引7億美元的風投,到2010年則將猛增至20億美元以上。
雖然清潔能源和生物醫藥領域需要的資金額的確比其他行業更大,但Jim Atwell表示這并不意味著“財力”是風投在項目競爭中勝出的關鍵。外資基金的資金總量可能比多數人民幣基金要高上幾倍,但如果外資基金和人民幣基金能“聯手”尋找項目,會收到比“單干”更好的效果。
根據德勤的統計資料,在美國,并購仍是風投退出的主要途徑,從1997年到2007年十年間所有的退出案例中,有19%以IPO形式退出,81%則以并購退出,但IPO所創造的交易額是并購的3倍。
Jim Atwell說,雖然一季度全球IPO市場的低迷與美國次貸危機不無關系,但很多科技型的小企業還是找到了很好的買家,而最新的趨勢是,上市失敗的小企業發現可以把自己賣給Google這樣的巨頭。
除了即將改變的政策層面,Jim Atwell認為中國2008年的新稅法也對創投提出了激勵措施。符合一定條件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業公司,可按其對中小高新技術企業投資額的70%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額(當年未能抵扣的名可以轉結以后年度繼續抵扣)。也就是說,如果創投年內投資了100萬元人民幣,產生了10倍的收益,該企業可以依法抵扣70萬元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