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是一個雙贏模式。英國在分享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同時,中方也能開拓海外市場,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記者張環第五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圓滿落幕。在59項互利共贏成果中,金融領域的合作尤其引人注目。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與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在會后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中國和英國同意人民幣與英鎊在上海和境外開展直接交易,英鎊由此成為繼美元、日元和澳元后,第四種直接與人民幣交易的貨幣。兩國還同意在倫敦進行人民幣結算和清算。此外,英國金融機構還獲得了800億元人民幣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初始額度,可用于投資中國內地的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談及兩國金融合作取得的最新進展,16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建軍認為,這對于中英兩國是雙贏的。一方面,英國全力推動倫敦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建設,能更多地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另一方面,中國也借此積累越來越多的經驗,充分利用全球金融中心的資源,擴大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使用,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在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和倫敦市市長約翰遜訪華期間,第五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10月15日在京舉行。本次會議成果豐碩,中英簽署了多項金融、貿易大單。其中,開啟直接貨幣交易與批準倫敦加入RQFII制度并確定初始額度等成果,關注度最高。當天,英國財政部發布聲明稱,以前倫敦的投資者要通過香港才能投資中國股市和債券,提高了交易成本。今日簽署的協議使英國投資者可直接使用人民幣進行境內投資,不僅方便投資者,也為倫敦人民幣市場下一階段發展打下基礎。這將加強倫敦作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角色。奧斯本在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提速以及將倫敦作為中國內地和香港以外的重要人民幣交易中心,這都會為英國金融服務,為英國穩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帶來巨大好處。”
對于這些金融合作成果,全球各大媒體競相報道。美聯社評論稱,隨著中方逐漸擴大人民幣進行貿易和投資的使用范圍,全球各個金融中心都爭相想從以人民幣計價的業務中分得一杯羹。這一消息令倫敦在這場競賽中處于領先地位。彭博社稱,人民幣和英鎊的直接交易,有助于倫敦與法蘭克福、巴黎展開競爭。《華爾街日報》認為,允許境外投資者用人民幣進行境內投資,這是中國政府逐步放松資本管制和匯率管制的措施之一。英國《衛報》評價道,英國和中國在這一高層對話中達成大量的政策成果和協議,是雙方強化金融合作的又一舉措。英國廣播公司稱,中英簽署800億元人民幣的協議,使得人民幣在英國的運轉能夠按照中國的規則進行。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奧斯本中國之行成果豐碩,在金融合作領域,“英方有望向中國國有銀行提供特別待遇”,并鼓勵“中國應當尋求通過倫敦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來發展人民幣業務”。
“上述舉措意義重大,從而加快了倫敦成為繼香港之后的第二大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步伐。”李建軍告訴記者。在他看來,這些舉措可謂層層推進。首先,開啟人民幣與英鎊的直接貨幣交易、并在倫敦進行人民幣結算和清算等舉措能有效降低兩國在貿易結算時的匯兌成本,從而提高兩幣種在貿易結算中的比例,同時有助于在倫敦市場上形成一定規模的人民幣存量。在資金池建立起來之后,便要解決中資銀行的牌照問題,方便其進入倫敦市場。可喜的是,英國政府網站日前已登載聲明稱,兩國將舉行談判,討論允許中國商業銀行通過設在倫敦的分支機構開展批發業務的可能性。
此時,隨著離岸人民幣存量增長,隨著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范圍不斷擴大、人民幣境外投資及外商投資等業務的開展,運用RQFII這一政策工具則能進一步拓寬離岸人民幣的投資渠道,更好地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也完善了海外人民幣的回流機制。“如果說傳統思路是需求創造供給,RQFII則創造了一個供給創造需求的新模式,為人民幣投資提供更多渠道,將倫敦人民幣市場做大。”他提出。目前,RQFII的試點單位優先選擇了境內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中國證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9月有兩家機構獲得RQFII資格,分別是柏瑞投資香港有限公司和創興銀行有限公司,目前獲得RQFII資格的機構數量已達到35家,總額突破1300億元人民幣。其中,9月RQFII新增14個A股賬戶,賬戶總數達到96個。未來,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信托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都有望加入。而英國金融機構率先拿到800億元人民幣的RQFII初始額度,按照規定,這些機構一旦在2013年底之前提交申請,獲批后便可使用人民幣進行境內投資。
眼下,英國政府正全力將倫敦打造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希望能得到廣大中國投資者的青睞。很顯然,中國經濟的發展成果為世界所矚目,中方的資金和市場是兩大尤為寶貴的資源。倫敦金融城市長葛若杰在上月訪華期間接受采訪時就表示:“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在英企業希望進一步開拓的一個穩定增長的市場。英國希望通過雙向資金流通和知識交流來與這一全球經濟強國合作。”
“事實上,這是一個雙贏模式。英國在分享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同時,中方也能開拓海外市場,加速人民幣國際化,抵制美元霸權。”李建軍表示。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速,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認可度和接受度不斷增強。記者注意到,從6月底開始,隨著人民幣跨境使用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人民幣國際化已經開啟了新一輪提速。在與歐洲合作方面,6月22日,中英兩國央行簽署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200億英鎊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這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簽署的首個貨幣互換協議;7月12日,中國證監會、人民銀行和外匯局決定將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的試點拓展到倫敦;本月10日,人民銀行正式與歐洲央行簽署中歐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規模為3500億元人民幣/450億歐元,期限為三年。特別是本次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上達成的最新金融合作成果,表明人民幣不僅用于傳統的貿易結算,更在逐步滲透到金融交易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