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一間離岸公司的要點
注冊一間離岸公司的要點
“離岸”的提法在最近幾年內幾乎可以和避稅劃上等號。但這大部分歸因于那些拉攏選票的政客和世界主流媒體的誤解,或不愿意理解國際投資的復雜性。雖然利用離岸公司的確能達到(合法)避稅的目的,節稅也是成立離岸公司的主要目的之一,但這絕不是成立離岸公司的唯一理由,本文會在以下詳細說明。
為數眾多的在離岸行政特區(offshore jurisdictions)成立的公司是離岸作為全球投資潮流一部分的最有力說明。例如,英屬維爾京群島(BVI)是超過100萬家公司的大本營。這個數字幾乎是2013年12月在英國所有成立的活動公司的三分之一——就兩地的大小來看,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無可避免的是,離岸行業也因為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受到很大沖擊。但數字表明,離岸公司的建立數量正回到危機前的繁榮狀況。2013年1月到6月間,主要行政特區內新成立的公司數量達到38416家,在這些地方的本地注冊公司的數量也從2012年底就開始迅速膨脹。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行政特區的表現要明顯好于其它地方。拿香港舉例,它有利的稅收和監管環境正受到亞洲崛起的影響而成為一支主要的經濟力量,多年來新公司的注冊量一直保持持續的增長。而2013年在這里新注冊的公司數量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的174031家,從2012年的150165家上升了15.9%。
到2013年底,在香港“公司條例”范圍內注冊的公司達到了1162931家,比2012年整年的1044644家上升了118287家。2013年新注冊的780家非香港公司在2012年686家的基礎上增加了13.7%。到2013年底為止,在香港注冊的非香港公司總數達到了9258家之多。
什么是離岸?
這里沒有一個硬性和快速的定義。但總的來說,大部分的“離岸”行政特區有不同的法律制度,依據這一制度,非駐留公司根據當地的法規和嚴苛的保密制度,只需納少量的稅或完全不用納稅,前提是他們不在當地的經濟體中有貿易活動。
雖然如此,“離岸”這個詞常用于描述擁有一個離岸行政特區特征的國家或屬地。香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我們在簡介中也把它算入離岸行政特區之一,但香港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離岸行政特區,因為它不能區分“在岸”和“離岸”公司的差別。當然,由于香港的稅率相對比較低廉,而且它不對在外國的收入征稅,它通常被國際投資者以“離岸”行政特區的功能來使用。這同樣也適用于被投資者青睞的低稅率且“在岸”的其它特區和金融中心。
廣義上,一家離岸公司簡單來說就是在任何一個外國行政特區建立的公司,甚至一些高稅率的國家也有特別的法律對外國公司提供優惠稅率政策。舉例來說,荷蘭的控股公司制度被數以千計的跨國公司用來節稅,英國新的“專利盒子”也正迅速被用于在知識產權收入上的合理節稅手段之一。
成立離岸公司的優勢
對個人來說,希望成立一家有限公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種公司通常和他的公司所有人處于不同的法律制度中。把這一因素和它的稅負優勢結合起來,在一個免稅或低稅率行政特區成立公司的優勢就顯而易見了。許多離岸行政特區保留有允許成立國際商務公司(IBC)的公司法,這種公司一般僅限于非居民申請且很多時候是完全免于公司稅和其它居民“在岸”公司需要繳納的稅收。雖然最近幾年一些離岸行政特區已經廢除了IBC或相似公司類型的法律,但稅收優惠則在居民或非居民公司內得以保留,以保持該地區對國際投資者足夠的吸引力。
保留IBC公司形式的一個例子是伯利茲這個國家。伯利茲的IBC公司在1990年頒布的國際公司法的規定下成立,它特別能免于任何形式的所得稅、資本利得稅或交易稅。所有的伯利茲IBC公司都能選擇任何一種貨幣進行商務活動,不受伯利茲政府法規的限制或約束。
伯利茲IBC經常被用于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開設安全交易賬戶,不是直接采用,就是通過伯利茲的中介來完成。其它的使用方法包括在伯利茲以外的行政特區持有不動產,以及獲取傭金、版稅或紅利等。
盡管如此,伯利茲IBC公司也有適用范圍的限制,他們禁止和伯利茲居民進行商務活動,或擁有位于伯利茲的房地產產生的利息,或進行保險或再保險業務,或提供注冊中介/公司辦公室。雖然具體形式不盡相同,這些限制卻是全世界IBC法規的通用做法。
由于資產和其所有人之間私密性要求的提高,富人們也利用離岸公司來進行資產保護。IBC能被用來資產保護,但這就要提到離岸信托了,它有時候會和IBC結合起來一起使用。“尼維斯國際信任免除”是特別適用于資產保護的法規,因其不受任何尼維斯稅務和外匯管制的約束(前提是該交易僅和非居民進行),除了該信托的名稱、受托人的名稱和注冊辦公室地址外,沒有任何注冊要求。
基金會是基本法信托的民事法同等形式,雖然這兩種實體在一些特定方面有所不同,他們經常被用來達成同樣的結果——主要是遺產和財富規劃,以及資產保護。巴拿馬是一個典型的基金會為主的行政特區。
建立一家離岸公司的其它原因還有很多。比如,駐外公司高管或旅行藝人、運動員和企業家會發現,在一個或幾個離岸屬地建立公司來攫取在其它幾個國家的收入是管理財富最方便有效的途徑。有些人則可能用離岸公司來持有資產和投資,或許也可能作為他們退休后的退路之一。
不管怎樣,許多在岸國家仍然提供有利的法律來允許個人投資者以最少的阻礙和政府介入來成立公司,通常只要該公司在該地區沒有貿易活動,就不會被要求納稅。
雖然美國在國際上一直是致力于公司透明化運營的推動者,如果考慮匿名的要求,美國的一些州則仍是世界上進行公司建立的最佳選址之一,而其中特拉華州可能是他們中的最佳選擇。對于稅負來說,只要公司或信托不產生和美國“有效連接”的收入,總體上說它不必向美國政府繳納所得稅。
塞浦路斯是一個雖然不再是“離岸”行政區,但仍成為廣受歡迎的控股或貿易公司建立的基地之一,雖然他對居民有全球性的征稅系統,只要沒有在當地產生收入,非居民性公司一般來說不必支付所得稅。塞浦路斯也有廣泛的稅收協定網絡,因此它是一個希望免繳雙重稅率公司的有效基地。且作為歐盟的成員國,塞浦路斯公司能利用歐盟的法律優勢來把賦稅降到最低,比如歐盟的“母子公司指令”。
其它行政特區則花大價錢投資通訊基礎設施的建設,他們的低稅率和靈活多樣的公司形式,讓這些地方成為電子商務和電子**業運營的極佳選址地。離岸公司架構也被保險公司和專屬保險業、航運業、互惠和對沖基金業廣泛利用,在過去的十到二十年間,許多行政特區都專注于其中一個或多個產業的服務。
成立一家離岸公司
成立一家離岸公司的過程相對比較直接。雖然有時候公司建立會耗費幾天或數周的時間來完成,在一些地方,隨著過去幾年里網上注冊開始風行,一些公司能在24小時內就注冊成立成功。
毫無疑問,自從經合組織(OECD)開始著力于打擊洗錢和避稅行為來,對成立海外公司的背景調查需求也開始增長,特別是在那些“避稅天堂”的特區內尤為如此。越來越多的“了解你的顧客”的要求意味著公司服務提供商需要你在成立離岸公司時提供更多信息,通常需要向他們提供護照公證件和其它證明你地址的文件。
公司高管、股東、最低資本、會議和賬戶等要求根據不同的行政特區各不相同,但在離岸行政特區這些要求往往是比較低的。大多數情況下,需要向當地政府支付初始注冊費和年度續約費(通常被作為直接稅的替代品),雖然一般情況下起步費是200美元,這些費用也隨著公司類型的不同而在各個地方不盡相同。選擇怎樣的公司名稱也非常重要,因為它必須是獨一無二的;一些行政特區禁止使用特定的詞語,比如“商會”、“政府”和“大學”等。
雖然“快速辦理”的公司注冊流程開始越來越普遍,沒有當地的公司服務提供商或咨詢公司的幫助就設立一家離岸公司還是比較鮮見的,通常要注冊一家公司的最簡便方法就是獲得CSP的服務,CSP將代表你制作所有的注冊申請文件,提供額外的服務,如代理人提名等。政府費用通常也被包含在整個公司建立/流程的服務套裝中。
我們用以下伯利茲IBC的例子來列舉IBC公司的主要特點:
沒有最低已繳資本要求,資本可以以任何外幣的形式展現;
IBC能發行無記名股票和無面值股票;但無記名股票必須由當地的一個注冊中介來持有保管;
認股人能包括個人、公司或信托;
公司能使用當地認證注冊的中介作為代理股東;
最少需要有一名董事,他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公司;
不需要秘書(雖然會很管用);
每家公司必須要用認證的個人或公司來保證有一個注冊中介和一個當地的注冊辦公室——這些資料是一家IBC公司需要向外界公布的唯一信息。
不要求IBC公司提供有關股東、董事或審計和會計報告;
董事會或公司成員不需要定期開會;
IBC公司沒有外匯管制;
外國公司可以繼續(重新注冊)成為伯利茲IBC,反之亦然。
選擇正確的行政特區
我們有差不多200個國家供選擇,因此正確的選擇并非易事!此外,表面上看,各個離岸行政特區的公司和稅法都差不多。這在普通法系的行政特區中尤為明顯,它們中許多都根據英國普通法來制定公司和信托法規,也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拷貝。因此你最終選擇的這個行政特區很大程度上取決你打算怎么利用它,能節約多少稅負以及現有的規則和法律是否能讓你達成目標。
你必須考慮你自己國家的法律是否允許你利用你的離岸公司來達成期望的目的,由于有不少國家都開始施行反避稅法,要用這個辦法來達到降低稅負的目標也變得困難了。
在做前期調研的時候也要謹記一些事情,比如說,你選擇的專業架構是否夠好,你和這個外國的行政特區顧問溝通有多簡便(或多困難)?設立和維持一家離岸公司的費用是多少?這個行政特區在政治和經濟上是否足夠穩定?
最終,你作的選擇需要得到行業專家的徹底和公平的評估。
結論
因此,綜合稅收、隱私和進入外國市場的便捷度等考慮因素后,擁有一家離岸公司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對于那些沒有做好完整的背景調查,或沒有獲得專家意見來優化公司架構和滿足特定需求的人來說,匆忙設立一家離岸公司也是充滿風險的。
“離岸”的提法在最近幾年內幾乎可以和避稅劃上等號。但這大部分歸因于那些拉攏選票的政客和世界主流媒體的誤解,或不愿意理解國際投資的復雜性。雖然利用離岸公司的確能達到(合法)避稅的目的,節稅也是成立離岸公司的主要目的之一,但這絕不是成立離岸公司的唯一理由,本文會在以下詳細說明。
為數眾多的在離岸行政特區(offshore jurisdictions)成立的公司是離岸作為全球投資潮流一部分的最有力說明。例如,英屬維爾京群島(BVI)是超過100萬家公司的大本營。這個數字幾乎是2013年12月在英國所有成立的活動公司的三分之一——就兩地的大小來看,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無可避免的是,離岸行業也因為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受到很大沖擊。但數字表明,離岸公司的建立數量正回到危機前的繁榮狀況。2013年1月到6月間,主要行政特區內新成立的公司數量達到38416家,在這些地方的本地注冊公司的數量也從2012年底就開始迅速膨脹。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行政特區的表現要明顯好于其它地方。拿香港舉例,它有利的稅收和監管環境正受到亞洲崛起的影響而成為一支主要的經濟力量,多年來新公司的注冊量一直保持持續的增長。而2013年在這里新注冊的公司數量達到了歷史最高點的174031家,從2012年的150165家上升了15.9%。
到2013年底,在香港“公司條例”范圍內注冊的公司達到了1162931家,比2012年整年的1044644家上升了118287家。2013年新注冊的780家非香港公司在2012年686家的基礎上增加了13.7%。到2013年底為止,在香港注冊的非香港公司總數達到了9258家之多。
什么是離岸?
這里沒有一個硬性和快速的定義。但總的來說,大部分的“離岸”行政特區有不同的法律制度,依據這一制度,非駐留公司根據當地的法規和嚴苛的保密制度,只需納少量的稅或完全不用納稅,前提是他們不在當地的經濟體中有貿易活動。
雖然如此,“離岸”這個詞常用于描述擁有一個離岸行政特區特征的國家或屬地。香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我們在簡介中也把它算入離岸行政特區之一,但香港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離岸行政特區,因為它不能區分“在岸”和“離岸”公司的差別。當然,由于香港的稅率相對比較低廉,而且它不對在外國的收入征稅,它通常被國際投資者以“離岸”行政特區的功能來使用。這同樣也適用于被投資者青睞的低稅率且“在岸”的其它特區和金融中心。
廣義上,一家離岸公司簡單來說就是在任何一個外國行政特區建立的公司,甚至一些高稅率的國家也有特別的法律對外國公司提供優惠稅率政策。舉例來說,荷蘭的控股公司制度被數以千計的跨國公司用來節稅,英國新的“專利盒子”也正迅速被用于在知識產權收入上的合理節稅手段之一。
成立離岸公司的優勢
對個人來說,希望成立一家有限公司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種公司通常和他的公司所有人處于不同的法律制度中。把這一因素和它的稅負優勢結合起來,在一個免稅或低稅率行政特區成立公司的優勢就顯而易見了。許多離岸行政特區保留有允許成立國際商務公司(IBC)的公司法,這種公司一般僅限于非居民申請且很多時候是完全免于公司稅和其它居民“在岸”公司需要繳納的稅收。雖然最近幾年一些離岸行政特區已經廢除了IBC或相似公司類型的法律,但稅收優惠則在居民或非居民公司內得以保留,以保持該地區對國際投資者足夠的吸引力。
保留IBC公司形式的一個例子是伯利茲這個國家。伯利茲的IBC公司在1990年頒布的國際公司法的規定下成立,它特別能免于任何形式的所得稅、資本利得稅或交易稅。所有的伯利茲IBC公司都能選擇任何一種貨幣進行商務活動,不受伯利茲政府法規的限制或約束。
伯利茲IBC經常被用于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開設安全交易賬戶,不是直接采用,就是通過伯利茲的中介來完成。其它的使用方法包括在伯利茲以外的行政特區持有不動產,以及獲取傭金、版稅或紅利等。
盡管如此,伯利茲IBC公司也有適用范圍的限制,他們禁止和伯利茲居民進行商務活動,或擁有位于伯利茲的房地產產生的利息,或進行保險或再保險業務,或提供注冊中介/公司辦公室。雖然具體形式不盡相同,這些限制卻是全世界IBC法規的通用做法。
由于資產和其所有人之間私密性要求的提高,富人們也利用離岸公司來進行資產保護。IBC能被用來資產保護,但這就要提到離岸信托了,它有時候會和IBC結合起來一起使用。“尼維斯國際信任免除”是特別適用于資產保護的法規,因其不受任何尼維斯稅務和外匯管制的約束(前提是該交易僅和非居民進行),除了該信托的名稱、受托人的名稱和注冊辦公室地址外,沒有任何注冊要求。
基金會是基本法信托的民事法同等形式,雖然這兩種實體在一些特定方面有所不同,他們經常被用來達成同樣的結果——主要是遺產和財富規劃,以及資產保護。巴拿馬是一個典型的基金會為主的行政特區。
建立一家離岸公司的其它原因還有很多。比如,駐外公司高管或旅行藝人、運動員和企業家會發現,在一個或幾個離岸屬地建立公司來攫取在其它幾個國家的收入是管理財富最方便有效的途徑。有些人則可能用離岸公司來持有資產和投資,或許也可能作為他們退休后的退路之一。
不管怎樣,許多在岸國家仍然提供有利的法律來允許個人投資者以最少的阻礙和政府介入來成立公司,通常只要該公司在該地區沒有貿易活動,就不會被要求納稅。
雖然美國在國際上一直是致力于公司透明化運營的推動者,如果考慮匿名的要求,美國的一些州則仍是世界上進行公司建立的最佳選址之一,而其中特拉華州可能是他們中的最佳選擇。對于稅負來說,只要公司或信托不產生和美國“有效連接”的收入,總體上說它不必向美國政府繳納所得稅。
塞浦路斯是一個雖然不再是“離岸”行政區,但仍成為廣受歡迎的控股或貿易公司建立的基地之一,雖然他對居民有全球性的征稅系統,只要沒有在當地產生收入,非居民性公司一般來說不必支付所得稅。塞浦路斯也有廣泛的稅收協定網絡,因此它是一個希望免繳雙重稅率公司的有效基地。且作為歐盟的成員國,塞浦路斯公司能利用歐盟的法律優勢來把賦稅降到最低,比如歐盟的“母子公司指令”。
其它行政特區則花大價錢投資通訊基礎設施的建設,他們的低稅率和靈活多樣的公司形式,讓這些地方成為電子商務和電子**業運營的極佳選址地。離岸公司架構也被保險公司和專屬保險業、航運業、互惠和對沖基金業廣泛利用,在過去的十到二十年間,許多行政特區都專注于其中一個或多個產業的服務。
成立一家離岸公司
成立一家離岸公司的過程相對比較直接。雖然有時候公司建立會耗費幾天或數周的時間來完成,在一些地方,隨著過去幾年里網上注冊開始風行,一些公司能在24小時內就注冊成立成功。
毫無疑問,自從經合組織(OECD)開始著力于打擊洗錢和避稅行為來,對成立海外公司的背景調查需求也開始增長,特別是在那些“避稅天堂”的特區內尤為如此。越來越多的“了解你的顧客”的要求意味著公司服務提供商需要你在成立離岸公司時提供更多信息,通常需要向他們提供護照公證件和其它證明你地址的文件。
公司高管、股東、最低資本、會議和賬戶等要求根據不同的行政特區各不相同,但在離岸行政特區這些要求往往是比較低的。大多數情況下,需要向當地政府支付初始注冊費和年度續約費(通常被作為直接稅的替代品),雖然一般情況下起步費是200美元,這些費用也隨著公司類型的不同而在各個地方不盡相同。選擇怎樣的公司名稱也非常重要,因為它必須是獨一無二的;一些行政特區禁止使用特定的詞語,比如“商會”、“政府”和“大學”等。
雖然“快速辦理”的公司注冊流程開始越來越普遍,沒有當地的公司服務提供商或咨詢公司的幫助就設立一家離岸公司還是比較鮮見的,通常要注冊一家公司的最簡便方法就是獲得CSP的服務,CSP將代表你制作所有的注冊申請文件,提供額外的服務,如代理人提名等。政府費用通常也被包含在整個公司建立/流程的服務套裝中。
我們用以下伯利茲IBC的例子來列舉IBC公司的主要特點:
沒有最低已繳資本要求,資本可以以任何外幣的形式展現;
IBC能發行無記名股票和無面值股票;但無記名股票必須由當地的一個注冊中介來持有保管;
認股人能包括個人、公司或信托;
公司能使用當地認證注冊的中介作為代理股東;
最少需要有一名董事,他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公司;
不需要秘書(雖然會很管用);
每家公司必須要用認證的個人或公司來保證有一個注冊中介和一個當地的注冊辦公室——這些資料是一家IBC公司需要向外界公布的唯一信息。
不要求IBC公司提供有關股東、董事或審計和會計報告;
董事會或公司成員不需要定期開會;
IBC公司沒有外匯管制;
外國公司可以繼續(重新注冊)成為伯利茲IBC,反之亦然。
選擇正確的行政特區
我們有差不多200個國家供選擇,因此正確的選擇并非易事!此外,表面上看,各個離岸行政特區的公司和稅法都差不多。這在普通法系的行政特區中尤為明顯,它們中許多都根據英國普通法來制定公司和信托法規,也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拷貝。因此你最終選擇的這個行政特區很大程度上取決你打算怎么利用它,能節約多少稅負以及現有的規則和法律是否能讓你達成目標。
你必須考慮你自己國家的法律是否允許你利用你的離岸公司來達成期望的目的,由于有不少國家都開始施行反避稅法,要用這個辦法來達到降低稅負的目標也變得困難了。
在做前期調研的時候也要謹記一些事情,比如說,你選擇的專業架構是否夠好,你和這個外國的行政特區顧問溝通有多簡便(或多困難)?設立和維持一家離岸公司的費用是多少?這個行政特區在政治和經濟上是否足夠穩定?
最終,你作的選擇需要得到行業專家的徹底和公平的評估。
結論
因此,綜合稅收、隱私和進入外國市場的便捷度等考慮因素后,擁有一家離岸公司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對于那些沒有做好完整的背景調查,或沒有獲得專家意見來優化公司架構和滿足特定需求的人來說,匆忙設立一家離岸公司也是充滿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