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破獲特大虛開增值稅發票案
近日,稅務、公安、海關及人民銀行四部門通力合作,歷時半年,破獲一起代號為“海嘯1號”的案件。這是一起涉案企業眾多、違法手段隱蔽、涉及地區較多、鏈條和環節復雜、由職業虛開團伙實施的虛開增值稅發票案件。案件共查處企業658戶,涉案虛開金額超過500億元,抓獲64名犯罪嫌疑人。
2017年初,在國內不少地方,連續有多家企業向稅務和公安等部門反映,自己企業的海關進口繳款書(俗稱“海關票”)的信息被盜用,其中不乏多個大型國有企業。
什么是海關進口繳款書呢?它全稱“進口貨物增值稅專用繳款書”,是企業進口貨物繳納增值稅后,海關開具給企業的繳稅憑證,可以由進口貨物的企業用作進項抵扣稅款,最重要的是,一份繳款書只能被抵扣一次,所以一旦被盜用抵扣,這意味著那些真正從事進口貨物的企業將面臨重大損失。
這樣的情況在多地、短時間內集中爆發,十分異常。稅務總局、公安部、海關總署集中研判后,初步確定這些企業的海關票有21萬份之多,涉及全國20多個關區,信息被全國1022戶企業冒用抵扣,其中515戶在深圳,占總數的一半,是作案重災區。而通過對這515戶企業的調查發現,它們都是“非正常戶”企業,實際經營地點和注冊地點不符,是名符其實的“空殼企業”。
深圳市國稅局稽查局檢查科科長 巫東亮:這一塊都是我們這個案件查獲回來的公司的資料,每一個袋子裝著一戶企業的資料。它的資料非常少,就是一個營業執照,還有一個公章、一個銀行轉賬的U盾,這個公司就可以運作來虛開發票了。
深入調查后,辦案人員發現,這些案件的源頭并不在深圳,卻集中指向了800多公里外的一個地方。
深圳市國稅局稽查辦案人員:我們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其來源有比較高集中度的是廣西憑祥地區。
為什么深圳的案件,矛頭卻指向800多公里外的廣西憑祥?調查人員又有什么樣的發現呢?
海關票上,按說已經標明了進口產品的類型,如果是水果,那么下家企業在抵扣完銷售給第三方時,開具的增值稅發票上,同樣應該是水果。但是在調查初期,辦案人員卻發現,這些開具出來的增值稅發票,有一個奇怪的共性,那就是產品類型變身了。
深圳市公安局經偵局稅偵大隊副科長 王強:涉案海關進口專用繳款書上,進口的品名多是水果、凍品一類。開出的品名就已經不是水果等信息了,而是按照這個需求方,比如有的需要電子產品,就開出了電子產品發票。
為什么水果變成了電子產品?稅務稽查人員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深圳市國稅局稽查辦案人員:水果跟木材,進口之后主要都直接用于商品的流通,直接進行銷售,所以他們的進口商也多數不需要把這一部分稅款進行進項抵扣,所以嫌疑人會盜用這部分不需要抵扣的海關票信息。
既然矛頭集中指向了廣西憑祥,深圳國稅稽查局立即聯合深圳市公安局派專案人員,先后多次喬裝前往,從外圍對當地一些報關行進行暗訪摸查,發現憑祥地處中越邊境,轄區內各類口岸最多,邊貿交易繁榮。有些報關行便利用代理進出口貿易及報關業務便利的條件,大肆收集、非法盜取海關信息,販賣給深圳的一些不法份子以獲取利益。
深圳市公安局大鵬分局副局長 譚曉林:利用他掌握的空殼企業、進出口公司以及報關行,獲取其他企業的信息倒賣獲利,而且收集同行的信息倒賣獲利。
經過稅警聯合專案組4個多月的前期偵查,梳理疑點線索、人員資訊超過30萬條,排查甄別涉案企業人員近500人,輾轉廣西、廣東、深圳等多地,最終查明了案情。
經過艱辛的多番偵查,專案組發現,這起虛開案件貌似是一件案子,實際上里面嵌套復雜、盤根錯節,共查獲10個犯罪團伙,包括以許某等人為首的2個兜售海關票團伙;以廖某、蔡某等人為首的7個虛開團伙和以陳某為首的1個虛開、騙稅團伙。這些團伙組織結構穩定、分工明確,上下游團伙相互勾結作案,手法隱蔽多變,極其所能逃避稅務部門的監管和稽核。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些團伙是如何利用“空殼企業”大肆冒用抵扣、虛開增值稅發票,騙取國家稅款,以此獲取暴利的呢?
廣西憑祥地區的一些報關行及深圳許某控制的外貿公司,負責收集商家進口貨物不需要抵扣的海關票信息,并以票面金額的1.5%至2.3%賣給深圳的不法中介。這些貨物一般為水果、木材、海鮮、凍肉等,都是按13%的稅率收取增值稅的貨物。
隨后,深圳的不法中介再按票面金額的2.35%至2.8%,賣給深圳地區虛開團伙。
虛開團伙根據深圳、重慶、成都等多個下家的需要,開出虛假增值稅發票,并以票面金額的5%至5.5%收取手續費,下家們則將這些虛開的增值稅發票用于抵扣,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
這樣一整套環節下來,如果最初的海關票是100萬元,那么報關行賺2.3萬、不法中介賺2.8萬,虛開團伙則能賺更多。暴利的存在,讓虛開團伙不擇一切手段虛構購銷合同、收款收據、送貨單等一系列憑證資料,甚至根據下家需求偽造一整套資料,虛構整個業務流程;開設銀行賬戶,虛構支付貨款,通過多個公司賬戶層層虛轉資金,最終回流到個人賬戶,實現非法獲利。
深圳市國稅局稽查辦案人員:為了杜絕這種虛抵的情況,我們就在稽核系統增加了對(企業名稱)中文信息進行比對,現在已經杜絕了像以前那樣虛抵海關票的現象。
2017年8月下旬,深圳國稅提請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對涉及全國36個省市3萬余戶受票企業進行協查處理,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國累計查補稅款、罰款達29億元,入庫總額21.9億元。
深圳市公安局經偵局綜合處處長 賈慶國:這個案件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我們實現了全鏈條打擊,從一開始的信息販賣、票據獲取、虛開發票,最后這個票又流到進出口企業,冒用抵扣、騙取國家的稅款,整個鏈條我們抓了幾十個人,每一個鏈條都有。
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副局長 于海春:“海嘯一號”稅案,是深圳市國稅局和深圳市公安局共同查辦的一起深圳市歷年來規模最大、涉案團伙最多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
目前,相關犯罪嫌疑人已經移送司法機關起訴。
不法分子虛開增值稅發票牟取私利,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損害了國家和守法企業的利益。為了有力打擊虛開、騙稅等不法行為,2016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公安部、海關總署和中國人民銀行四部門建立協作機制,開展聯合行動。
據了解,“海嘯1號”專案就是一個“稅警關銀”四部委緊密協作的典型案件。
深圳市國稅局稽查局副局長 黃凱明:公安發揮了偵查優勢,海關發揮了情報和數據的優勢,對相關的海關繳款書等海關報關數據進行統一的取證,人民銀行發揮了反洗錢的資金監管優勢,提高了這個案件查處的力度和效果。
深圳市公安局經偵局綜合處處長 賈慶國:虛開、騙稅,直接侵害國家利益,希望判重懲嚴,才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對于涉及發票的違法行為,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明確,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為了確保合法合規經營企業能享受國家的稅收抵扣政策,同時保護國家稅收利益,今年,我國還將加大對虛開騙稅的打擊力度。
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副局長 于海春:2018年,稅務總局會同公安部、海關總署和中國人民銀行等單位,還有持續開展跨地區、跨部門的聯合打擊虛開騙稅專項行動,查大案、辦鐵案,形成虛開騙稅一起打、上下游企業一起查的連動打擊模式。
2017年初,在國內不少地方,連續有多家企業向稅務和公安等部門反映,自己企業的海關進口繳款書(俗稱“海關票”)的信息被盜用,其中不乏多個大型國有企業。
什么是海關進口繳款書呢?它全稱“進口貨物增值稅專用繳款書”,是企業進口貨物繳納增值稅后,海關開具給企業的繳稅憑證,可以由進口貨物的企業用作進項抵扣稅款,最重要的是,一份繳款書只能被抵扣一次,所以一旦被盜用抵扣,這意味著那些真正從事進口貨物的企業將面臨重大損失。
這樣的情況在多地、短時間內集中爆發,十分異常。稅務總局、公安部、海關總署集中研判后,初步確定這些企業的海關票有21萬份之多,涉及全國20多個關區,信息被全國1022戶企業冒用抵扣,其中515戶在深圳,占總數的一半,是作案重災區。而通過對這515戶企業的調查發現,它們都是“非正常戶”企業,實際經營地點和注冊地點不符,是名符其實的“空殼企業”。
深圳市國稅局稽查局檢查科科長 巫東亮:這一塊都是我們這個案件查獲回來的公司的資料,每一個袋子裝著一戶企業的資料。它的資料非常少,就是一個營業執照,還有一個公章、一個銀行轉賬的U盾,這個公司就可以運作來虛開發票了。
深入調查后,辦案人員發現,這些案件的源頭并不在深圳,卻集中指向了800多公里外的一個地方。
深圳市國稅局稽查辦案人員:我們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其來源有比較高集中度的是廣西憑祥地區。
為什么深圳的案件,矛頭卻指向800多公里外的廣西憑祥?調查人員又有什么樣的發現呢?
海關票上,按說已經標明了進口產品的類型,如果是水果,那么下家企業在抵扣完銷售給第三方時,開具的增值稅發票上,同樣應該是水果。但是在調查初期,辦案人員卻發現,這些開具出來的增值稅發票,有一個奇怪的共性,那就是產品類型變身了。
深圳市公安局經偵局稅偵大隊副科長 王強:涉案海關進口專用繳款書上,進口的品名多是水果、凍品一類。開出的品名就已經不是水果等信息了,而是按照這個需求方,比如有的需要電子產品,就開出了電子產品發票。
為什么水果變成了電子產品?稅務稽查人員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深圳市國稅局稽查辦案人員:水果跟木材,進口之后主要都直接用于商品的流通,直接進行銷售,所以他們的進口商也多數不需要把這一部分稅款進行進項抵扣,所以嫌疑人會盜用這部分不需要抵扣的海關票信息。
既然矛頭集中指向了廣西憑祥,深圳國稅稽查局立即聯合深圳市公安局派專案人員,先后多次喬裝前往,從外圍對當地一些報關行進行暗訪摸查,發現憑祥地處中越邊境,轄區內各類口岸最多,邊貿交易繁榮。有些報關行便利用代理進出口貿易及報關業務便利的條件,大肆收集、非法盜取海關信息,販賣給深圳的一些不法份子以獲取利益。
深圳市公安局大鵬分局副局長 譚曉林:利用他掌握的空殼企業、進出口公司以及報關行,獲取其他企業的信息倒賣獲利,而且收集同行的信息倒賣獲利。
經過稅警聯合專案組4個多月的前期偵查,梳理疑點線索、人員資訊超過30萬條,排查甄別涉案企業人員近500人,輾轉廣西、廣東、深圳等多地,最終查明了案情。
經過艱辛的多番偵查,專案組發現,這起虛開案件貌似是一件案子,實際上里面嵌套復雜、盤根錯節,共查獲10個犯罪團伙,包括以許某等人為首的2個兜售海關票團伙;以廖某、蔡某等人為首的7個虛開團伙和以陳某為首的1個虛開、騙稅團伙。這些團伙組織結構穩定、分工明確,上下游團伙相互勾結作案,手法隱蔽多變,極其所能逃避稅務部門的監管和稽核。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些團伙是如何利用“空殼企業”大肆冒用抵扣、虛開增值稅發票,騙取國家稅款,以此獲取暴利的呢?
廣西憑祥地區的一些報關行及深圳許某控制的外貿公司,負責收集商家進口貨物不需要抵扣的海關票信息,并以票面金額的1.5%至2.3%賣給深圳的不法中介。這些貨物一般為水果、木材、海鮮、凍肉等,都是按13%的稅率收取增值稅的貨物。
隨后,深圳的不法中介再按票面金額的2.35%至2.8%,賣給深圳地區虛開團伙。
虛開團伙根據深圳、重慶、成都等多個下家的需要,開出虛假增值稅發票,并以票面金額的5%至5.5%收取手續費,下家們則將這些虛開的增值稅發票用于抵扣,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
這樣一整套環節下來,如果最初的海關票是100萬元,那么報關行賺2.3萬、不法中介賺2.8萬,虛開團伙則能賺更多。暴利的存在,讓虛開團伙不擇一切手段虛構購銷合同、收款收據、送貨單等一系列憑證資料,甚至根據下家需求偽造一整套資料,虛構整個業務流程;開設銀行賬戶,虛構支付貨款,通過多個公司賬戶層層虛轉資金,最終回流到個人賬戶,實現非法獲利。
深圳市國稅局稽查辦案人員:為了杜絕這種虛抵的情況,我們就在稽核系統增加了對(企業名稱)中文信息進行比對,現在已經杜絕了像以前那樣虛抵海關票的現象。
2017年8月下旬,深圳國稅提請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對涉及全國36個省市3萬余戶受票企業進行協查處理,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國累計查補稅款、罰款達29億元,入庫總額21.9億元。
深圳市公安局經偵局綜合處處長 賈慶國:這個案件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我們實現了全鏈條打擊,從一開始的信息販賣、票據獲取、虛開發票,最后這個票又流到進出口企業,冒用抵扣、騙取國家的稅款,整個鏈條我們抓了幾十個人,每一個鏈條都有。
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副局長 于海春:“海嘯一號”稅案,是深圳市國稅局和深圳市公安局共同查辦的一起深圳市歷年來規模最大、涉案團伙最多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
目前,相關犯罪嫌疑人已經移送司法機關起訴。
不法分子虛開增值稅發票牟取私利,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損害了國家和守法企業的利益。為了有力打擊虛開、騙稅等不法行為,2016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公安部、海關總署和中國人民銀行四部門建立協作機制,開展聯合行動。
據了解,“海嘯1號”專案就是一個“稅警關銀”四部委緊密協作的典型案件。
深圳市國稅局稽查局副局長 黃凱明:公安發揮了偵查優勢,海關發揮了情報和數據的優勢,對相關的海關繳款書等海關報關數據進行統一的取證,人民銀行發揮了反洗錢的資金監管優勢,提高了這個案件查處的力度和效果。
深圳市公安局經偵局綜合處處長 賈慶國:虛開、騙稅,直接侵害國家利益,希望判重懲嚴,才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對于涉及發票的違法行為,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明確,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為了確保合法合規經營企業能享受國家的稅收抵扣政策,同時保護國家稅收利益,今年,我國還將加大對虛開騙稅的打擊力度。
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副局長 于海春:2018年,稅務總局會同公安部、海關總署和中國人民銀行等單位,還有持續開展跨地區、跨部門的聯合打擊虛開騙稅專項行動,查大案、辦鐵案,形成虛開騙稅一起打、上下游企業一起查的連動打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