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四大挑戰者銀行vs中國五大互聯網銀行:基層生態位填補者的自我修養
對國際銀行業有一定了解時就會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中英兩國銀行業都各有一座占據著本國金融業旗艦位置的“總統山”,它們都由六家大銀行組成:中國的六大行包括原有的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以及今年剛剛榮膺國有大行稱號的郵儲銀行,英國的六大行指代從1960年到2010年的50年間,由26家銀行合并而成的六大銀行集團:巴克萊、匯豐、勞埃德、Nationwide、蘇格蘭皇家銀行和桑坦德銀行。時至今日,這些大銀行在本國銀行市場中的地位基本不可撼動,甚至一定程度上成為國內金融穩定的決定性因素。在這些大銀行之外,更多的中小銀行,尤其是新興銀行正通過互聯網和其他技術手段逐漸尋找并適應新的生態位,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銀行正在明白一個道理:成功的定義不一定是成為另一家傳統意義上的主流商業銀行。
挑戰者銀行:激進戰略存隱患
在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后,西方國家許多倒閉的銀行要么被合并要么被收購,英國銀行業的市場份額集中度變得尤為突出。2011年,英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ICB)在報告中強調,當時英國最大的四家銀行占據個人經常賬戶總規模77%,占據中小企業經常賬戶總規模85%。在市場份額集中度提高的同時,銀行市場的客戶滿意度也相對降低。2013年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的一項研究發現,只有13%的中小企業認為銀行的行為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
出于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升服務水平的目的,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在2013年簡化了獲取銀行牌照的流程,并降低了新銀行進入者的資本金要求,其結果是進入市場的銀行數量有所增加,并且商業模式趨于多樣性。自2010年以來,共有二十家銀行類經營實體以申請、收購等方式獲取了零售和商業銀行牌照,目前,這些銀行被看作英國銀行業的第三極——挑戰者銀行。在這20家挑戰者銀行中,同樣涌現了四個“領頭羊”,分別是Atom Bank、Tandem、Monzo和Starling Bank。
在這四家銀行中,Atom Bank、Starling Bank和Monzo分別于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申請獲批得到了英國商業銀行牌照,而Tandem于2018年通過收購原Harrods Bank獲得了牌照。這些銀行最大的特點是不設立任何線下網點,僅通過智能手機開展業務。在他們當中,Monzo客戶數量已突破220萬,其中包括60%活躍客戶。
但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央行近期對本國20家挑戰者銀行及新貸款機構進行的壓力測試結果顯示,這些銀行存在普遍風險,激進追求增長、貸款風險偏高,原因是創建之初便設立了“相對良性的信貸條件”。英國央行高級主管指出,大多數快速成長的銀行和貸款機構就壓力測試情境對其業務的潛在影響過于樂觀,認為他們應收緊標準并糾正風險模型。
互聯網銀行:應警惕未來經營中逐漸暴露的風險
中國內地的互聯網銀行市場主體通常指代民營銀行中選擇以純互聯網形式運營的銀行。從設立目的而言,民營銀行可被看作對當前銀行體系建立的補充和完善。
2014年,原銀監會批準了第一批民營銀行成立開業,在獲批成立的民營銀行中,有部分銀行選擇以純互聯網的形式運營,包括網商銀行、微眾銀行、中關村(000931)銀行、蘇寧銀行和新網銀行。這五家民營互聯網銀行在股東背景中皆有互聯網公司或科技公司的參股,且根據各自資源優勢, 側重于不同的業務方向和用戶客群,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的銀行產品,踐行著全新的銀行經營模式。
中國內地的互聯網銀行市場主體通常指代民營銀行中選擇以純互聯網形式運營的銀行。從設立目的而言,民營銀行可被看作對當前銀行體系建立的補充和完善。
2014年,原銀監會批準了第一批民營銀行成立開業,在獲批成立的民營銀行中,有部分銀行選擇以純互聯網的形式運營,包括網商銀行、微眾銀行、中關村銀行、蘇寧銀行和新網銀行。這五家民營互聯網銀行在股東背景中皆有互聯網公司或科技公司的參股,且根據各自資源優勢,側重于不同的業務方向和用戶客群,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的銀行產品,踐行著全新的銀行經營模式。
據已公開的互聯網銀行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微眾銀行資產規模達到2200億元,凈利潤24.74億元,同比增長70.85%。同期網商銀行資產規模達到959億元,凈利潤6.71億元,同比增長66%,而2017年后營業步入正軌的新網銀行、蘇寧銀行和中關村銀行總資產分別為361.57億、323.71億和131.55億,其中新網銀行凈利潤3.69億元,同比大幅扭虧為盈。而剩下兩家銀行盡管凈利潤均未過億,但增速十分驚人:蘇寧銀行凈利潤增速177.88%,中關村銀行凈利潤增速更是高達1312.24%。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已披露的互聯網銀行不良率來看,新網銀行不良率僅為0.39%,微眾銀行為0.51%,網商銀行為1.3%,均處于銀行業內較低水平。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互聯網銀行的不良率水平目前來看并不能完全代表其真實的資產質量:這些銀行均為新成立的民營銀行,其中成立最長時間的銀行為微眾銀行,僅有4年之久,還未經歷一般認為至少5年的完整經濟周期,對接下來有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也應有所準備。
挑戰者銀行:激進戰略存隱患
在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后,西方國家許多倒閉的銀行要么被合并要么被收購,英國銀行業的市場份額集中度變得尤為突出。2011年,英國銀行業獨立委員會(ICB)在報告中強調,當時英國最大的四家銀行占據個人經常賬戶總規模77%,占據中小企業經常賬戶總規模85%。在市場份額集中度提高的同時,銀行市場的客戶滿意度也相對降低。2013年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的一項研究發現,只有13%的中小企業認為銀行的行為符合他們的最佳利益。
出于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升服務水平的目的,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在2013年簡化了獲取銀行牌照的流程,并降低了新銀行進入者的資本金要求,其結果是進入市場的銀行數量有所增加,并且商業模式趨于多樣性。自2010年以來,共有二十家銀行類經營實體以申請、收購等方式獲取了零售和商業銀行牌照,目前,這些銀行被看作英國銀行業的第三極——挑戰者銀行。在這20家挑戰者銀行中,同樣涌現了四個“領頭羊”,分別是Atom Bank、Tandem、Monzo和Starling Bank。
在這四家銀行中,Atom Bank、Starling Bank和Monzo分別于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申請獲批得到了英國商業銀行牌照,而Tandem于2018年通過收購原Harrods Bank獲得了牌照。這些銀行最大的特點是不設立任何線下網點,僅通過智能手機開展業務。在他們當中,Monzo客戶數量已突破220萬,其中包括60%活躍客戶。
但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央行近期對本國20家挑戰者銀行及新貸款機構進行的壓力測試結果顯示,這些銀行存在普遍風險,激進追求增長、貸款風險偏高,原因是創建之初便設立了“相對良性的信貸條件”。英國央行高級主管指出,大多數快速成長的銀行和貸款機構就壓力測試情境對其業務的潛在影響過于樂觀,認為他們應收緊標準并糾正風險模型。
互聯網銀行:應警惕未來經營中逐漸暴露的風險
中國內地的互聯網銀行市場主體通常指代民營銀行中選擇以純互聯網形式運營的銀行。從設立目的而言,民營銀行可被看作對當前銀行體系建立的補充和完善。
2014年,原銀監會批準了第一批民營銀行成立開業,在獲批成立的民營銀行中,有部分銀行選擇以純互聯網的形式運營,包括網商銀行、微眾銀行、中關村(000931)銀行、蘇寧銀行和新網銀行。這五家民營互聯網銀行在股東背景中皆有互聯網公司或科技公司的參股,且根據各自資源優勢, 側重于不同的業務方向和用戶客群,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的銀行產品,踐行著全新的銀行經營模式。
中國內地的互聯網銀行市場主體通常指代民營銀行中選擇以純互聯網形式運營的銀行。從設立目的而言,民營銀行可被看作對當前銀行體系建立的補充和完善。
2014年,原銀監會批準了第一批民營銀行成立開業,在獲批成立的民營銀行中,有部分銀行選擇以純互聯網的形式運營,包括網商銀行、微眾銀行、中關村銀行、蘇寧銀行和新網銀行。這五家民營互聯網銀行在股東背景中皆有互聯網公司或科技公司的參股,且根據各自資源優勢,側重于不同的業務方向和用戶客群,推出了一系列創新的銀行產品,踐行著全新的銀行經營模式。
據已公開的互聯網銀行2018年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微眾銀行資產規模達到2200億元,凈利潤24.74億元,同比增長70.85%。同期網商銀行資產規模達到959億元,凈利潤6.71億元,同比增長66%,而2017年后營業步入正軌的新網銀行、蘇寧銀行和中關村銀行總資產分別為361.57億、323.71億和131.55億,其中新網銀行凈利潤3.69億元,同比大幅扭虧為盈。而剩下兩家銀行盡管凈利潤均未過億,但增速十分驚人:蘇寧銀行凈利潤增速177.88%,中關村銀行凈利潤增速更是高達1312.24%。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已披露的互聯網銀行不良率來看,新網銀行不良率僅為0.39%,微眾銀行為0.51%,網商銀行為1.3%,均處于銀行業內較低水平。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互聯網銀行的不良率水平目前來看并不能完全代表其真實的資產質量:這些銀行均為新成立的民營銀行,其中成立最長時間的銀行為微眾銀行,僅有4年之久,還未經歷一般認為至少5年的完整經濟周期,對接下來有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也應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