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0萬離岸賬戶對中國稅局公開!3成富豪主動注銷
信中提示說,如果不能完善相關信息或者不是中國稅務居民,匯豐銀行將對該賬戶“重點關注”甚至做關閉處理。
小編找到在省級農行任職中層的同學打聽原委,得到了這樣的回復:國內各商業銀行正在抓緊自行排查離岸賬戶,同時要求開戶人簽署紙質或者電子承諾書,以表明自己是否中國稅務居民。小編的同事提醒說,截至2019年9月,中國已經與全球93個經濟體進行了金融賬戶信息交換。
其中的重點經濟體包括:
1、開曼群島。
2、英屬維京群島。
3、百慕大。
4、巴拿馬。
5、瑞士
6、新加坡
7、中國香港
根據銀行的培訓資料,在CRS框架內有義務與中國交換金融賬戶信息的經濟體有150多個,除了美國之外,幾乎涵蓋了所有中國公民有可能開設金融賬戶的經濟體。
根據協議,這些經濟體在接到中國政府的交換要求后,會將相關人在當地開設的銀行賬戶、證券賬戶、保險賬戶、債券賬戶、離岸公司賬戶、離岸信托賬戶,余額和收入信息全部傳給中國。
從2019年初開始,幾乎所有國內的商業銀行都開始對VIP客戶進行高強度的有關“CRS”和“離岸賬戶”規則的宣講和介紹。
銀行的客戶經理會反復提醒每一個高凈值的VIP客戶,作為中國稅務居民在其他經濟體開設有金融賬戶的,如果沒有實際業務或者迫切需求,最好自行關閉!
直接后果是,3成擁有離岸賬戶的富豪選擇主動注銷離岸賬戶!
小編在加拿大某豐銀行和國內某豐銀行都開設過賬戶,國內的某豐賬戶開設更早,兩個賬戶間曾經有資金往來。常住加拿大之后,小編也不清楚自己還算不算中國稅務居民,但這個賬戶一直沒有關閉,直到某豐銀行發來郵件。
小編同學的意見是,如果銀行不問自然可以裝傻,但如果銀行要求明確是否中國稅務居民最好不要說謊。因為不出事則已,一旦出事所有的后果都將由小編承擔,比如對小編在加拿大的收入追稅、比如凍結小編在中國的信貸甚至列入失信人名單。
小編的同學表示,國內高凈值人士的應對辦法包括:
1、主動關閉在其他經濟體的金融賬戶。
2、選擇將金融資產轉換成不動產。
3、通過復雜的股權結構在境外注冊公司。
小編撥通了幾家國內商業銀行的網點電話,詢問持加拿大護照是否可以在中國開設賬戶,得到的回答是可以開設,但必須親自到銀行說明用途,如果不符合銀行的風控政策,則無法開戶。另根據公開報道,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等內地股份制商業銀行都在清查離岸賬戶。
換句話說,中國稅務居民在加拿大開設銀行賬戶,或者加拿大稅務居民在中國開設銀行賬戶都是有風險的,因為一旦兩國政府交換了當事人的賬戶信息,他的下場很可能是面對兩國稅局的查辦,就算能解釋清楚全身而退,恐怕也要扒層皮。
小編的同學說,CRS很嚴厲但對多數人來說也沒那么可怕,因為各國稅局的人力有限,那么多大鱷都抓不過來,小魚小蝦不用太緊張。但問題是銀行考慮到風險控制的因素和應對監管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和資源,所以自行對敏感賬戶和中小金額賬戶進行限制和關閉,當然大多數是通過提高收費增設門檻等變相逼迫手段。根據媒體報道,以恒生銀行為代表的中國香港銀行從8月份開始大規模清理離岸賬戶,清理時間至少持續到12月底。
從實際操縱角度講:
1、只是拿到楓葉卡的中國公民在沒有銀行騷擾的情況下可以繼續觀望。
2、更換了加拿大護照但仍在中國有金融賬戶和大筆金融資產的華人最好主動聯絡國內的客戶經理。3、主要在中國生活的中國公民在加拿大等海外經濟體擁有金融賬戶的,如果沒有迫切需要可以考慮關閉,因為你2016年轉款200加元買房的記錄都有可能被提交給中國。
CRS在9月披露的信息顯示:
1、與最高峰相比,全球離岸賬戶數目下跌34%,資產規模減少5551億美元。
2、已查明的全球離岸賬戶資產規模達4.9萬億歐元,涉及90多個成員經濟體的4700萬個賬戶。
最后小編提醒各位選擇保留離岸賬戶的朋友,切記以下幾點:
1、確保賬戶交易背景真實性,保留完整交易單據。
2.、避免與敏感、高風險國家賬戶發生交易。
3、保持賬戶活躍度,超過3個月不活動的賬戶視為不活躍。
4、避免大額資金急進急出。
5、確保預留給銀行的通訊地址、手機號碼、常用郵箱有效。
6、千萬不要把賬戶借給他人交易。
7、多開一個備用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