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處成立 中國企業可在本地獲新交所融資服務 【本報訊】(記者 謝雅萍)近日,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處正式成立,這是新交所歷史上首個海外辦事處。新交所也成為繼納斯達克、紐交所、倫敦、東京證交所之后第五個在北京設立辦事處的海外交易所。 “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處正式成立,標志著我們與中國各界的朋友、商業伙伴及客戶友好關系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同時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伙伴和客戶所運作的環境。”新加坡交易所首席執行長謝福華先生對記者說。 新加坡交易所主席比萊表示:“作為中國公司海外上市融資的首選場所,與其他海外交易所相比,新交所的中國上市公司數量首屈一指。我們相信,北京代表處的成立將繼續加強新交所與中國監管部門以及企業界的聯系,推動雙方互利共贏的良好合作關系更進一步。” 出席新加坡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開幕慶典的嘉賓有新加坡貿工部部長林勛強先生、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姚剛先生、中國駐新加坡大使張小康女士和新加坡駐華大使陳燮榮先生。 在新交所上市的 中國企業已達141家 謝福華表示,與全球大部分交易所都關注國內市場不同的是,新交所更關注國外市場,他們把建立亞洲門戶和為本國投資者提供市場作為自己的兩大主要目標。 據悉,盡管去年以來全球股市不景氣,中國股市半年來的大跌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新增IPO。但是,中國公司在新交所的上市熱情依舊不改。謝福華說,上周就仍有兩家中國公司相繼掛牌新交所。 記者了解到,截至2008年財年第一季度,在新交所760家上市公司中,外國公司已達290家,占到38%。其中,中國公司(亦稱龍籌股)已達141家,總市值達451億新加坡元,占新交所上市公司總市值的34%。而從新交所海外上市公司的分布來看,在過去4年,中國的上市公司占了一半。 “中國企業目前已經在新交所自然形成了化工以及消費品等中國企業板塊。”新交所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羅怡德表示。 另外,記者發現,在新加坡上市的141家中國企業,除了少數的幾家之外,其他的多數都是民企,新交所是中國以外民企上市最多的交易所。 新交所將 極力發展中國市場 謝福華表示,新加坡近年大力爭取中資企業在新交所上市,2005年來,與遼寧、山東和浙江三個省,以及無錫市都簽署了鼓勵當地企業到新加坡上市的諒解備忘錄。 回顧新交所的中國策略,不難發現新加坡交易所發展中國上市業務,首先是發展廣東、福建這樣跟新加坡合作比較多的省份,逐步開展到山東、遼寧、浙江。這些省份的上市公司加在一起,占了新交所所有中國上市公司的將近60%。新交所表示,除了繼續在這些省份耕耘發展之外,接下來還將把觸角伸到其他省份。 另據謝福華透露,新交所在傳統上有比較強的行業,比如說海運、離岸、不動產信托基金,環境保護。新交所表示,接下來的發展策略里會考慮怎樣利用這些本身已經形成的比較好的行業群在中國繼續發展。 目標是為中國企業 提供本地服務 謝福華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新加坡交易所是以客戶為主導、客戶為重的組織。因此北京代表處的目標非常明確,他說:“我們的主要目標是兩個:一個是更深入了解中國市場以及中國企業融資的需求。另外一個是更好地理解中國投資者,特別是QDII方面的需求。因此這個代表處的職能主要有兩項: 第一個是加強跟我們重要的伙伴之間的合作關系,包括中國各方面的監管機構,包括我們簽署上市合作備忘錄的省市,包括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 第二個是跟IPO的專業人士以及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提供了一個在中國本地的服務。我們希望成為上市企業信息以及服務的平臺。” 而代表處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定期或不定期地跟中國各監管部門進行交流。包括有關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規則、上市督導的一些新的發展、變化,新加坡交易所的一些新規劃以及中國的各監管部門對有關海外交易所、有關境外上市,以及境外產品方面的新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