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人民幣的套利套匯活動再次引起監管層關注。 近日,有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外管局和銀監會正在要求深圳有關銀行上報境外尤其是香港居民人民幣和外匯存款數據,并要求加強對外匯存款的核查。業界猜測,近期有可能會出臺新的限制措施。 加大跨境資金核查力度 此前本報曾報道過,由于人民幣升值和內地存款利率較高,眾多香港人到內地開立人民幣賬戶。香港金融管理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香港人民幣存款較去年同期飆升72%,至人民幣576億元,而業界預計第二季度的數據將更加驚人。 熱錢飆升的勢頭已經引起監管層關注。 深圳發展銀行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外管局和銀監會已要求深圳部分銀行加緊上報境外尤其是香港居民存款的數據和情況,并要求他們加強對外匯存款以及結匯業務的核查。 “目前香港居民憑回鄉證就可以開戶存款,沒有什么限制。但最近銀行要求對大額存款——比如每日存款超過5萬元人民幣的賬戶要說明用途。”工商銀行深圳分行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這段時間,相關部門對于深圳和香港之間的個人同名賬戶互轉情況也進行了檢查。”上述工行深圳分行人士表示,“以往對匯出資金的檢查并不嚴格,但最近強調,無論是匯進匯出都必須查核用途和來源。” 此外,外管局還開展了針對銀行外匯資金來源、運用以及資產負債表外業務等有關外匯業務的專項檢查。工行廣東省分行國際業務部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最近的一個通知明確要求“重點監測跨境關聯交易、離岸賬戶以及個人外匯交易的資金流動情況”。 這位工行國際業務部人士表示,由于廣東是吸收外資大省,外管局要求廣東省各銀行加強對結匯的審查,目前從境外進入的資金進行結匯時都特別慎重,調查其來源以及用途后,才能給予結匯。銀行通常在外幣匯來之后,必須將資金轉往一個中間賬戶,以審核資金用途是否相符,“最近對中間賬戶中的資金審核力度也加強了”。 擴大買賣價差收效甚微 早在5月初,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就將香港人民幣業務指定結算銀行中銀香港的人民幣買賣差價從10個基點上調至75個基點,擴大差價會令銀行存款息率收益減少,監管層試圖以此壓緩人民幣存款的升勢。 不過這項措施并未對港幣“北上”起到降溫作用。“一季度人民幣已升值超過4%,人民幣升值勢頭仍舊會繼續;所以增加65個基點買賣差價,(對投資者)微不足道。”東亞銀行經濟學家鄧世安表示。 “5月份我們的人民幣存款仍舊保持增長。”工銀亞洲有關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很多客戶對人民幣業務感興趣,我們對一些貴賓理財客戶還實行了費率優惠政策。” 據了解,香港多間銀行開通了人民幣存款一條龍服務,可代顧客在香港辦理手續,在內地開同名戶頭,辦理完之后客戶就可以將人民幣匯入內地,每天的上限是8萬元人民幣。 按規定,香港居民每天可以帶5萬元人民幣額度的外幣來內地消費,這些錢如果消費不了,可以在內地銀行開戶儲存。 記者咨詢深圳多家銀行工作人員,他們表示,事實上有很多香港賬戶上的錢都超過5萬元人民幣。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于境外居民境內存款,內地銀行的審核程序并不很嚴格,對于超額存匯款,有些銀行工作人員表示也可以辦理。 升值放緩? 引起香港居民到內地開立人民幣存款賬戶以及國際熱錢進入國內,主要原因還在于人民幣升值。 一個月前,海外無本金交割(NDF)市場聚集了很多豪賭人民幣升值的國際資金。 “我們當時認為已經出現泡沫傾向。” 某中資銀行駐港外匯交易員對記者表示,但這幾個星期已經漸漸平復下來,市場資金正在變得謹慎。近期境外NDF市場經歷大幅回調,一年期美元兌人民幣NDF的報價從3月份的最高報人民幣6.2700元,回調至近期的6.5000元左右,市場中的許多投機資金選擇離場觀望。 這位交易員預計,未來市場將會變得“更加波動”,因為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出現“心態分歧”。 早在5月初,中國銀行高級分析師譚雅玲在報告中就表示,人民幣的快速升值現已超出中國的“自我承受能力”,不利于經濟的短期穩定和長遠發展。她建議政府應考慮“適時”采取人民幣“一次性”貶值政策,打消市場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 但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他不同意“一次性”貶值的觀點,“主要是不知道匯率的均衡點在哪里”。 “人民幣在第二季度仍將保持整體升值的趨勢,但升值速度可能放緩,為抑制熱錢投機,雙向波動可能加強。從數據來看,有部分海外資金已經進入美國進行抄底,這將導致美元中期有反彈跡象。而美元一旦走強,人民幣貶值壓力就開始出現。”魯政委說,“如果市場能改變人民幣單邊升值的思維,那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可能更早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