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的掛牌運營,引起了香港政界、商界、學界和輿論界的極大關注和熱議。 10月28日電 據中評社北京近日報道,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的掛牌運營,引起了香港政界、商界、學界和輿論界的極大關注和熱議?;诓煌恼J知和利益需要,關于上海自貿區對香港的影響,香港各界呈現出多種看法。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香港的外貿、物流、旅游、零售、樓市、股市等經濟環節都與內地經濟高度關聯,內地經濟形勢及經濟政策走勢已經成為左右香港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國際經貿規則大洗牌以及中國(上海)自貿區建設的大背景下,香港要有有危機意識,在未擊中尋求機遇,探索新的發展契機。 香港各界對上海自貿區建設對香港的影響包括以下多種觀點。首先是上海自貿區將對香港帶來多種挑戰。這種觀點認為,上海自由貿易區將對香港造成很大的沖擊,對香港經濟帶來負面的影響,香港將喪失競爭優勢,香港的經濟地位將會面臨上海的挑戰。上海實現規則國際化、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之后,香港原有的經貿、金融優勢將大大減弱,上海甚至在金融、航運等領域將逐步取代香港的地位。如果上海自貿區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等先行先試,將不可避免地沖擊香港的人民幣離岸業務,香港將面對直接和激烈的競爭,香港將失去其在人民幣國際化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更悲觀的認識是未來自貿區在國內其他地方可復制時,香港的“剩余價值”便大大降低,對香港的“半替代”格局或可形成。 其次是上海自貿區將對香港帶來發展機遇。這種觀點認為,香港地位不可能被完全取代,香港一直在競爭環境中發展。以往內地每一次改革都給香港帶來機遇,如今面對內地新的改革機遇,香港應努力應對,繼續扮演輻射內地、融通世界的國際大都會角色。特別是香港應積極、充分利用和落實CEPA,大力推動內地與香港的合作,配合國家發展戰略并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上海自貿區與香港并不構成“零和博弈”,反而將創造更多發展機遇、更巨大及多樣化的資產池,令香港受惠。兩地競爭的確存在,但競爭是良性的。香港本身已有發展多年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但受人民幣國際化限制,規模不夠大、產品不夠多。如果上海自貿區能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屆時人民幣會有更多用途,對香港整體影響是正面的。上海自貿區重點在于推動金融、服務貿易,而這正是香港的優勢所在。在服務貿易領域,香港機會眾多。此外,新一輪改革將吸引更多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機構進入內地,預計他們仍會以香港作為其地區總部或地區管理基地,令香港獲益。 再次是香港可以在上海自貿區建設過程中尋求合作。這種觀點認為,上海自貿區也會參考香港的做法,在自由化及國際化程度上亦必逐步趨近香港,但終歸是內地特別是上海的開放模式,故必將有很多與香港不同之處。原因是滬港間在政制、法制和經濟體制、結構等各方面都有巨大差異。上海和香港應發揮各自優勢,協調互動,積極探索更多合作的模式,共同為國家戰略服務。有香港學者認為,上海自貿區不會削弱香港的發展空間,在人民幣業務方面,香港未來可專注發展不涉及在岸市場的第三方人民幣交易業務。相比香港,上海自貿區要發展離岸金融業務難度更大,其區內區外資金流向控制存在很大挑戰。由于香港的法律環境更公平、更有保障,初始階段跨國公司仍會傾向于將地區總部設在香港,在香港監督上海的業務。 最后是香港應該充分反省自身近年來在亞太競爭格局中面臨的局面。這種觀點呈現兩方面,一種認為,上海建立自貿區,香港已成“自殘區”,港人、港企不怕上海的競爭,擔心的是港人繼續政治糾纏、政治內耗,讓社會空轉,香港前途堪虞。時下的香港社會,處處泛政治化傾向,時時民粹主義泛濫,內耗爭拗,人心躁動,政府動輒得咎,香港仍熱衷于“占中”和“反占中”,被邊緣化也就在所難免。另一種認為,香港也可借鑒上海自貿區的改革經驗,檢視香港發展弱項,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社會發展情況,尋求新的增長點,力保優勢,鞏固現有優勢產業之余,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多元化,為香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實際上,從歷史上看,香港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完整配套的產業鏈、高效專業的管理與服務、獨有的自由港地位,在國際上扮演者舉足輕重的角色。但隨著周邊地區城市的發展和崛起,香港面臨著日益激烈的競爭。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金融中心也面臨著周邊主要金融中心的激烈競爭,如新加坡、東京、上海等也都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吨袊鞘懈偁幜蟾妗芬呀涱A警香港的競爭力優勢出現下降趨勢。 如何在競爭中生存并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是香港面臨的主要任務。香港各界應該對此有共識,共同為香港的發展殫精竭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