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里,雖然中國對非洲的投資備受指責,但在掏腰包的意愿方面(尤其是在毛里求斯和塞舌爾),幾乎沒有人可以對中國有什么挑剔的。 塞舌爾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同中國建立了政治關系。現在,塞舌爾已把自己建設成為離岸投資人進入中國的一個高效避稅的途徑。2008年,通過塞舌爾進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從2003年時的246萬美元上升至4200萬美元。這些資金并不是從一個方向流入中國的。 中國政府向塞舌爾提供了一批批資金,用于各類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從住房到醫院,再到學校,包括塞舌爾新議會大廈的建設,并且就在不久前,中國政府同意拿出600萬美元建一座新的法院。中國游客也在推動塞舌爾旅游業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中國游客入境人數自2003年以來已翻倍,2007年最高時達逾1000人次。 但毛里求斯也沒有被中國遺忘。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9年訪問毛里求斯時承諾出資2.6億美元重建該國國際機場。與此同時,投資7.3億美元的山西天利企業園目前在首都圣路易斯港附近動工,它是毛里求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筆外國直接投資。 傳統上,毛里求斯因它與印度的關系而出名,由于避免雙重稅收協定,其離岸業得到迅速發展。但中國方面最近的高調投資,以及印度修訂長期存在的稅收條約的動作,拉近了毛里求斯和北京之間的距離。 事實上,兩者之間的關系如此之近,以至于毛里求斯財政部長拉馬·克里希納·西塔南(Ramakrishna Sithanen)在訪問德里期間夸口說,胡主席總是能聽他訴苦。“我們有一些困難。我們打電話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然后問題解決了。”西塔南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 雖然毛里求斯的離岸業確實更加成熟,也吸引到了一些中國生意,但塞舌爾仍擁有地理位置上的優勢。 塞舌爾擁有世界上最深的避風港,為往來于非洲和中國間的中國船只提供了一個基地,這些船只將制成品西運到非洲,或將非洲礦產東運去中國。毛里求斯只有幾個淺水港,而且從東非海岸發貨要多出8個小時的航程,這方面無法與塞舌爾匹敵。 “從物流角度來看,其地理位置十分理想。中國公司可以在塞舌爾設一家企業進口商品并在那里重新分配運輸。”巴克萊塞舌爾辦事處高級公司業務經理約翰·埃斯特表示(John Esther)。 作為離岸舞臺上相對的新手,塞舌爾顯然需要在一些領域趕上競爭對手,而毛里求斯自然成為其追趕的目標。 盡管國際離岸律師事務所Appleby塞舌爾辦公室董事總經理康拉德·本諾伊頓(Conrad Benoiton)表示,這兩個司法轄區并不一定非得是競爭對手——他堅持認為印度洋、亞洲和非洲地區的生意機會綽綽有余——估計只會有輕微程度的競爭。 而新生的中非業務尤其如此。 來源:Offshore ? 離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