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華社新聞中心 中港基金互認有機會于未來數星期內簽訂,同時,英國最快也可于明年6月達成類似協議,允許英國基金直接向中國銷售。換言之,繼人民幣離岸中心后,在基金互認業務上,本港亦沒有獨家協議。 中國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徐浩于本月初在港表示,已透露內地同本港互認基金安排最近在6大方面達成基本框架。而證監會副行政總裁張灼華表示,內地和本港基金互認安排已進入最后階段。 據《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指,中港基金互認將可于未來數星期簽訂,中港基金互認只欠一紙「婚書」,本港基金界人士早已摩拳擦掌,準備協議落實便大展拳腳。 基金公會行政總裁王黃慈明接受《財華社》電話查詢時稱,不大清楚時間表,若落實協議,對基金界是一個重大事情。據她了解,目前不少指數公司如MSCI與富士指數紛計劃調整指數成份,加大A股成份,「以前資產配置約1至2%,往后會增大,日后投資機會很多。」 王黃慈明表示,過去基金透過投資在港上市的紅籌與H股,投資內地資產,推出RQFII后,情況已漸改變。國內肯定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增加投資內地渠道,此有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而增加投資A股未代表紅籌與H股失寵。 有消息人士透露,英國最快在明年6月與中國簽訂基金互認協議,中國將按類似RQFII的途徑,授權英國基金進入中國市常RQFII計劃允許海外投資機構募集人民幣資金并再投資于中國內地,而本港無獨家協議權,只有先行發展優勢,令本港基金行業地位受威脅。 問及本港在基金互認上沒有獨家協議,本港面臨上海自貿、前海等的內在競爭,以及海外競爭日漸擴大。王黃慈明對此有不同看法,她認為香港面對龐大商機,問題是如何緊抓,「歐洲區內,除英國外,法國、德國甚至盧森堡本想成為歐洲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亞洲區內有新加坡、臺灣等。香港面對外來競爭,亦要面對內地日后會推出多個自貿區,因此,香港業界要緊盯市場變化,在產品與服務要緊跟市場變化。」 王黃慈明稱,所有持有證監9號牌(資產管理)的基金都有無限商機,「人民幣國際化好重要,為香港帶來不少商機。」 徐浩表示,內地同本港互認基金安排最近在6大方面達成基本框架,包括納入互認基金的范圍、管理人條件、互認審批程序、基金的投資運作、銷售及信息披露要求,以及保障投資者機制等。徐浩說,已經納入互認的基金認按兩地法律監管,產品應是簡單及透明度高的常規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