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來,瑞士銀行業以其嚴格的保密制度受到客戶的高度信賴。在007系列電影里,詹姆斯·邦德說過:“如果你不相信瑞士銀行家,那么世界將會怎樣?”可是邦德最近可能需要尋找瑞士銀行家的替代者了。 2013年10月15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宣布,瑞士簽署了《多邊稅收征管互助公約》,成為該公約的第58個簽約方?!抖噙叾愂照鞴芑ブs》旨在通過開展國際稅收征管協作,打擊跨境逃避稅行為,維護公平稅收秩序的多邊條約,瑞士正式加入這一公約意味著具有300年歷史的銀行保密制度結束了。 瑞士銀行保密制度由來已久,利弊參半 瑞士銀行保密制度產生于1713年,已沿用了整整3個世紀。一方面,瑞士銀行保密制度對其業務發展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也給瑞士銀行業帶來了不少麻煩。 瑞士金融業非常發達,惟一的國家監管機構——瑞士聯邦銀行管理委員會目前監管著370多家金融機構,瑞士的金融機構提供了品種眾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憑借專業的客戶服務、先進的管理以及中立國穩定的政治與法律環境,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占有35%的市場份額,被公認為國際資產業務管理的全球領導者。瑞士銀行業能取得如今的業績與其銀行保密制度密不可分。瑞士銀行保密制度產生于1713年,已沿用了整整3個世紀。1934年,瑞士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銀行保密法,為國內和外國投資者提供了廣泛的保護。該法律要求:金融從業者,無論高級管理人員還是普通雇員,未經存款人同意,均不得泄露任何與其業務有關的資料。一旦有人違反保密法規,將面臨6個月到5年的監禁和最高5萬瑞士法郎的罰款,且保密協議終身有效,不因銀行職員的離職、退休、解雇而失效。一方面,瑞士銀行保密制度對其業務發展大有裨益。 在銀行保密法以及中立國政治地位的庇護之下,瑞士的金融機構可以拒絕政府對客戶賬戶的調查和監控,除非有確鑿證據證明存款人存在犯罪行為,否則賬戶的信息會受到永久性保護,任何政府機關,甚至是法院都無權調查與干涉。沒有賬戶持有人所簽署的法律文書,該賬戶信息永遠都不會被第三方知曉??蛻暨€可以選擇自己認為最安全的方式來辦理業務,甚至可以永不露面。此外,瑞士各銀行普遍采用密碼賬戶、代名代號等強化保密措施,建立非實名的“數字賬戶”制度。正因如此,瑞士銀行吸引到來自世界各地源源不斷的金融資產,成為全球重要的離岸金融中心。另一方面,銀行保密制度也給瑞士銀行業帶來了不少麻煩。 第一,嚴格的保密法規,不征或者低直接稅率使瑞士成了很多富人逃避納稅和其他社會限制的“風水寶地”,被稱為富人的“避稅天堂”,這引起了眾多資金流出國的強烈不滿。 第二,保密制度使洗錢等犯罪活動成為可能。由于保密制度使瑞士銀行對客戶的資金來源以及流向嚴格保密,因此使企業、組織利用其進行洗錢等犯罪活動成為可能,這嚴重損害了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 瑞士銀行保密制度看似固若金湯,其實早已危機四伏 瑞士銀行業的保密制度讓許多富人將資金流出本經濟體,從而規避了納稅義務,由此對本國的銀行業、實體經濟和就業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打擊非法資金的隱蔽性行為和跨境資金逃避稅成為國際共識。 事實上,近年來,給瑞士銀行業帶來巨大財富和無限風光的保密制度已經是四面楚歌了,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爆發后,發達國家普遍遭受嚴重損失,為了擺脫經濟蕭條,各國競相投入巨資以刺激經濟,這加劇了財政收支失衡,瑞士銀行業的保密制度卻讓許多富人將資金流出本經濟體,從而規避了納稅義務,由此對本國的銀行業、實體經濟和就業帶來更加負面的影響。因此,打擊非法資金的隱蔽性行 為和跨境資金逃避稅成為國際共識。瑞士金融機構近年來成為美國加強海外稅收監管的重要對象,也是美國對境外金融機構采取實際懲罰措施最多的國家。 2009年,美國稅務機關起訴瑞銀集團,聲稱其幫助約2萬名美國人逃稅,瑞銀最終以支付7.8億美元的罰金,并向美國提供了4450名美國客戶的名字達成和解。 2013年1月,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銀行——韋格林銀行因幫助百余位美國富人逃避稅收,美國紐約曼哈頓地區法院對其開出了5780萬美元的巨額罰款。隨后,韋格林銀行表示同意繳納罰金,同時宣布將永久歇業。韋格林銀行遭指控,被認為僅僅是美國對瑞士銀行業展開全面調查的前奏。 2013年2月14日,瑞士和美國簽訂政府間協議。瑞士同意銀行披露其美國賬戶信息;同時,美國也提供給瑞士銀行特別優待,這標志著瑞士銀行保密制度已經走向終結。除了美國,歐盟方面同樣毫不手軟。2004年瑞士與歐盟一些國家簽署了雙邊協議,如果該國公民沒有在其國內報稅,則瑞士將代扣該公民在瑞士賬戶的15%至35%的所得稅。此外,歐盟計劃2013年年底前廢除銀行保密制度,以打擊逃稅行為。另外,同樣執行嚴格保密制度的盧森堡也決定加大銀行透明度,協助打擊外國儲戶避稅。 對瑞士銀行業沖擊或將有限 雖然會在短期內給瑞士銀行業乃至瑞士經濟造成一些負面影響,但憑借瑞士銀行業幾百年的積累和品牌價值,依靠專業、嚴謹、高效的服務重新獲得客戶的認可并不太難。 銀行業是瑞士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瑞士銀行業協會有關統計顯示,瑞士金融業貢獻了瑞士10%以上的GDP,瑞士的勞動人口中有6%的人從事金融行業。 不容否認,瑞士正式加入上述公約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瑞士離岸金融中心的業務,金融機構的盈利前景會受到沖擊,從而會拖累瑞士經濟的增長。 但是,硬幣有正反兩面,我們也不應對瑞士銀行業的未來過分悲觀。 第一,從設立銀行保密制度本身的目的看,保密制度并不是為了向躲避犯罪偵查,逃避稅收等罪惡行徑提供便利,其原本意圖是體現瑞士銀行業對客戶的忠誠、保密的服務理念。 第二,從瑞士銀行業的核心競爭力看,其在全球金融界的地位和品牌價值是通過幾百年的嚴謹、專業、高水準服務和管理鑄就的,不可能隨著保密制度的終結而轉瞬即逝。 第三,從國際競爭看,目前國際上加強稅收合作的意愿非常強烈,許多國際知名的“避稅天堂”和全球主要離岸金融中心均開始主動尋求合作。從長期來看,銀行保密制度終將消失,“避稅天堂”也將不復存在。因此瑞士也不會未來在與其他“避稅天堂”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第四,從全球銀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看,隨著全球財富管理業務的迅速擴張,瑞士銀行業的盈利前景仍然被看好。據凱捷咨詢公司與加拿大皇家銀行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高資產凈值人士的人數與可投資財富總數在2012年強勁增長。富裕人士財富預計將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長,在2015年增加至55.8萬億美元。瑞士銀行業也必將從中得到更大的發展。 總之,瑞士加入《多邊稅收征管互助公約》雖然會在短期內給瑞士銀行業乃至瑞士經濟造成一些負面影響,但這符合國際社會加強金融監管,打擊跨境逃稅避稅、洗錢犯罪的趨勢。憑借瑞士銀行業幾百年的積累和品牌價值,依靠專業、嚴謹、高效的服務重新獲得客戶的認可并不太難。 (作者單位: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