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科隆自貿區老牌自貿區的黃昏?或短期回到增長軌道?
最近一個涉及科隆自由貿易區(Colón Free Zone,簡稱“科隆自貿區”)的消息,是11月底兩名持有武器的罪犯襲擊了區域內一家阿爾及利亞公司的工作人員。
這當然不能代表科隆自貿區的全部現狀,但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問題一直是這個正在從低谷期逐步恢復的老牌自貿區亟待改善的地方。
對此,科隆自貿區的市場營銷總監蘇妮亞·安頓(Sonia Anton)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回應道:“在巴拿馬,企業有時候的確面臨更大的法律問題,不過目前私人投資環境正在改善。”
在全球自由貿易區的實踐中,科隆自貿區略顯低調。實際上,這是繼香港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自由貿易區,同時也是歷史較為悠久的傳統自貿區之一,更是西半球最大的免稅貿易區,與美國邁阿密同為對中南美洲的轉口中心。對中國企業來說,科隆自貿區也是中國許多勞動密集型商品進駐南美市場的第一站。目前,科隆自貿區內容納了超過3100家公司,經濟體量占到巴拿馬GDP的7.5%。
不過,經歷了此前許多年貨物貿易的經濟高峰后,數據顯示,作為巴拿馬三大經濟支柱之一的科隆自貿區,2013年上半年的進口額同比下降了6.3%,回落較為明顯,意味著其在復蘇道路上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面臨經濟與法律等現實挑戰的科隆自貿區,成為探討自貿區實體走向何方的典型案例。
商業模式單一
和許多后起之秀相比,建立于1948年的科隆自貿區,比較完整地保留了自由貿易區最初的設想與雛形。目前,這片以貨物轉口貿易與物流倉儲服務為主的800英畝(約3平方公里)土地,主要吸引了來自亞洲、歐洲與美洲的貨物商品,出售給南美與中美洲的商戶。
科隆自貿區位于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約50英里的第二大城市科隆的市區。從地理上看,科隆自貿區具有很好的貿易優勢:巴拿馬原本就是連接中、南美洲的橋梁,聞名世界的巴拿馬運河則是太平洋與大西洋最接近的地方,科隆港正位于這條運河靠近大西洋的一側。這使得科隆港一度成為歷史上航運業最為繁忙的港口。
科隆自貿區由圍墻與外界隔開;而在自貿區內,大體可以分成商鋪與倉儲兩大區域。這暗示了自貿區的兩大傳統功能:免稅貨物轉口貿易以及物流倉儲服務。
根據美國駐巴拿馬大使館對科隆自貿區的介紹,科隆自貿區的交易以美元結算,進口的貨物主要以中大型消費品為主,依賴價格優勢出口至中南美洲的許多國家。因此,在區域內進行貿易的商品很難見到易腐化的商品,也鮮有大型設備。
“從沃爾瑪的低價商品到尼曼·馬克斯(Neiman Marcus)的高端奢侈品,在科隆自貿區內均可以找到。”上述介紹顯示。
科隆自貿區官方網站顯示,該區的主要商品涉及行業廣泛,從價格低廉的鞋帽到價值較大的手表、醫藥用品等一應俱全,仿佛一個巨大的免稅市場。
進入自貿區的貨物不用繳納進口稅。如果從自貿區內出口到除巴拿馬以外的其他國家,則出口商品不用向巴拿馬繳稅,同時免去其他任何形式的費用。與此同時,巴拿馬的各類與貿易有關的活動幾乎都免稅,在相當程度上實現了離岸貿易,比如在自貿區內的公司不需要交納當地的主要地方稅種、區內商品免征消費稅、對區域內公司進口用于生產的機器設備與原材料免征進口稅等。
總之,自由貿易區最為傳統的功能,在科隆自貿區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對于來自亞洲、歐洲與美洲的出口商來說,將貨物進口至科隆自貿區,和一兩個區域內主要商戶進行溝通,而不需要處理與中南美洲的無數終端進口商之間的生意往來,減少了運營成本。同時,大批貨物的規模性訂購成為可能,出口商的合同安全與貨款回收也得到區域內不少政策的保障。
除此之外,目前這一區域的物流服務逐漸成為關鍵性的經濟活動。科隆自貿區大約有30%的貨物來自于大型的物流運作,公司利用自貿區作為集中整合各個生產基地貨物的平臺,這一業務目前的比例還在增加。目前,全球跨國公司利用自貿區進行物流貿易的方式也越來越靈活。
“比如耐克公司把他們的鞋子從亞洲與拉丁美洲各個生產中心集中起來,然后再銷往歐洲與美國。”前美國駐巴拿馬大使琳達·沃特(Linda E。 Watt)在一份報告中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貨物根本不需要經過自貿區,在按照規定履行進出口文件后,通過自貿區內的公司可以將貨物從產地直接運往終端進口商。
經濟貿易萎縮的挑戰
和其他1990年代拉丁美洲興起的出口加工區以及波多黎各這類真正的現代物流中心不同的是,科隆自貿區除貨物轉口貿易與物流服務外,在貨物附加值上提供的服務相對較少。
南美洲的大量商戶需求是科隆自貿區得以運轉的主要動力。數據顯示,這一區域的客戶非常集中,大部分從科隆自貿區出口商品的目的地,為拉丁美洲國家,尤以靠近安第斯山脈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爾以及委內瑞拉為主。
相對單一集中的商業模式,造成科隆自貿區在全球貿易受宏觀經濟影響而下滑時期的被動局面。
科隆自貿區在65年歷史上曾經有過多次起落。在建立自貿區之前,由于受二戰影響,軍需物資貿易以及淘金者的不斷匯集,推動科隆港的經濟整體迅猛發展。而在建立自貿區之后,自貿區的貨物貿易隨著全球經濟周期不斷跌宕沉浮。
琳達·沃特在上述報告中表示,在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以及墨西哥比索危機之后,1999年科隆自貿區的經濟收入減少了20%;此外,由于委內瑞拉的政治與經濟原因,科隆自貿區從2001年開始出口到委內瑞拉的商品額下降了三分之二。
而根據蘇妮亞·安頓的介紹,到了2008年,自貿區的進口貨物隨著經濟活動的復蘇,增長了13.7%,2012年則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科隆自貿區也是中國許多勞動密集型商品進駐南美市場的第一站。從貨物價值來計算,2012年的數據顯示,35%的自貿區進口來自于中國,因此中國是科隆自貿區非常重要的主要進口國。
安頓表示:“從中國來的貨品的價格條件與物流狀況對于企業來說都是最合適的。隨著拉丁美洲市場對于消費品需求的增長不斷提高,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也會持續增長。”
針對2013年至今的經濟萎縮,她認為:“在近段時間,自貿區的進出口受到了兩個主要市場的影響,即哥倫比亞與委內瑞拉。然而,我們依然認為自貿區將在短期內回到其增長的軌道。”
根據科隆自貿區方面提供的數據,科隆自貿區對巴拿馬GDP的貢獻率在7.5%左右。因此,如何在目前的情況下使自貿區經濟回升,對巴拿馬國家的經濟復蘇至關重要。
在基礎設施上加大投入是巴拿馬政府目前努力的主要渠道。而臨近的墨西哥曼薩尼約國際港口(Manzanillo International Terminal)、和記黃埔克里斯托瓦爾(Hutchison-Whampoa Cristobal)港口以及臺灣光大的科隆集裝箱碼頭,與科隆自貿區相互補充。
科隆方面強調,到2014年巴拿馬運河的改建工程即將完成,輸送能力將有望得到提高,屆時科隆自貿區的經濟發展或有待新的評估。不過根據目前的數據,通過巴拿馬運河進行的全球貿易比例不到5%,傳統自貿區所依附的地理優勢是否能夠被成功放大,仍有變數。
不過目前看來,科隆自貿區并沒有采取改革措施來調整其主營業務結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自貿區方面表示,這一套模式并不會過時。
非法犯罪活動與法律挑戰
除了商業模式單一,科隆自貿區歷史也滋生了不少法律問題。實際上,由于巴拿馬政府對自貿區的監管相對寬松,加上不少政策空白的庇護,各類法律問題曾經在科隆自貿區歷史上層出不窮。
美國智庫AEI的研究員羅杰·貝特(Roger Bate)表示,巴拿馬自貿區的非法活動暗流涌動,一方面軍隊與進口商勾結,強行減少貨物的免稅收益,另一方面不少走私販通過自貿區走私武器以及其他非法貨品,并運送到南美一些犯罪率高發的地方。
法律實施的力度在科隆自貿區內成為一個問題,這使得許多犯罪行為被監管當局視而不見。在洗錢犯罪方面,曾經有一個自貿區珠寶商因為此罪名而被美國方面起訴,沒收了1600萬美元的財產,此后還順藤摸瓜追捕到了藏身在哥倫比亞與其他地區的犯罪嫌疑人。
美國駐巴拿馬大使館經貿處則對美國商人強調,要注意避免接觸科隆自貿區的某些有不良記錄的商戶,因為在自貿區內大量現金交易風險巨大。
貝特還指出,利用科隆自貿區進行貨幣黑市交易也是常見的犯罪手段,松懈的銀行法律使得販毒者通過一些監管不嚴格的亞洲國家洗錢,通過在亞洲國家在自貿區建立的銀行進行犯罪交易。
這些林林總總的法律安全問題使得科隆自貿區的管理難度增加,也阻礙了其進一步發展。對此安頓表示:“我們的國家很強調對于法律的確定性以及私人財產的尊重,對于那些非法獲得資金的行為,我們已經推動建立了許多法律規范來進行阻止。”
在接受專訪時,科隆自由貿易區市場營銷總監蘇妮亞·安頓(Sonia Anton)表示,目前科隆自貿區致力于在新擴展的地域進行開發,以便充分利用新的機場設施。此外,科隆自貿區目前也致力于多樣化市場,并時刻保持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能力。
科隆的地理優勢與歷史設計
《21世紀》:科隆自貿區是西半球最大、全球第二大的自由貿易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為什么當時巴拿馬決定要在科隆開辟自由貿易區?
安頓:從設立之初,科隆自貿區的目標就是促進經濟活動發展,在大西洋地區創造更多有效的工作,使其成為巴拿馬經濟增長的重要戰略引擎。
《21世紀》:1940年代科隆地區有哪些地理條件優勢,適合建立一個新的自由貿易區?
安頓:從殖民時代開始,巴拿馬的地理位置,尤其是在大西洋海域這一塊的區域,歷來在貿易領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巴拿馬運河建造完成之后,這一地理優勢又得到了加強。此后,巴拿馬在全國各地修建大量港口基礎設施,主要在大西洋沿岸地區,使科隆地區建造自貿區的條件得以成熟。
《21世紀》:剛剛建立科隆自貿區的時候,其自由貿易政策與基礎設計是怎樣的?僅僅是將該地區作為免稅批發貨物中轉站,還是有其他的政策設計以使該自貿區具有吸引力?
安頓:科隆貿易區被構想成工業化國家通往拉丁美洲市場的消費產品集中與分銷中心。由于大規模的經濟體量,自貿區可以在倉儲、貨運與保險等各方面提供較低成本的服務與設施,這是自貿區成功的部分原因。隨著時代發展,自貿區逐漸現代化,并不斷調整自身以符合美洲消費者的需求。
《21世紀》:自貿區在歷史上有哪些重要的演進環節?哪些是自貿區的發展里程碑?自貿區的政策與地理區域劃分是否有顯著的變化?
安頓:自貿區剛開始建立的時候,占地面積僅35英畝,區域內僅有少于20家公司。幾年前,科隆自貿區擴展租借的場地,目前自貿區的面積已經擴展到800英畝,區域內容納了超過3100家公司。
目前自貿區的發展越來越現代化,傾向于幫助私營企業在當地展開銷售。各類進口手續與表格都已經電子化,與此同時科隆自貿區還重新整修了現有的港口設施,并且建造了兩個新港口。近來,科隆自貿區還建成了跨海鐵路以及現代化的機場,并且大量翻新公路,使得該地區的交通聯動性更好。目前這被認為是該區域內最好的自由貿易區域。
科隆自貿區的功能和現狀
《21世紀》:科隆自貿區似乎不像其他出口加工區域以提供許多附加值產品見長,而是聚焦在物流與貨物集散功能上。這樣做的考慮是什么?和其他區域內的自貿區比較,純粹保障物流與大型貨物集散的好處是什么?
安頓:實際上目前自貿區的規則允許在區域內進行諸如與工業與商業有關的所有業務。自貿區內的各項經濟活動的發展,主要是適應當地市場的需求,以及該地區主要的競爭優勢。
巴拿馬支持私人企業的發展,因此一切該地區企業發展所必需的戰略性投資,政府都會表示支持。具體來說,巴拿馬政府一直以來支持該地區的物流發展,幫助優化海港的私人投資,在鐵路、通信技術、計算機以及倉儲能力方面均有支持,同時,政府還在公路基礎設施建設、IT技術以及機場建設中直接進行投資。
《21世紀》:如何設計該地區的基礎設施,以滿足自貿區的需求?
安頓:科隆自貿區的部分基礎設施設計與建造依賴于私人投資,同時政府幫助并監管了建設過程,確保其對環境友好,不影響到科隆自貿區周邊環境。與此同時,大部分公路建設、暴雨排泄以及公用事業建設是由政府部門負責、自貿區本身組織并監管的。
《21世紀》:在自貿區內,如何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科隆自貿區為何要強調自己的金融服務與功能?
安頓:自貿區內的金融服務機構主要包括商業銀行,這些銀行相互之間是完全競爭的,提供具有競爭性的利率以及各類自貿區內業務所需要的其他金融服務,以吸引足夠多的客戶。
與周邊聯動產生經濟效應
《21世紀》:自貿區的整體建設中,融資渠道有哪些?
安頓:科隆自貿區的種子基金來源于巴拿馬政府,直到后來科隆自貿區有能力籌集到維持其日常運作的資金。目前,科隆自貿區完全自給自足,同時還為巴拿馬的財政每年貢獻超過5000萬美元。科隆自貿區每年的運營收入大約為9000萬美元。
《21世紀》:我們注意到臨近的墨西哥曼薩尼約國際港口、和記黃埔克里斯托瓦爾港口以及臺灣光大的科隆集裝箱碼頭都是自貿區的貢獻者和受益者。以這些作為例子,自貿區與周邊經濟的互動關系是怎樣的?作為自貿區,其所形成的集群效應如何?
安頓: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港口完全是由私人進行管理與經營的,不是自貿區行政管轄范圍內的一部分。但是,這些港口的建設成為自貿區非常重要的物流系統的連接網絡。科隆自貿區本身對巴拿馬經濟的貢獻程度,大約占據全國GDP的7.5%。
《21世紀》:2003年美國是科隆自貿區第三大貨物供應國。目前自貿區與美國的關系如何?
安頓:巴拿馬與美國的貿易關系非常好,我們與其他國家的商業關系取決于經濟活動的變化,這決定了企業的市場行為。
《21世紀》:自貿區內的許多貨物來自亞洲,而后再分銷到拉美各國。在你們的進口列表中,中國占怎樣的地位?中國對自貿區的貿易投資趨勢如何?
安頓:從貨物價值來計算,2012年的數據顯示,35%的自貿區進口來自于中國,因此中國是科隆自貿區非常重要的主要進口國。從中國來的貨品的價格條件與物流狀況對企業來說都是最合適的。隨著拉丁美洲市場對消費品需求的增長不斷提高,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也會持續增長。
法律問題挑戰與TPP的機會
《21世紀》:目前自貿區的發展中遇到的最主要的挑戰有哪些?哪些問題是亟待解決的?
安頓:目前自貿區致力于在新擴展的地域進行開發,以便充分利用新的機場設施。此外,目前也致力于多樣化市場,并時刻保持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能力。
《21世紀》:據說在自貿區內,有不少犯罪問題,比如洗錢以及黑市外匯交易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安頓:在巴拿馬,企業有時候的確面臨更大的法律問題,不過目前私人投資環境正在改善。我們的國家很強調對法律的確定性以及私人財產的尊重,對于那些非法獲得資金的行為,我們已經推動了許多法律規范來進行阻止。
《21世紀》:歷史上自貿區曾經因為金融危機而遭遇經濟滑坡。如今自貿區仍然在恢復期,還沒有回到最好的狀態。未來自貿區的發展機會在哪里?
安頓:2008年自貿區的進口貨物增長了13.7%。2012年則達到了自貿區歷史最高的水平。而在近段時間,自貿區的進出口受到了兩個主要市場的影響,即哥倫比亞與委內瑞拉。然而,我們依然認為自貿區將在短期內會回到其增長的軌道。
《21世紀》:跨太平洋伙伴協議(TPP)對于科隆自由貿易區未來的發展將有怎樣的影響?
安頓:從自貿區的商業模式來看,TPP協議可以被認為是使得自貿區的貨物供應商更加多樣化的機會,同時進一步增強我們在拉丁美洲的倉儲與分銷中心的地位。一旦拉丁美洲與亞太國家的貿易增加,自貿區將隨之提升其專業服務與相關配套設施,便于從這些國家來的企業更有效地獲利,成為終端進口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