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強說:「這是香港與貿易伙伴簽訂的第三十五份全面性協定,標志著特區政府在致力擴闊全面性協定網絡,包括與『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簽署協定的有關工作,取得成果。協定闡明雙方的征稅權,有助投資者更有效地評估其跨境經濟活動的潛在稅務負擔。」
他說:「全面性協定有助推動兩地的經濟貿易連系,并進一步鼓勵拉脫維亞和香港公司在彼此的地方營商投資。」
在未有全面性協定的情況下,香港公司在拉脫維亞設立的常設機構所得的利潤,如果源自香港,可能須在兩地課稅。但在新簽署的協定下,這些公司在拉脫維亞所繳納的稅款,將可以根據香港的稅務法例,從香港就該利潤所征收的稅項中抵免,從而避免雙重課稅。
此外,在未有全面性協定的情況下,拉脫維亞居民在香港所賺取的收入會同時被香港和拉脫維亞征收稅款。但在新簽署的協定下,在香港所繳的稅款,可以從拉脫維亞就該收入所征收的稅項中抵免。
在協定下,拉脫維亞向香港居民征收特許權使用費的預扣稅稅率(現時訂有不同稅率;在某些情況下可高達23%)將會降至0%(如對象為公司)或降至不多於3%(如屬其他情況)。至於拉脫維亞向香港居民征收股息及利息收入的預扣稅稅率(現時訂有不同稅率;在某些情況下可高達30%),亦會降至0%(如對象為公司)或降至不多於10%(如屬其他情況)。
此外,香港的航空公司經營往來拉脫維亞的航線,只須就有關利潤按香港稅率繳納香港利得稅,而無須在拉脫維亞課稅。至於現時香港居民在拉脫維亞就國際航運賺取的利潤須在該國課稅,也可根據協定獲拉脫維亞豁免該等稅項。
香港與拉脫維亞的全面性協定亦包含了資料交換條文,讓香港可履行提升稅務透明度和打擊逃稅的國際義務。
該全面性協定待雙方完成有關的批準程序后開始生效。就香港而言,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須根據《稅務條例》就協定作出一項命令,有關命令須經立法會先訂立后審議的程序通過。
有關香港與拉脫維亞的全面性協定的詳情載於稅務局網頁(www.ird.gov.hk/chi/pdf/Agreement_Latvia_HongKong.pdf)。
(完)
]]>拉脫維亞將自2014.1.1開始使用歐元,其先前貨幣為拉特(lats)
自從歐盟財務長宣布拉脫維亞將在2014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以來,拉脫維亞便著手為此做準備。雖然拉脫維亞符合所有馬斯垂特條約,但部分人士仍批評控股公司所獲得的稅務優惠,將使其成為歐元區的避稅天堂,他們如此稱呼拉脫維亞:“新版塞浦路斯”。
當人們來到離首都里加(Riga)半小時車程的尤爾馬拉(Jurmala)時,無不認為這個波羅地海國家像是海中小島。到了夏季,這里會有許多俄羅斯俊男美女與富人蜂擁而至。12年前開始舉辦的(New Wave Musikfestival)不僅相當受到歡迎,亦是許多俄羅斯與前南斯拉夫歌手的萌芽處。
理圖姆銀行(Rietumu Banka)不動產部門經理歇爾巴克夫(Andrey Shcherbakov)認為,這個著名的音樂盛事提高了尤爾馬拉的知名度:“這樣的活動對不動產的銷售絕對有所幫助。”2010時拉脫維亞通過一項議案,只要外國人在當地擁有總值超過14萬歐元的不動產,他便可獲得拉脫維亞與歐盟超過五年的居留許可。自此以來,外國人的不動產投資總額已超過3.77億歐元。
歇爾巴克夫表示:“我們發現銀行來客數與新開戶數確有增加。”房地產經紀商認為,此種盛況也在塞浦路斯危機中顯現過。這樣看來,資金將從塞浦路斯撤出,往北來到波羅地海。
復制塞浦路斯路線?
2013年還施行了其他新政。元月開始個人所得稅的修訂,增加了控股公司入駐的誘因。歐洲議會綠黨議員吉戈德(Sven Giegold)認為拉脫維亞是“新避稅天堂”。2014年開始,拉籍控股公司無須對外籍公司繳交預扣所得稅和執照費,這使得外國資金更愿意在拉脫維亞設立控股公司。且營業所得稅僅15%,為歐元區國家最低水平。
經濟學家奧司雷(Janis Oslejs) 表示,人們想在拉脫維亞建立建立有利于外國企業發展的銀行結構,并“遵循塞浦路斯模板。”但他擔心僅靠著拉脫維亞政府,積極向俄羅斯推銷不動產的做法并不 足夠。對此他解釋道:“如果我們不快速發展重點產業、并為經濟打下良好的基礎,那我們就如同行走在一座即將倒塌的金字塔上,宛如塞浦路斯的翻版。”
東西溝通橋梁
拉脫維亞總理東布落司基(Valdis Dombrovskis)則深信,他們不會走上塞浦路斯后路。他也表示,新稅制已征詢政治家與企業意見。其中也包括增稅措施:增值稅從歐債前的18%提升到21%、強制投保的社會保險也從33%升至35%。
位于里加(Riga)的波羅的海國際銀行(Baltic International Bank)專營俄羅斯、烏克蘭與英國等外國客戶。該銀行總經理姿卡晨科(Natalya Tkachenko)認為拉脫維亞銀行時程尚寬裕,且外國人的開戶數未有顯著成長。數據說明,在2013年2月底,外國客戶在拉脫維亞銀行存款總額為3.13億歐元(約124億臺幣)。至七月則提升3%來到3.22億歐元(約127億臺幣),姿卡晨科表示這個增長幅度“相當正常”。
波羅地海國際銀行以家庭財富管理(Family Wealth Management)和尊爵生活(Exquisite Lifestyle)為主旨
但控股公司設立的成長速度則相當迅速,大部分資金來自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她也補充道:“大家也別忘了,我們擁有東西樞紐的地理區位優勢。”
外來資金扮要角
歐洲央行(EZB)和歐洲執委會也發表了其看法。在歐洲央行最新的經濟統合報告中,他們認為有其風險:”銀行部門則須注意,其過度依賴外來存款作為再投資資金來源的狀況。”拉國總理對此否認道:若與歐元區其他國家相比,拉脫維亞的銀行規模算相當小。根據拉國金融主管機關數據,2012年該國存款有49%來自外國資金。10年前此比例超過54%、而2009年則僅38%,這顯示出拉脫維亞當時受到歐元區嚴重衰退的影響。
金融與資本監管局局長查庫里斯(Kristaps Zakulis)表示:“我們關注每筆資金的進駐:包括資金從哪來、來源是否合法。”他也解釋,對于以服務外國客戶為主的銀行,也采取較嚴格的管制措施,而此類銀行占了拉國29家中的13家。
破壞性法規?
Netzwerk Steuergerechtigkeit財金與稅務專家Markus Meinzer則擔憂“此稅法具殺傷力”。“低稅率與高稅務自由與嚴格的銀行保密制度,將難以防范洗錢行為。”他同時提及,另外重要的是,其他國家“也必須捫心自問是否有類似問題,包括德國與荷蘭在內”。他說道,“在歐盟國家尚未實施或強制執行前,推廣與其他國家稅務的整合與保護”是不正確的。
拉國政府不應把重點放在其經濟體于歐洲的微小地位。主要問題在于,新入歐盟國的快速商貿規模擴張與低資金輸入門坎,會不會使這個小經濟體在未來釀成歐盟內部的大災難。
(編 譯:Ku、Wendy)
]]>拉脫維亞原不屬于歐洲知名的離岸金融中心或“避稅天堂”行列。傳統上,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以及東歐國家的資金會流入臨近希臘的地中海島國塞浦路斯,進行避稅或中轉。因為塞浦路斯的公司稅屬于全歐洲最低的,離岸公司的注冊程序也非常簡單,特別是塞浦路斯加入歐盟和歐元區后,來自俄羅斯的資金越來越多流入塞浦路斯。不過,與希臘金融、經貿聯系密切的塞浦路斯在希臘債務危機中遭受沉重打擊,全國三大銀行均巨額虧損,塞浦路斯被迫在今年6月向歐盟申請財政援助。經濟形勢的惡化讓很多資金從塞浦路斯出逃,其中大部分流向了拉脫維亞。
數據顯示,從2011年下半年至今,塞浦路斯銀行離岸帳戶中的資金量流失了近16%,與此同時,拉脫維亞銀行的離岸帳戶資金量暴增25%,達到了創歷史記錄的100億歐元,占其銀行存款總量的50%。拉脫維亞僅有200萬人口,卻一度擁有61家銀行,在經過一系列并購后,目前仍有29家,其中小型銀行是從事離岸金融業務的主力,甚至部分銀行專門為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的富商提供離岸金融服務。據統計,銀行業的離岸金融業務每年能為拉脫維亞的GDP貢獻2至3個百分點。
俄羅斯資金之所以涌入拉脫維亞,一是因為兩者地理位置臨近,俄語是拉脫維亞的通用語言之一,拉脫維亞的公司稅率也不高。而且,拉脫維亞已經加入了歐盟,預計將于2014年加入歐元區,進入拉脫維亞的資金可以在歐盟內更自由地流動。第二,拉脫維亞2009年出臺了新的移民政策,任何人只要在拉脫維亞投資10萬拉特(約合14萬歐元),或者在拉脫維亞銀行存5年定期的20萬拉特,就可獲得長期居留卡。這吸引了大量俄羅斯富商將資金轉移到拉脫維亞,因為擁有拉脫維亞的居留卡意味著可以在申根區內自由通行。由于這一政策對資金來源、背景并沒有限制,很多來源不明的黑金借此機會進入拉脫維亞。
近幾年來,有關俄羅斯黑金借助拉脫維亞銀行洗白的傳聞不斷,拉脫維亞也不斷加強對金融體系的監管力度。拉金融監管機構10月初對本國的6家銀行采取行動,對它們的監管系統、交易過濾系統以及相關的交易活動進行調查,旨在查明它們是否監管不力,讓一筆來自俄羅斯、與刑事犯罪相關的1900萬美元贓款流入,并進行了洗錢活動。
外來資金的大量通入,給拉脫維亞銀行體系帶來了潛在風險。目前拉脫維亞銀行中非本國居民的存款接近總存款的一半,這些資金的流動性很強,對于政治、經濟風向的變化非常敏感。一旦本國或者拉脫維亞政經局勢有變,它們將快速出逃,給拉脫維亞的金融體系造成劇烈震蕩。2008年,拉脫維亞第二大銀行巴萊克斯銀行陷入破產邊緣,最終不得不被政府收購,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沒能頂住外來資金的大量抽離。
拉脫維亞金融系統對外來資金的嚴重依賴,也引起了國際評級機構的擔憂。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上周在報告中指出,在拉脫維亞銀行的資金鏈中,來自俄羅斯、烏克蘭等東歐國家的資金占據份額巨大,這些資金的高流動性和不可預測性導致拉金融體系非常脆弱。為此,穆迪維持對拉銀行系統的負面評級,并警告拉脫維亞需要進一步強化對資金流動的監管,提高銀行資本金的比例,增強對風險的應對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