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是企業金融需求的旺季,該行以此為契機,在全轄開展“開門紅”主題活動,制定重點客戶拓展目標,并對客戶實施分類管理,指導各經營機構有針對性的開展目標客戶拓展。并加強與交總行的業務聯動,專門激請交總行業務專家團隊來浙通過舉辦離岸業務推介會、為客戶量身定做金融解決方案等形式進一步穩定現有客戶吸引潛在客戶。在此基礎上,該行還抓住交總行掛牌義烏離岸創新基地的有利契機,大力拓展義烏國際貿易城客戶的離岸金融需求,發揮離在岸聯動優勢,促進中國義烏小商品市場等重點區域離岸銀行業務的發展。
交通銀行的離岸銀行業務是指交通銀行吸收非居民的資金,并服務于非居民的金融活動,俗稱“兩頭在外”的銀行業務。據介紹,目前我國已批準開辦離岸銀行業務的中資金融機構有4家,交通銀行是其中之一。
目前交通銀行離岸業務主要產品有:進口業務(進口開立信用證、進口代收、進口押匯、進口保付融資)、出口業務(信用證通知、轉讓信用證、跟單托收、出口議付、福費廷、出口風險參與)、匯款業務[匯入匯款、匯出匯款、快匯(由離岸帳戶匯入交通銀行在岸賬戶)]、資產業務(內保外貸、外保內貸)。通過上述產 品,企業能享受多項金融服務,外貿發展如虎添翼。
]]>
深圳發展銀行是國內率先開辦離岸業務的四家商業銀行之一,經過十多年的離岸金融實踐探索,在離岸金融模式的建立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并為企業提供了豐富的離岸產品,如離岸跨境通、離岸國際結算與貿易融資、離岸外幣理財等,有效提高企業境內外資金綜合運營效率和收益,也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多的資金保障。同時,還是國內首家推出離岸網上銀行的商業銀行,第一次在外匯業務領域實現了網上交易功能,用戶可隨時隨地享受方便、安全、快捷的離岸網 銀服務。
另外,結合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的變化,深圳發展銀行不斷開拓適合國情的離岸業務發展新思維,適時推出了“離在岸聯動出口保理業務”。此產品秉承了深發展供應鏈金融的理念,把在岸到離岸再到海外用戶這條供應鏈整個納入服務范圍,以全程的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為基礎,為離岸公司提供信用擔保,為在岸公司提供應收賬款融資。
咨詢電話:63651539,63651519 (本文來源:重慶商報 )
]]>隨著我國加快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中資企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紛紛“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資源配置,在此背景下,浦發銀行離岸金融服務所具有的“境內海外銀行服務”特點有助于“走出去”企業利用境內母公司資金、財務管理方面的資源,在境內對其海外投資公司進行資金集中管理,有效降低了海外公司營運成本。
針對“走出去”企業跨國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境外融資、集團財務管理、貿易結算、投資中轉、參與境內外招投標以及降低財務成本、規避投資風險等海外業務需求,浦發銀行((600000行情,股吧))通過不斷開展離岸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提供了功能完備的離岸金融服務方案。
浦發銀行“離岸賬戶服務”覆蓋了主要國際結算貨幣,具有資金存匯便捷、賬戶管理靈活、資金安全保障等多重特點,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境外賬戶結算服務需求;浦發銀行“離岸貿易結算和融資服務”為客戶準備了豐富多樣的進出口貿易結算與融資產品方案,應客戶所需,急客戶所想,充分滿足客戶拓展海外市場時的結算與資金需求;浦發銀行“離岸保函擔保服務” 可應客戶申請,為其境外公司參與境內外項目向交易伙伴開立各種保函,提高客戶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競爭力;浦發銀行“離岸避險保值服務”則可根據客戶的需要提供度身定制的利率、匯率風險規避組合方案,為客戶開展國際交易保駕護航,同時,浦發銀行提供的的豐富資金理財產品也有助客戶有效提高閑余資金的運作效率。
近期,浦發銀行陸續推出了“在岸擔保離岸授信融資”、“公司網銀離岸服務”等產品和服務,前者使浦發銀行將給予中資企業集團的境內授信額度延伸到境外,使“走出去”企業依托境內母公司的資金實力,在全球化投資經營過程中充分享受到銀行全球授信的便利;后者則是浦發銀行從客戶日常經營中頻繁發生的查詢、交易需求出發,通過電子化金融創新手段,為客戶在移動辦公過程中輕松實現離岸賬戶信息查詢、離岸匯出匯款和其他各類離岸業務自助服務功能。
經過五年的發展,浦發銀行離岸金融服務已成為公司銀行服務品牌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踐證明浦發銀行離岸金融服務充分滿足了“走出去”企業要求本國銀行提供跟隨金融服務的迫切需求,為“走出去”企業跨國貿易、投資等跨國經營活動的蓬勃發展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海外金融服務支持,充當了“走出去”企業的堅實海外金融服務后盾。
]]>外匯體制改革試點的第一階段是批準深圳開展離岸金融業務。1989年5月,招商銀行獲準在深圳開辦離岸銀行業務,其后深圳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及其深圳分行、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深圳分行相繼獲得離岸銀行業務牌照,后因遭遇東南亞金融危機被監管部門全部叫停。
直到2002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發文批準招商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全面恢復離岸業務,同時允許總行設在上海的交通銀行和浦東發展銀行開辦離岸業務,離岸金融市場在上海起步。
雖然不少地方政府和其他商業銀行對經營離岸業務抱有極大興趣和渴求,但到目前為止,中央銀行只對上述四家中資銀行發放了離岸銀行業務經營許可,而且在管理上均是按“試點”和“試驗”的標準進行審慎監管。
據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了解,已經開辦此項業務的銀行表示這種兩頭在外的“離岸金融業務”的盈利性并不強。
上海是國家外匯管理局選定的第二塊試驗田,既準許上海開展離岸金融業務以后,2005年10月,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發了《浦東新區跨國公司外匯資金管理方式有關問題的通知》(業內稱“浦九條”)。
趙錫軍認為,“浦九條”主要是對原有制度的延伸,是針對跨國公司外匯結算的單項改革,側重于技術方面的改進。
“與深圳、上海的試點相比,此次獲批的濱海新區方案,是真正的綜合改革,而非改進。這將對中國外匯體制改革積累全面的經驗。”趙錫軍說。
趙錫軍還表示,三地試點中央給的政策不一樣,試點的內容也不一樣,要求積累的經驗也就不同。
據濱海新區的人士介紹,國家外匯管理局對這次綜合試點非常重視也非常謹慎,外匯局基本上全程參與了這些方案的論證和制定工作。
“之所以選擇在濱海進行外匯體制改革的試點,是因為濱海新區像中國的大部分城市一樣,金融基礎雖有但卻薄弱,在這里試點可能會比在深圳、上海這樣基礎雄厚的地區試點,能積累更多普適性的經驗。”趙錫軍說。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作者:郭晉暉】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首先感謝主持人給我最后發言的機會,讓我有機會在我沒有開始發言之前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集中在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化經營,我的問題是當我們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化競爭以后,誰來給他們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誰來給他們提供全面的商業銀行服務。那么,隨著我們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其實跟企業的國際化步伐相比較的話,銀行國際化步伐顯得比較緩慢。那么,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商業銀行服務,這方面是一個欠缺。那么,在現階段,我們認為有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那就是離岸銀行業務。所以,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離岸銀行業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佳選擇。
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的步伐不斷加快,所以,跨國經營對銀行全球化金融服務提出了強烈的需求。中國企業“走出去”以后,對全球金融化服務主要需求包括什么呢?第一,境外融資的需求。第二,資金結算便利的需求。第三,境內外資金集中統一管理的需求。第四,降低經營成本的需求。第五,規避投資風險,理財增值的需求。所以,從這些需求可以看出,實際上我們的企業“走出去”以后,對銀行金融服務的需求是全方位的,除了結算以外,實際上也有存款,也有貸款的需求。
除了面臨這些需求,他們還面臨什么樣的金融福利障礙呢?首先是融資困難,當我們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初級階段的時候,我們信用沒有建立起來,很難得到當地銀行的信任。第二個障礙我們母公司的實力和信用難以延伸到境外。第三個是由于我們文化或語言的障礙,溝通不是很方便。其實,這個不便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第四個障礙是中國銀行國際化的步伐緩慢,我們的商業銀行在國外分支機構的建立,不可能像我們企業一樣是遍地,這樣導致銀行業在金融企業“走出去”過程當中不可能滿足全球金融服務的需求。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我們說現在是離岸銀行業務是現階段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佳選擇。
我們看什么叫離岸銀行業務?最基本概念就是離岸銀行業務是指銀行吸收非居民的資金,服務于非居民的金融活動,簡言之就是離岸銀行業務是指在國內的銀行經過監管部門,也就是原來的人民銀行批準,向境外經營的企業合格人提供全面的銀行服務,吸收他們的存款,用存款支持我們境外企業的貸款活動。那么,離岸銀行業務的特點,跟我們商業銀行相比,第一,離岸帳戶安全保密。第二,離岸賬戶資金全球可以自由劃撥,因為我們離岸銀行外部資金是在境外不能進來,所以賬戶上資金可以自由劃撥。第三,離岸銀行存款記緒根據世界上銀行相比,有一個免稅的機會。第四,我們境外業務境內操作,就是說我們公司走到國外去了,銀行這塊是在境內操作,可以降低公司成本。第五,我們走出國外的公司,一些公司會選擇優惠的國家辦公司,何以合理避稅。
既然離岸銀行業務有這么好的優點,我們看一下離岸業務發展的歷史。離岸銀行于五十年代末形成于倫敦。六十年代在歐洲初具規模,有兩個原因,第一個,美國六十年代利息非常低,所以歐洲市場可以吸收美元存款,有一些趨利的因素,美元流入歐洲市場,比如那個市場歐洲美元債券,為了到歐洲市場取追求高額的利息收入。第二個,我們當時在六十年代的時候,比如說在倫敦的金融市場,對于英國公司來說,假如說境外在英國注冊的公司,當時還不能貸款。所以,在英國經營的國外公司去追求在美元的貸款。那么,到了七十年代,有些發展中國家可能是為了吸收更多的公司在他們那里注冊,比如說現在大家知道的有的公司開展開始離岸業務。八十年代,因為離岸進入市場,尤其是美元和日元的貨幣量在全部金融市場里面占比非常高。所以,美國和日本也采取了一些辦法,要吸收境外的美元資金或者是日元資金。所以地離岸業務在美國或者是在日本也開始形成,大量的由日本或者是美國意外的企業持有的日元或美元存入到美國銀行里面去了。
那么,中國離岸銀行業務的發展歷程,89年,經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招商銀行在全國率先試辦離岸金融業務。2002年6月,人民銀行批準招商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全面恢復離岸業務,批準交通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開辦離岸業務。所以,現在我們國家從事離岸業務的銀行只有四個。那么,現在從表上可以看出離岸銀行業務比較小,我們國家企業“走出去”剛剛開始,所以離岸銀行市場量不是很大,整個存款就是二十億美金,我們招商銀行在這里面占有47%的份額,總資產占有44%的份額,利潤占有63%的份額,這個數字是2005年碲的數字。
前面介紹了離岸業務一個基本的概念和它的發展,產生的過程,以及在中國發展的過程。那么,下面我談一下我們招商銀行離岸業務的優勢和特點。第一,招商銀行是國內最早開辦離岸業務的銀行,有十七年的專業經驗和充足人才資源。經驗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現在的經營和管理,教訓同樣可以用來指導我們經營和管理。第二,由于歷史悠久,專業化的人才比較多。我們現在從事市場營銷和產品開發有二十多人。正如剛才所看到的,我們在現在的離岸市場里面,我們是市場領導者的定位。第三,招商銀行品牌在國內銀行里面,企業和公眾都有很高的信譽。第四,我們有良好的客戶基礎,到今年一季度,我們離岸客戶有五千多,而且遍布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優勢就是離岸可以聯動,如果客戶進行跨國經營,我們可以提供有特色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
離岸業務對中資本跨度國公司的價值創造,可以享受跟隨式的金融服務,我們只有企業“走出去”了,銀行“走出去”,才有我們的市場,才有我們的價值。對于企業來講,就是你“走出去”了,走到世界各地,都由銀行給你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務,對你價值創造也是有利的。我們覺得至少從市場競爭角度來講,我們有競爭保密的優勢,比如銀行服務是在我們中資的銀行,可能在市場競爭當中參與兼并、收購,以及敏感的話題,從保密角度來講是有利一些。母公司的實力和信用可以延伸到境外子公司,像今天上午外管局的李局長講到,我們現在為了支持“走出去”的中資企業,我們已經開始了全球受信業務,而且這個全球受信業務2004年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可以做,我們招商銀行也提出來,應該對我們中資企業跨國經營得到金融支持,我們希望我們這樣的銀行業可以提供全球金融服務。然后,外管總局做了實際調研以后,對二十多家銀行全面開放。我們可以降低經營成本,至少是對企業來講,經營成本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可以降低。因為你全球性的金融服務,如果是你通過我們國內業務和國外業務都是一家銀行來做的話,你付諸銀行成本要多。從跨國公司初級階段,比如說你這個業務是在境外,但是你的財務管理人員完全可以是在境內來做。所以,我們也可以做到經營成本降低。當然,毫無疑問,確保資金的安全,就是集團公司,當我們跨國公司境外子公司,財務管理如果在一家銀行的話,我想可以避免企業購并人出現道德風險產生的損失。
我剛才講了我們離岸業務到底可以提供一些什么樣的金融服務,說到底簡言之就是離岸業務在國內銀行可以向在國外經營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包括傳統的商業銀行服務,比如一般銀行服務,那就是傳統的商業銀行服務可以做到的,也就是我們企業在國內可以享受到的商業銀行的服務。那么,離岸銀行也可以提供這樣的服務。比如說離岸存款,種類、期限應該都比國內靈活的多,都是按照國際金融市場標準來運作的。比如說結算,這個要強調一下,我們往往在國內“走出去”的企業,想到的是融資,收購兼并,我們想收購兼并以后,我們企業在國外經營的時候,誰來提供銀行結算服務。當然,有的說可以通過外國銀行來做,但是我剛才講了有很多因素可能國內銀行做的更好一些。信貸業務,貸款授信,貸款國內的品種都是可以做的。我想講的就是傳統的一般的銀行服務。
對于招商銀行來講我們有什么特色服務呢?一個是遠程服務,比如說離岸公司在境外各個國家,是不是像在岸一定要到銀行柜臺辦業務呢?比如跟企業約定,簽定合同,就按照這種方式來操作,不需要到銀行柜臺來。第二,我們現在可以提供網上離岸銀行服務,有了網上服務,無論你在什么地方,通過網上銀行可以實現資金的周轉。通過離岸銀行業務,境外、境內資金調動,可以通過我們招商銀行內部的系統,幾乎是零時間。比如在境外一個銀行開戶,資金調到國內什么銀行來,最快都是要一天的時間。既然講了離岸銀行服務和在岸銀行服務,我們就要講一下離、在岸銀行服務。這個特色產品可以實現全球授信業務,當然這是對我們大的集團性公司,比如說要收購,要兼并,兼并收購以后經營的資金,或者是流動資金,或者是項目資金稀缺量比較大,這時候可以通過授信方式,給全球公司做一個授信額度,解決資金需求。第二個特色產品,離岸信用擔保下的人民幣授信業務,這個用在更多是我們的紅籌公司,我們國內民營企業或者是國有企業規模比較大的,到境外香港或者是美國、新加坡上市了,外匯資金可以流到境外,比如到境外尋求投資機會。但是,國內企業比如說母公司或者是子公司需要貸款,這時候可以通過把外匯資金,境外資本市場籌集的資金存放在離岸銀行。那么,由離岸業務開保涵到境內銀行,這樣可以把境內、境外的資金打動,這樣保證企業在境內有一定的外匯資金,第二外匯資金不一定進來,可以規避外匯政策的監管。離在岸聯動的帳戶監管業務。我們談這三個產品,這個產品是在什么地方呢?是在我們國內市場,尤其是公用設施,或者是一些鋼鐵行業,水泥行業這些基礎工業,對國外一些投資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說他們要來招標,或者是要來投標。這個投標我們有一些基礎行業要有投標基金,投標基金要進來的話,我們從外管角度要審批,要進來。假如投標不動的話,這個要出去,要有審批渠道。所以,我們過程無論是沿海地區,還是內陸地區,這個市場量很大。那么,我們在一些招標和投標項目,需要境外投資者參與的話,可以把保證金存放在我們離岸賬戶上。我們三方簽一個帳戶管理協議,當我們境外企業在我們國內中標以后,在那樣的情況下,才從離岸的帳戶把資金打入到境內來,完了注冊公司,作為資本金或者是民用金交易。所以,我想離在岸聯動還有很多類型的產品,我講這三種產品,對我們大的集團公司或者是我們國有企業是比較實用的。
]]>馬力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自加入WTO以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走出去”戰略已擴展至近200個國家和地區,離岸銀行業務的滯后已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瓶頸。從國際經驗看,一個國家貨幣的國際化與離岸業務的發展關系密切,前者往往需要后者的支持。人民幣國際化不可缺少的標志就是國內企業成為跨國企業,中資銀行成為跨國銀行。近年來,國家實施了企業“走出去”戰略,但國內銀行的金融服務沒有完全跟上,此時發展離岸銀行業務可謂正當其時。
離岸銀行業務是指銀行吸收非居民的資金,服務于非居民的金融活動。“非居民”是指在中國大陸以外(含港、澳、臺地區)的自然人、法人(含在境外注冊的中國境外投資企業)、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及其他經濟組織,以及中資金融機構的海外分支機構,但不包括境內機構的境外代表機構和辦事機構。
中國進出口企業第四屆年會是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主辦、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承辦,于1月14日-15日在北京舉行,是我國外貿領域層次高、規模較大的財經盛會之一。(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