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布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實施細則
央行上海總部舉行發布會,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實施細則》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風險審慎管理細則》。這兩項細則的出臺,標志著央行支持上海自貿區的細則已基本出齊。
《分賬核算業務實施細則》核心內容包括:上海地區的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建立分賬核算單元,為開立自由貿易賬戶區內主體提供經常項目、直接投資和《意見》第三部分的投融資創新相關等業務的金融服務,以及按照準入前國民待遇原則為境外機構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細則》明確自由貿易賬戶為規則統一的本外幣賬戶,區內主體和境外機構可根據需要開立。
《細則》明確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境內區外的非居民機構賬戶,以及自由貿易賬戶之間的資金流動按宏觀審慎的原則管理;對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內(含區內)其他銀行結算賬戶之間的資金流動,根據有限滲透加嚴格管理的原則,按跨境業務實施管理;對同一非金融機構的自由貿易賬戶與其一般賬戶之間的資金劃轉,應按《業務實施細則》規定的四個渠道辦理。
《細則》細化了自由貿易賬戶資金兌換的具體政策安排,對已實現可兌換(包括經常項目和直接投資相關)的業務,自由貿易賬戶資金可以自由兌換;對《意見》第三部分投融資創新業務,各相關部門根據成熟意向推出意向的原則,另行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原文:
央行將于今日正式發布上海自貿區自由貿易賬戶有關政策,這意味著市場期待的自由貿易賬戶分賬核算管理體系(FT賬戶)將最終落地。
上周,在銀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自貿區管委會財政和金融局局長張紅表示在自貿區金融改革中,自貿區賬戶體系是改革的基礎。“金融改革的重點是那只還沒有落下來的靴子——自貿區賬戶體系。”這個自貿區銀行分賬核算系統,將令自貿區設想的投融資便利化、層級較高的制度創新、模式創新能夠有一個制度型的安排。
人民幣跨境使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是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中金融領域的四點核心任務。在中國匯改沒有到位,人民幣資本項目不可兌換的情況下,上海自貿區擬在“金融自由化”上破題。
去年12月出臺的“金融30條”中,探索推出“自由貿易賬戶體系”被列在首位。
在所有政策中,市場最為期待的金融細則就是自由貿易賬戶分賬核算管理體系(FT賬戶)。FT賬戶是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的基石。其中,在岸賬戶和離岸賬戶的設立,相互之間如何劃轉等問題將決定自貿區一線、二線如何監管,也將決定自貿區金融創新能走多遠。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告訴,自貿區金改所有政策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分賬管理,即在岸賬戶和離岸賬戶的設立。而他最關心的正是離岸賬戶中的資金向在岸賬戶劃轉的比例問題。
他說:“自貿區金融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大規模資金瞬間流進或流出,通過賬戶的限制,可以控制熱錢進入的數量。“分賬本身不是目的,能夠讓它滲透進來,才是作為金融中心一體化的必然過程。”
按照“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的描述,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境內區外的非居民賬戶、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貿易賬戶之間的資金可自由劃轉。同一非金融機構主體的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其他銀行結算賬戶之間因經常項下業務、償還貸款、實業投資以及其他符合規定的跨境交易需要,可辦理資金劃轉。
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內區外的銀行結算賬戶之間產生的資金流動視同跨境業務管理。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及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可辦理跨境融資、擔保等業務。條件成熟時,賬戶內本外幣資金可自由兌換。
援引消息人士稱,FT賬戶與最初的設計并不一樣,“功能減少了”;對于離岸賬戶中的資金與在岸賬戶之間的劃轉問題,該人士表示,“完全隔離,劃不過去”。
《分賬核算業務實施細則》核心內容包括:上海地區的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建立分賬核算單元,為開立自由貿易賬戶區內主體提供經常項目、直接投資和《意見》第三部分的投融資創新相關等業務的金融服務,以及按照準入前國民待遇原則為境外機構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細則》明確自由貿易賬戶為規則統一的本外幣賬戶,區內主體和境外機構可根據需要開立。
《細則》明確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境內區外的非居民機構賬戶,以及自由貿易賬戶之間的資金流動按宏觀審慎的原則管理;對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內(含區內)其他銀行結算賬戶之間的資金流動,根據有限滲透加嚴格管理的原則,按跨境業務實施管理;對同一非金融機構的自由貿易賬戶與其一般賬戶之間的資金劃轉,應按《業務實施細則》規定的四個渠道辦理。
《細則》細化了自由貿易賬戶資金兌換的具體政策安排,對已實現可兌換(包括經常項目和直接投資相關)的業務,自由貿易賬戶資金可以自由兌換;對《意見》第三部分投融資創新業務,各相關部門根據成熟意向推出意向的原則,另行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原文:
央行將于今日正式發布上海自貿區自由貿易賬戶有關政策,這意味著市場期待的自由貿易賬戶分賬核算管理體系(FT賬戶)將最終落地。
上周,在銀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自貿區管委會財政和金融局局長張紅表示在自貿區金融改革中,自貿區賬戶體系是改革的基礎。“金融改革的重點是那只還沒有落下來的靴子——自貿區賬戶體系。”這個自貿區銀行分賬核算系統,將令自貿區設想的投融資便利化、層級較高的制度創新、模式創新能夠有一個制度型的安排。
人民幣跨境使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是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中金融領域的四點核心任務。在中國匯改沒有到位,人民幣資本項目不可兌換的情況下,上海自貿區擬在“金融自由化”上破題。
去年12月出臺的“金融30條”中,探索推出“自由貿易賬戶體系”被列在首位。
在所有政策中,市場最為期待的金融細則就是自由貿易賬戶分賬核算管理體系(FT賬戶)。FT賬戶是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的基石。其中,在岸賬戶和離岸賬戶的設立,相互之間如何劃轉等問題將決定自貿區一線、二線如何監管,也將決定自貿區金融創新能走多遠。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告訴,自貿區金改所有政策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分賬管理,即在岸賬戶和離岸賬戶的設立。而他最關心的正是離岸賬戶中的資金向在岸賬戶劃轉的比例問題。
他說:“自貿區金融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大規模資金瞬間流進或流出,通過賬戶的限制,可以控制熱錢進入的數量。“分賬本身不是目的,能夠讓它滲透進來,才是作為金融中心一體化的必然過程。”
按照“自由貿易賬戶體系”的描述,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境內區外的非居民賬戶、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以及其他居民自由貿易賬戶之間的資金可自由劃轉。同一非金融機構主體的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其他銀行結算賬戶之間因經常項下業務、償還貸款、實業投資以及其他符合規定的跨境交易需要,可辦理資金劃轉。
居民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內區外的銀行結算賬戶之間產生的資金流動視同跨境業務管理。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及非居民自由貿易賬戶可辦理跨境融資、擔保等業務。條件成熟時,賬戶內本外幣資金可自由兌換。
援引消息人士稱,FT賬戶與最初的設計并不一樣,“功能減少了”;對于離岸賬戶中的資金與在岸賬戶之間的劃轉問題,該人士表示,“完全隔離,劃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