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捐99%股份是為了避稅嗎?
今天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女兒出生捐出99%股份新聞一出,微博簡直是被刷屏了,很多人認為他是為了避稅,有哪位說說這是不是真的?

0
這個確實有避稅作用,之前看過新聞美國很多富人都設基金避稅。但是美國的法律也規定了,基金會每年必須拿出不少于5%的財產用于慈善事業上,假設基金會沒有收入來源,10年后資產也就只剩下60%了。惹人家真想避稅,完全可以去買保險吧,到處都有這么多陰謀論者,心靈骯臟的人,看什么都是丑陋的。扎克伯格有億萬資產吧,人家卻過著普通人的生活,沒有豪宅別墅,開的是一輛大眾一輛本田,既然沒我開的車好,我也去換輛本田回來開開。

0
We will give 99% of our Facebook shares -- currently about $45 billion -- during our lives to advance this mission.注意,是“during our lives”………就是他們去世之前能把99%股權給捐了………不是一下子拿出這么多錢啦。

0
這個問題互聯網上已經有太多的解讀了。題主可以看看三聯生活周刊對這個問題的解讀,直接進主題:
首先說明一下,美國個人對公益慈善機構的捐款是不需要繳納任何聯邦收入稅,如果捐贈給慈善基金會還享受退稅。如果把持有一年以上的股票給慈善機構,總抵扣額相當于你捐獻的股票市值,額度當年可以使用30%,剩下的在隨后5年用完。
例如一位年收入1000萬的人,給慈善機構捐贈價值400萬的股票,個人所得稅就從880萬起征(1000萬-400萬*30%)。
此外,美國遺產稅高昂,如果扎克伯格的股票當做遺產贈與女兒Max,就要收取50%的遺產稅。以轉移產權生效當日的收盤價核算稅額,當日納稅。
稅收優惠是法律上客觀存在的,這也是很多美國富豪更愿意做慈善的原因。比如蓋茨基金會創建于2000年,當時從微軟公司轉移了260億美元的資金,2006年6月,全球第二富豪沃倫?巴菲特向蓋茨基金會捐贈了300多億美元,成為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個人慈善捐款。蓋茨基金會主要致力于根除發展中國家的瘧疾、肺結核和艾滋病,約60%的捐款都用在這些事業上。美國的遺產稅在客觀上促進了慈善業的發展。
扎克伯格此舉應該是經過董事會商定的,法律上捐贈上市公司股票,要按照證券監管法律給交易所和證監會報備。
股票安置在一個信托計劃當中,繼續保值增值,每年將其中一部分股票分紅和投資收益捐贈給慈善機構投入捐贈、影響力投資等,例如5%。這樣保證了資產不稀釋、使命不偏移。
根據對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歷年項目的回顧,自2009年以來,資金采用捐贈與投資并舉的方式,用于支持美國本土和發展中國家的教育基礎設施、新能源領域項目。
按照公開信,全部款項將用于“個性化學習,疾病治療,連接人們和建立強大的社區。”
以個性化學習為例,2013年他的首次公開天使投資就投給了校園數據分析公司Panorama,今年5月又投資了Altschool ,這是 Google+ 項目前負責人 Max Ventilla的創業項目,以“兒童為中心”為孩子訂制個性化課程。
接著,今年9月份,Facebook也與特許學校Summit Public Schools合作,打造在線教育管理平臺。
所以,在慈善領域的探索,我相信某種程度上也會啟發Facebook的長遠業務發展。
商界大佬的基金會主要資金來源都是自己的捐贈,這樣名氣大,而且對捐款使用更有控制。政治人物很多也有基金會,比如克林頓基金會,后者的資金來源會更廣一些。
而且捐贈協議里對未來股權處置也有約束,捐給自己的私人基金會,對股票更好處置。不過捐給私人基金會時,個人避稅的抵扣額會從30%降低到20%。
請留意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并不是基金會,而是以LLC有限責任公司形式注冊,有分析稱接受如此大筆捐贈后,也許更便于進行直接投資,和游說影響立法,這是非營利機構在稅法限制下無法做到的。扎克伯格作為青年一代,也許不會照搬蓋茨基金會的捐贈模式,而嘗試新的道路,甚至打造出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影響力投資機構。
更多細節,就要等待他育兒假回歸之后披露了。
小扎還剩下多少錢?
粗略用450億這個數字算,就是還有4.5億美元,約28.8億人民幣。
首先說明一下,美國個人對公益慈善機構的捐款是不需要繳納任何聯邦收入稅,如果捐贈給慈善基金會還享受退稅。如果把持有一年以上的股票給慈善機構,總抵扣額相當于你捐獻的股票市值,額度當年可以使用30%,剩下的在隨后5年用完。
例如一位年收入1000萬的人,給慈善機構捐贈價值400萬的股票,個人所得稅就從880萬起征(1000萬-400萬*30%)。
此外,美國遺產稅高昂,如果扎克伯格的股票當做遺產贈與女兒Max,就要收取50%的遺產稅。以轉移產權生效當日的收盤價核算稅額,當日納稅。
稅收優惠是法律上客觀存在的,這也是很多美國富豪更愿意做慈善的原因。比如蓋茨基金會創建于2000年,當時從微軟公司轉移了260億美元的資金,2006年6月,全球第二富豪沃倫?巴菲特向蓋茨基金會捐贈了300多億美元,成為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個人慈善捐款。蓋茨基金會主要致力于根除發展中國家的瘧疾、肺結核和艾滋病,約60%的捐款都用在這些事業上。美國的遺產稅在客觀上促進了慈善業的發展。
扎克伯格此舉應該是經過董事會商定的,法律上捐贈上市公司股票,要按照證券監管法律給交易所和證監會報備。
股票安置在一個信托計劃當中,繼續保值增值,每年將其中一部分股票分紅和投資收益捐贈給慈善機構投入捐贈、影響力投資等,例如5%。這樣保證了資產不稀釋、使命不偏移。
根據對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歷年項目的回顧,自2009年以來,資金采用捐贈與投資并舉的方式,用于支持美國本土和發展中國家的教育基礎設施、新能源領域項目。
按照公開信,全部款項將用于“個性化學習,疾病治療,連接人們和建立強大的社區。”
以個性化學習為例,2013年他的首次公開天使投資就投給了校園數據分析公司Panorama,今年5月又投資了Altschool ,這是 Google+ 項目前負責人 Max Ventilla的創業項目,以“兒童為中心”為孩子訂制個性化課程。
接著,今年9月份,Facebook也與特許學校Summit Public Schools合作,打造在線教育管理平臺。
所以,在慈善領域的探索,我相信某種程度上也會啟發Facebook的長遠業務發展。
商界大佬的基金會主要資金來源都是自己的捐贈,這樣名氣大,而且對捐款使用更有控制。政治人物很多也有基金會,比如克林頓基金會,后者的資金來源會更廣一些。
而且捐贈協議里對未來股權處置也有約束,捐給自己的私人基金會,對股票更好處置。不過捐給私人基金會時,個人避稅的抵扣額會從30%降低到20%。
請留意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并不是基金會,而是以LLC有限責任公司形式注冊,有分析稱接受如此大筆捐贈后,也許更便于進行直接投資,和游說影響立法,這是非營利機構在稅法限制下無法做到的。扎克伯格作為青年一代,也許不會照搬蓋茨基金會的捐贈模式,而嘗試新的道路,甚至打造出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影響力投資機構。
更多細節,就要等待他育兒假回歸之后披露了。
小扎還剩下多少錢?
粗略用450億這個數字算,就是還有4.5億美元,約28.8億人民幣。

0
直接看扎克伯格個人主頁文章翻譯內容吧:
親愛的麥克斯:
你的降生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希望,我和你母親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語言說。你有一個美好的新生活,我們希望你健康、快樂,充實地度過一生。你的到來已經成為了我們反思的原因,反思什么樣的世界才是我們希望你生活的世界。
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我們希望你成長的世界,好過我們今天的世界。
雖然新聞總是報道哪里出了問題,但從很多方面看,世界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衛生水平在改善、貧困人口在減少、知識在積累、人與人彼此聯通,各領域的技術進步意味著你的生活會大大好于我們今天的生活。
我們會盡自己的職責讓這一切發生,這不光是因為我們愛你,也是因為我們對所有下一代的孩子負有道義上的責任。
我們相信,人人都具有同樣的價值,未來增加的人口也是一樣。我們的社會有義務投資今日,改善那些所有將降生在這個世界上人的生活,而不僅僅是現在這些人。
不過就現在來說,我們有時候沒有齊心協力將資源用在解決你們這一代將面臨的問題上,沒有給你們創造最大的機遇。
以疾病為例,我們在治療患者上的投入是預防疾病研發投入的50倍.
藥物成為真正科學的歷史還不到100年,有些病癥能徹底治愈,有些則取得了積極的治療進展。隨著科技加速發展,我們在未來100年里,有機會預防、治愈或控制所有或絕大部分其余的病癥。
如今,心臟病、癌癥、中風、神經退化疾病與傳染病導致了多數人的死亡。我們完全可以加速解決這些和其他問題。
一旦我們意識到,你們這一代和你們的下一代或許可以不再患病,我們大家就有責任把投資傾向未來,讓這一切變成現實。我和你母親想盡自己的一份力。
治療疾病要花費時間。在5到10年的短期時間里,或許并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從長遠來看,今天的播種會有收獲。總有一天,你或你的孩子將看到一個我們這輩人只能想象的世界:一個沒有疾病困擾的世界。
類似這樣的機會還有很多。如果社會將精力放在處理這類重大挑戰上,我們就能給你們這一代留下一個更好的世界
。。。。。。
我們希望為你們這一代做到的事情主要有兩件:提高人的潛力,促進平等。
提高人的潛力就是如何讓人生變得更卓越。
你的學識和經驗能比我們今天豐富100倍么?
我們這一代能治愈疾病,讓你們過得更健康,享受更長的壽命么?
我們能把世界聯通起來,讓你們接觸到每種想法、每個人和機遇么?
我們能駕馭更多的清潔能源,讓你們在保護環境的情況下,發明出我們今天無法設想的東西么?
我們能培育創業精神,讓你們打造任何類型的企業,解決難題,從而和平繁榮的發展么?
促進平等就是確保所有人都能接觸到這些機遇——無論民族、家庭或出身。
我們的社會必須做到這一點。這不僅僅是公正或慈善的問題,這關乎人類進步的偉大之處。
今天,我們很多潛力都被剝奪了。要想發揮全部潛力,唯一的方法就是將世界上每個人的天分、想法和貢獻都傳導開來。
我們這一代能解決貧困與饑餓問題么?
我們能普及基本衛生條件么?
我們能打造兼容并包的社會么?
我們能讓所有民族的人們和平共處,互相理解么?
我們能真正地為所有人創造條件么?——想想女性、兒童、少數民族、移民與那些未上網的人。
如果我們這一代正確投資,那么上述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而且有希望在你們這一代實現。
。。。。。。
這種使命——提高人的潛力與促進平等——在實現時需要一套全新的方法。
我們必須以25年、50年甚至100年為限,進行長期投資。艱巨的挑戰需要長遠地看問題才能解決,短視沒有幫助。
我們務必要直接接觸那些我們所服務的人。如果不能理解他們的需求與愿望,就沒法給他們創造條件。
我們務必要打造能帶來變化的技術。許多機構投入資金應對這些挑戰,但在生產力上的最大進展來自創新。
我么務必要參與到政策制定中,形成辯論機制。許多機構不愿意這樣做,但進步必須獲得來自可持續運動的支持。
我們務必要支持各個領域中最獨立、最有見地的領頭人。實現這一使命,與專家合作要比光是我們自己倡導更為有效。
我們務必要承受今日的風險,為將來積累經驗。我們尚處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事情嘗試了但沒有效果,不過我們會傾聽學習不斷改進。
。。。。。。
我們接觸的知識、網絡、社會教育與健康狀況塑造了我們的人生觀。
我們這一代在教室中長大,人人都在以同樣的進度學習同樣的東西,而沒有考慮我們的興趣和需求。
你們這一代會定下自己的人生目標——成為一名工程師、衛生工作者、作家還是社會領袖。等到你們學習的時候,技術知道你如何學習最有效率,也知道你應該把精力放在何處。在感興趣的科目上,學業進展會突飛猛進;在最難懂的領域中,你又可以獲得所需的幫助。你們將探索那些今天學校里從未涉及的領域。你們的老師也會擁有更好的工具和數據,幫助你們實現自己的目標。
更好的是,全世界的學生都能在網上使用個性化的學習工具,即便有人沒出生在好的校區。誠然,讓所有人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需要的不僅僅是科技,但是個性化的學習是讓所有孩子獲得更好教育、更平等機會的一個好辦法。
我們現在就在打造這種技術,而且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學生們不僅僅是拿到了更高的分數,也獲得了技能和信心,學習他們想學的任何東西。這一切只是剛剛開始。等你上學的時候,技術與教育將日新月異地發展。
我和你母親都教過學生,我們知道要付出什么樣的努力才能讓這一切實現。這需要與教育領域最卓越的人士合作,幫助全球的學校采用個性化學習方法。這需要接觸社區,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選擇從舊金山灣區開始。這需要打造新的技術,嘗試新的理念。這需要試錯吸取經驗教訓,才能取得成果。
只要理解了我們能為你們這一代創造的世界,我們就有責任,全社會共同努力投資未來,使其變為現實。
齊心協力就能成功。當我們成功之時,個性化的學習不光會幫助好學校的學生,而且會給任何能上網的人帶來更平等的機會。
。。。。。。
對你們這一代來說,許多重大機遇將源自讓所有人都接觸互聯網。
人們通常以為,互聯網只是娛樂或溝通工具。但對全球大多數人來說,互聯網可以是條生命線。
如果你家不在好校區,它可以提供教育。如果你家附近沒醫生,它能提供有關信息,預防疾病,保證孩子的健康。如果你家附近沒有銀行,它能提供金融服務。如果你經濟狀況不佳,它能提供職位選擇和機遇。
互聯網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在每10個上網的人中,就有1個擺脫了貧困,并創造了1個新的工作崗位。
然而,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半數人——超過40億——無法上網。
如果我們和他們聯通起來,我們就可以讓數十億人擺脫貧困。我們還能幫助數十億兒童接受教育,并通過幫助人們預防疾病的方式挽救數百萬條生命。
這是技術與合作能促進的另一個長期工程。這需要發明新技術,讓上網費用更便宜,接通那些無網絡的地區。這需要政府、非營利機構以及公司合作。這需要接觸社區,理解什么是他們需要的。具體未來要怎樣操作,人們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需要嘗試多次。
但是,團結一致就能成功,就能打造一個更平等的世界。
。。。。。。
技術本身不能解決問題。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始于打造強大、健康的社區。
到了學習的時候,讓孩子們有最好的機會。身體健康的時候,他們也會學得好。
健康是個很早就需要關注的問題——家庭要有愛,要提供充足的營養,以及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
年幼時經歷過創傷的孩子,體質和心理通常發展得不夠完善。研究顯示,在大腦發育時期的器質性病變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
你母親是一位醫生兼教育人士,她親眼見過這些不幸。
如果你沒有健康的童年,就很難發揮全部潛力。
如果你要為食物或房租發愁,或者是擔心被虐待和人身安全,那么也很難發揮全部潛力。
如果你因為自己的膚色,而害怕自己進不了大學而是進了監獄,或是因為身份是否合法的問題被驅逐,或是可能因為自己的宗教、性取向或性別認同成為暴力的受害者,那么就很難發揮全部潛力。
我們需要制度認識到,所有這些問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你母親在建立的新型學校就要貫徹這種理念。
通過與學校、衛生院、家長會以及地方政府合作,確保所有孩子飲食無憂,從年幼時就得到細心呵護,我們在彼此聯通后就能著手解決這類不平等問題。只有到那時,我們才會共同努力,讓人人平等。
這種模式需要發展多年才可成型。這是提高人的潛力且促進平等如何緊密相連的又一個例子。如果我們想要實現這兩者,就必須先打造一個包容健康的社會。
。。。。。。
為了讓你們這一代生活在更好的世界,我們這一代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今天,我和你母親承諾,用我們畢生的精力,為解決這些挑戰盡微薄之力。在今后多年里,我還將繼續擔任Facebook首席執行官一職,但上面這些問題是不能等到你長大了,或是我們變老了在著手解決的。早早開始,我們希望在我們這輩子中看到一些復合收益。
當你成為陳-扎克伯格一家的新接班人時,我們也啟動了“陳-扎克伯格慈善項目”,和其他人一起,提高人的潛力并為下一代孩子創造平等的機遇。我們一開始將關注個性化學習、疾病治愈、聯通人們并打造強大的社區。
為了這一使命,我們將在今后捐出所持Facebook股份的99%——現在價值大約是450億美元。我們知道,和那些已經在著手解決這些問題的人花費的資源與天分相比,這些捐獻微不足道。但我們想盡自己的一份力,和很多這樣的人攜手并進。
當我們成為家長,掀開人生嶄新一頁時,我們想要對那些讓這一切變為現實的人致以深深的謝意。
我們能做這樣一種工作,完全是因為身后有一個強大的全球性社區。打造Facebook為改善下一代的環境提供了資源。Facebook社區的每位成員,都是這份工作的一份子。
只有站在專業人士的肩上,我們才能在這些機遇上取得進展——這里包括我們的導師、合伙人以及眾多在相關領域上付出的杰出人士。
我們只能專注于服務這一社區以及這一使命,因為在身邊陪伴我們的是有愛的家庭、相互支持的朋友以及了不起的同事。我們希望在你的人生中,也能出現這樣深刻且積極的人際關系。
麥克斯,我們愛你,并且把為你和所有孩子留下一個更好的世界當成一個重任。我們希望你的人生中也充滿愛、希望與喜悅——就如同你贈與我們的一樣。我們已經等不及要看看你會為這個世界帶來些什么。
愛你
爸爸和媽媽
親愛的麥克斯:
你的降生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希望,我和你母親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語言說。你有一個美好的新生活,我們希望你健康、快樂,充實地度過一生。你的到來已經成為了我們反思的原因,反思什么樣的世界才是我們希望你生活的世界。
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我們希望你成長的世界,好過我們今天的世界。
雖然新聞總是報道哪里出了問題,但從很多方面看,世界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衛生水平在改善、貧困人口在減少、知識在積累、人與人彼此聯通,各領域的技術進步意味著你的生活會大大好于我們今天的生活。
我們會盡自己的職責讓這一切發生,這不光是因為我們愛你,也是因為我們對所有下一代的孩子負有道義上的責任。
我們相信,人人都具有同樣的價值,未來增加的人口也是一樣。我們的社會有義務投資今日,改善那些所有將降生在這個世界上人的生活,而不僅僅是現在這些人。
不過就現在來說,我們有時候沒有齊心協力將資源用在解決你們這一代將面臨的問題上,沒有給你們創造最大的機遇。
以疾病為例,我們在治療患者上的投入是預防疾病研發投入的50倍.
藥物成為真正科學的歷史還不到100年,有些病癥能徹底治愈,有些則取得了積極的治療進展。隨著科技加速發展,我們在未來100年里,有機會預防、治愈或控制所有或絕大部分其余的病癥。
如今,心臟病、癌癥、中風、神經退化疾病與傳染病導致了多數人的死亡。我們完全可以加速解決這些和其他問題。
一旦我們意識到,你們這一代和你們的下一代或許可以不再患病,我們大家就有責任把投資傾向未來,讓這一切變成現實。我和你母親想盡自己的一份力。
治療疾病要花費時間。在5到10年的短期時間里,或許并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從長遠來看,今天的播種會有收獲。總有一天,你或你的孩子將看到一個我們這輩人只能想象的世界:一個沒有疾病困擾的世界。
類似這樣的機會還有很多。如果社會將精力放在處理這類重大挑戰上,我們就能給你們這一代留下一個更好的世界
。。。。。。
我們希望為你們這一代做到的事情主要有兩件:提高人的潛力,促進平等。
提高人的潛力就是如何讓人生變得更卓越。
你的學識和經驗能比我們今天豐富100倍么?
我們這一代能治愈疾病,讓你們過得更健康,享受更長的壽命么?
我們能把世界聯通起來,讓你們接觸到每種想法、每個人和機遇么?
我們能駕馭更多的清潔能源,讓你們在保護環境的情況下,發明出我們今天無法設想的東西么?
我們能培育創業精神,讓你們打造任何類型的企業,解決難題,從而和平繁榮的發展么?
促進平等就是確保所有人都能接觸到這些機遇——無論民族、家庭或出身。
我們的社會必須做到這一點。這不僅僅是公正或慈善的問題,這關乎人類進步的偉大之處。
今天,我們很多潛力都被剝奪了。要想發揮全部潛力,唯一的方法就是將世界上每個人的天分、想法和貢獻都傳導開來。
我們這一代能解決貧困與饑餓問題么?
我們能普及基本衛生條件么?
我們能打造兼容并包的社會么?
我們能讓所有民族的人們和平共處,互相理解么?
我們能真正地為所有人創造條件么?——想想女性、兒童、少數民族、移民與那些未上網的人。
如果我們這一代正確投資,那么上述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而且有希望在你們這一代實現。
。。。。。。
這種使命——提高人的潛力與促進平等——在實現時需要一套全新的方法。
我們必須以25年、50年甚至100年為限,進行長期投資。艱巨的挑戰需要長遠地看問題才能解決,短視沒有幫助。
我們務必要直接接觸那些我們所服務的人。如果不能理解他們的需求與愿望,就沒法給他們創造條件。
我們務必要打造能帶來變化的技術。許多機構投入資金應對這些挑戰,但在生產力上的最大進展來自創新。
我么務必要參與到政策制定中,形成辯論機制。許多機構不愿意這樣做,但進步必須獲得來自可持續運動的支持。
我們務必要支持各個領域中最獨立、最有見地的領頭人。實現這一使命,與專家合作要比光是我們自己倡導更為有效。
我們務必要承受今日的風險,為將來積累經驗。我們尚處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事情嘗試了但沒有效果,不過我們會傾聽學習不斷改進。
。。。。。。
我們接觸的知識、網絡、社會教育與健康狀況塑造了我們的人生觀。
我們這一代在教室中長大,人人都在以同樣的進度學習同樣的東西,而沒有考慮我們的興趣和需求。
你們這一代會定下自己的人生目標——成為一名工程師、衛生工作者、作家還是社會領袖。等到你們學習的時候,技術知道你如何學習最有效率,也知道你應該把精力放在何處。在感興趣的科目上,學業進展會突飛猛進;在最難懂的領域中,你又可以獲得所需的幫助。你們將探索那些今天學校里從未涉及的領域。你們的老師也會擁有更好的工具和數據,幫助你們實現自己的目標。
更好的是,全世界的學生都能在網上使用個性化的學習工具,即便有人沒出生在好的校區。誠然,讓所有人都處在同一起跑線上需要的不僅僅是科技,但是個性化的學習是讓所有孩子獲得更好教育、更平等機會的一個好辦法。
我們現在就在打造這種技術,而且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學生們不僅僅是拿到了更高的分數,也獲得了技能和信心,學習他們想學的任何東西。這一切只是剛剛開始。等你上學的時候,技術與教育將日新月異地發展。
我和你母親都教過學生,我們知道要付出什么樣的努力才能讓這一切實現。這需要與教育領域最卓越的人士合作,幫助全球的學校采用個性化學習方法。這需要接觸社區,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選擇從舊金山灣區開始。這需要打造新的技術,嘗試新的理念。這需要試錯吸取經驗教訓,才能取得成果。
只要理解了我們能為你們這一代創造的世界,我們就有責任,全社會共同努力投資未來,使其變為現實。
齊心協力就能成功。當我們成功之時,個性化的學習不光會幫助好學校的學生,而且會給任何能上網的人帶來更平等的機會。
。。。。。。
對你們這一代來說,許多重大機遇將源自讓所有人都接觸互聯網。
人們通常以為,互聯網只是娛樂或溝通工具。但對全球大多數人來說,互聯網可以是條生命線。
如果你家不在好校區,它可以提供教育。如果你家附近沒醫生,它能提供有關信息,預防疾病,保證孩子的健康。如果你家附近沒有銀行,它能提供金融服務。如果你經濟狀況不佳,它能提供職位選擇和機遇。
互聯網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在每10個上網的人中,就有1個擺脫了貧困,并創造了1個新的工作崗位。
然而,這個世界上還有多半數人——超過40億——無法上網。
如果我們和他們聯通起來,我們就可以讓數十億人擺脫貧困。我們還能幫助數十億兒童接受教育,并通過幫助人們預防疾病的方式挽救數百萬條生命。
這是技術與合作能促進的另一個長期工程。這需要發明新技術,讓上網費用更便宜,接通那些無網絡的地區。這需要政府、非營利機構以及公司合作。這需要接觸社區,理解什么是他們需要的。具體未來要怎樣操作,人們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需要嘗試多次。
但是,團結一致就能成功,就能打造一個更平等的世界。
。。。。。。
技術本身不能解決問題。打造一個更好的世界始于打造強大、健康的社區。
到了學習的時候,讓孩子們有最好的機會。身體健康的時候,他們也會學得好。
健康是個很早就需要關注的問題——家庭要有愛,要提供充足的營養,以及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
年幼時經歷過創傷的孩子,體質和心理通常發展得不夠完善。研究顯示,在大腦發育時期的器質性病變會導致認知能力下降。
你母親是一位醫生兼教育人士,她親眼見過這些不幸。
如果你沒有健康的童年,就很難發揮全部潛力。
如果你要為食物或房租發愁,或者是擔心被虐待和人身安全,那么也很難發揮全部潛力。
如果你因為自己的膚色,而害怕自己進不了大學而是進了監獄,或是因為身份是否合法的問題被驅逐,或是可能因為自己的宗教、性取向或性別認同成為暴力的受害者,那么就很難發揮全部潛力。
我們需要制度認識到,所有這些問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你母親在建立的新型學校就要貫徹這種理念。
通過與學校、衛生院、家長會以及地方政府合作,確保所有孩子飲食無憂,從年幼時就得到細心呵護,我們在彼此聯通后就能著手解決這類不平等問題。只有到那時,我們才會共同努力,讓人人平等。
這種模式需要發展多年才可成型。這是提高人的潛力且促進平等如何緊密相連的又一個例子。如果我們想要實現這兩者,就必須先打造一個包容健康的社會。
。。。。。。
為了讓你們這一代生活在更好的世界,我們這一代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今天,我和你母親承諾,用我們畢生的精力,為解決這些挑戰盡微薄之力。在今后多年里,我還將繼續擔任Facebook首席執行官一職,但上面這些問題是不能等到你長大了,或是我們變老了在著手解決的。早早開始,我們希望在我們這輩子中看到一些復合收益。
當你成為陳-扎克伯格一家的新接班人時,我們也啟動了“陳-扎克伯格慈善項目”,和其他人一起,提高人的潛力并為下一代孩子創造平等的機遇。我們一開始將關注個性化學習、疾病治愈、聯通人們并打造強大的社區。
為了這一使命,我們將在今后捐出所持Facebook股份的99%——現在價值大約是450億美元。我們知道,和那些已經在著手解決這些問題的人花費的資源與天分相比,這些捐獻微不足道。但我們想盡自己的一份力,和很多這樣的人攜手并進。
當我們成為家長,掀開人生嶄新一頁時,我們想要對那些讓這一切變為現實的人致以深深的謝意。
我們能做這樣一種工作,完全是因為身后有一個強大的全球性社區。打造Facebook為改善下一代的環境提供了資源。Facebook社區的每位成員,都是這份工作的一份子。
只有站在專業人士的肩上,我們才能在這些機遇上取得進展——這里包括我們的導師、合伙人以及眾多在相關領域上付出的杰出人士。
我們只能專注于服務這一社區以及這一使命,因為在身邊陪伴我們的是有愛的家庭、相互支持的朋友以及了不起的同事。我們希望在你的人生中,也能出現這樣深刻且積極的人際關系。
麥克斯,我們愛你,并且把為你和所有孩子留下一個更好的世界當成一個重任。我們希望你的人生中也充滿愛、希望與喜悅——就如同你贈與我們的一樣。我們已經等不及要看看你會為這個世界帶來些什么。
愛你
爸爸和媽媽

0
扎克伯格捐價值450億美元是義舉還是避稅。怎么看:1)捐給慈善基金的資產法律上不屬于個人了。2)美國慈善基金規定上年末總額的5%必須用于慈善。3)盡管未來親屬可以為慈善基金工作,拿工資,但是政府嚴控額度。4)捐獻降低現實稅賦,但是資產減少大的多。一般美國富豪避稅目的慈善基金不超過30%資產。

0
懷疑人家避稅的,來看看扎克伯格針對避稅回應全文吧:
謝謝各位慶祝麥克斯出生,以及祝賀“陳-扎克伯格行動”項目的創辦,謝謝你們的厚愛與支持。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幾天,有很多人問我們準備關注哪些方面,以及要如何組織相關的工作。
我們最先關注的領域是個性化學習、疾病治療、聯網聯通以及打造強有力的社區。過去5年里,我們在教育、科學、衛生、互聯網接入與文化包容等領域進行了多筆投資。“陳-扎克伯格行動”頁面的“時間線”上已經貼出了投資的主要信息。
“陳-扎克伯格行動”按照有限責任公司,而非傳統基金會的方式成立。這讓我們能夠通過資助非營利組織、做私人投資,以及參與政策辯論等方式,實現我們的使命。所有這些方式,目的都是為了積極地參與到那些需要解決問題的領域中去。此外,所有投資凈利都會被用于推進這一使命。
使用有限責任公司方式而非傳統基金會,在把股票轉移至“陳-扎克伯格項目”時,我們不會獲得任何稅收優惠,但卻可以更加靈活有效的完成我們的使命。事實上,如果我們把股票轉移至傳統基金會,我們可以直接享受稅收優惠,使用LLC則不能。另外,和其他人一樣,當有限責任公司出售我們的股票時,我們也會繳納資本利得稅。
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賦予組織靈活性,出色地完成工作——而不在于用什么方式創辦。舉例來說,我們通過一家非營利性組織Startup: Education資助教育工作;近期公布的“創新能源聯合會”可以對清潔能源做私人投資;我們也資助公共治理方面的活動,例如國家疾控中心(CDC)對埃博拉病毒的應對,以及舊金山總醫院的建設。
我們很快會公布更多信息,如果你想要獲得這些信息,我個人推薦你去贊“陳-扎克伯格行動”的頁面。
再次感謝你們的支持與關注。Facebook這個社區一直都很了不起。等休完產假后,我們便會共同啟動這項事業。
謝謝各位慶祝麥克斯出生,以及祝賀“陳-扎克伯格行動”項目的創辦,謝謝你們的厚愛與支持。
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幾天,有很多人問我們準備關注哪些方面,以及要如何組織相關的工作。
我們最先關注的領域是個性化學習、疾病治療、聯網聯通以及打造強有力的社區。過去5年里,我們在教育、科學、衛生、互聯網接入與文化包容等領域進行了多筆投資。“陳-扎克伯格行動”頁面的“時間線”上已經貼出了投資的主要信息。
“陳-扎克伯格行動”按照有限責任公司,而非傳統基金會的方式成立。這讓我們能夠通過資助非營利組織、做私人投資,以及參與政策辯論等方式,實現我們的使命。所有這些方式,目的都是為了積極地參與到那些需要解決問題的領域中去。此外,所有投資凈利都會被用于推進這一使命。
使用有限責任公司方式而非傳統基金會,在把股票轉移至“陳-扎克伯格項目”時,我們不會獲得任何稅收優惠,但卻可以更加靈活有效的完成我們的使命。事實上,如果我們把股票轉移至傳統基金會,我們可以直接享受稅收優惠,使用LLC則不能。另外,和其他人一樣,當有限責任公司出售我們的股票時,我們也會繳納資本利得稅。
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賦予組織靈活性,出色地完成工作——而不在于用什么方式創辦。舉例來說,我們通過一家非營利性組織Startup: Education資助教育工作;近期公布的“創新能源聯合會”可以對清潔能源做私人投資;我們也資助公共治理方面的活動,例如國家疾控中心(CDC)對埃博拉病毒的應對,以及舊金山總醫院的建設。
我們很快會公布更多信息,如果你想要獲得這些信息,我個人推薦你去贊“陳-扎克伯格行動”的頁面。
再次感謝你們的支持與關注。Facebook這個社區一直都很了不起。等休完產假后,我們便會共同啟動這項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