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上海浦東新區在長三角地區的地位,天津濱海新區有望成為帶動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 國務院日前已批準天津濱海新區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并鼓勵和支持其進行金融和土地管理改革。濱海新區目前正加緊編制金融和土地改革的專項方案,擬于今年8月份報國務院審批。 天津濱海新區管委會主任皮黔生說,編制工作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部門的全面指導,天津市委市政府也進行了全面的部署。 皮黔生說,在金融改革和創新方案中,將涉及離岸金融業務。他表示:“離岸金融業務,濱海新區已經在進行,很多外資銀行已經在做,中資銀行是中國銀行在做,主要是為國內中小企業在擴大對外貿易上提供方便。” 皮黔生介紹說,方案中,濱海新區對離岸金融業務主要考慮:一是充分發揮天津已有的金融機構尤其是外資銀行的一些靈活做法、豐富手段來開展離岸金融業務;二是結合東疆保稅港建設,在多種外幣結算、對外貿易結算等業務上采取更通用的符合國際慣例的做法;三是結合金融體制改革,來促進離岸金融業務的多樣化。 離岸金融是指設在某國境內但與該國金融制度無甚聯系﹐且不受該國金融法規管制的金融機構所進行的資金融通活動。 對于濱海新區正在編制的金融專項方案,參與過天津市政府日前組織的內部研討會的有關專家表示,目前達成的主要共識是:“天津要做全國開展離岸金融業務和實現金融業綜合經營的突破口”。 天津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王忠文表示,京津將形成一定的錯位競爭合作的發展態勢,可以一起建立離岸金融市場,未來北方金融中心應采取京津聯動模式,兩大城市根據自身特點確立各自金融發展的側重點。 但也有專家認為,濱海新區應根據實際情況和中央的要求,圍繞著創建全國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制造和研發轉化基地來進行,搞離岸金融業務的時機尚待觀察。 據了解,目前上海浦東新區的綜合配套改革是圍繞著建設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中心來進行的。 在土地管理改革方面,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蔡云鵬介紹說:“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濱海新區是綜合配套改革的試驗區,因此,我們將對土地利用的一些政策和做法進行探討,其中包括對非農建設用地如何集約使用、集體建設用地的合理流轉等。” 天津市社科院經濟社會預測研究所所長盧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濱海新區可利用土地面積為1100平方公里,但是占到15%的濕地面積,將被禁止或限制開發,因此,實際可利用土地僅為500多平方公里。 盧衛認為,由于濱海新區大多土地不利于耕作,因此,如何盡快轉化為產業用地和城鎮建設用地是當務之急。 此外,盧衛還透露,為加快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天津市還將加大圍海造地的力度。 【陸家嘴觀潮】 金融改革活棋如何落子濱海 ■范立強 “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活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構建21世紀金融體系”中美研討會上,天津市市長戴相龍引用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1991年1月在視察上海時的一段話,凸顯建設天津濱海新區的國家戰略意義。 自今年3月國務院決定把濱海經濟新區建設納入了國家戰略后,濱海新區承擔起兩大方面的任務:一是經濟功能,要把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成為高度開放的、社會和諧的、環境友好的現代化經濟新區,更好地服務于京津冀和環渤海的發展,振興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二是改革示范功能,把天津濱海新區建設成一個綜合改革實驗區,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在經濟社會發展制度體制方面實行創新。 顯然,濱海新區的破繭而生將在我國金融改革中承擔著更為重要的任務。濱海新區金融改革創新的目標是:根據天津的城市定位和發展實際,努力建立與北方經濟中心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努力實現天津濱海新區的定位,為全國金融改革提供借鑒。并以此提出了金融創新的三大構想: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對金融機構綜合經營進行試點;直接融資試點,渤海產業投資基金7月正式運行;在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上,濱海新區有望在一定區域實行一定額度內的人民幣可兌換,引領中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 現代市場經濟的根本特征在于通過市場機制實現資源的配置,而資源配置必須借助貨幣資金這個一般等價物的流動來實現,這就決定了金融在整個經濟的核心作用。任何國家經濟的發展必須發展金融市場,這就使金融更大地承擔了一國經濟層次調整、階段突破的關鍵點,這一點也是被我國經濟改革的實踐所證明了的。 我國改革開放戰略的破土是在深圳:20世紀80年代,國家把深圳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以深圳為基點吸引外資,引進國外資金和資本運作方式。進入90年代后,國家審時度勢地提出了開發浦東新區的國家戰略,建設陸家嘴金融核心功能區,大力發展金融產業,引進外資金融機構,推動我國金融機構改革,直接同國外金融業對接,使我國經濟和金融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又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上述兩個改革試點成為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個經濟區的制高點,也引領我國金融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一點從最近的金融市場變化就可以看出來,隨著中行等四大國有銀行積極上市,中小銀行治理結構的完善,微觀經濟主體的培育即將完成,下一步將進入上層制度改革和體制創新。而現階段制約我國和國際金融完全接軌的制度無外乎這么幾個:逆國際潮流的金融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體制;間接融資比重過大,直接融資欠發達,以產業基金為代表的產融結合更是一片空白;利率體制和匯率體制仍未能實現市場化。 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戴相龍所闡釋的濱海新區建設的國家戰略意義。他表示,為了實現外匯和匯率管理體制改革的長遠目標,濱海新區將在國家外匯局幫助下,進行一些改革試點,把企業按規定結匯改為按意愿結匯,推動匯率體制進行根本性制度改革,在一定區域實行一定額度內的人民幣可兌換。可以預見,濱海新區如果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進行試點并實現突破,將對外匯和匯率管理體制改革產生重大影響。 1978年至2005年,中國實現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但與此同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緩慢,濱海新區國家戰略的提出將促使我國金融改革破繭,為中國可持續發展尋找更加協調的增長方式,使我國經濟進入更高的階段。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