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風險投資在中國的落地生根,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商業土壤。 李娜/文 1999年7月13日,中華網上市,成為第一家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盡管此后中華網并未能引領門戶風騷,但卻為其背后的風險投資退出開啟了大門。2000年,擁有更多風險投資支持的新浪、網易、搜狐三大門戶集體海外上市,形成一波風險投資退出的高潮。 華登國際因投資新浪在日后的退出中獲利豐厚,名聲大振,而投資搜狐的英特爾也自此拉開了在中國投資的序幕。風險投資從此便和中國的互聯網如影隨形,在風險投資獲取高額回報率的同時,也成就了盛大、百度\等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傳奇。值得一提的是,新浪的成功上市,還奠定了日后海外VC在中國的主流投資模式“新浪架構”。即國際投資人通過投資離岸控股公司的模式來控制境內企業。翻看國內諸多新興企業的注冊地,會發現均在開曼群島、英屬維京群島等地注冊。 風險投資的介入,不僅幫助企業完善現代治理結構,更重要的是,企業創造財富的過程變得透明規范,并最終贏得社會的尊重。凡VC投資的企業,必須經過專業機構的盡職調查,審核公司賬務、調查公司內外部利益相關者等,偷稅漏稅、虛假賬的行為要少很多。相比第一代企業家諸多的“原罪”,VC支持的企業家屬于新一代的陽光富豪。 “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錢,更是增值服務。”這是幾乎所有VC都會對創業公司的承諾。但錢對中國的創業企業來說還是最重要的。很多企業由于融資渠道不暢而缺錢,是他們死掉的重要原因,對于高風險的創業小公司更是如此。“如果沒有風險投資的介入,沒有一次次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新浪早就活不下去了。”離開新浪后,王志東依然這樣認為。而提到VC提供的“增值服務”,如果用一句話概括,便是“快速、批量打造了一群成功的企業家”。 中文系出身的江南春并沒有任何資本和財務的背景,但卻在短短的兩年內成功上市,并通過屢次驚天動地的并購,成就了分眾傳媒這個國內最大的數字化媒體集團的地位。學習有些投資人的商業敏感和戰略眼光,學習另外一些投資人在談判時的游刃有余等等,這些都為江南春在日后的企業運作中提供了活“教材”。而將技術背景的丁磊和馬化騰鍛造成中國互聯網巨頭公司的企業領袖,風險投資同樣功不可沒。國際化的資源、成長性企業的管理經驗、資本運作的手段,第二代企業家從一開始就站在了更高的起點,并擁有國際化的視野,擺脫了單純依靠個人稟賦和機遇的束縛,縮短了創業成功的時間。以往經常要“十年一遇”的企業家,在風險投資的催化下,得以“批量生產”。 風險投資給中國商業帶來的示范效應,激發了社會深層次的創業熱情。馬云、江南春、李彥宏、馬化騰等曾為新一代年輕人的偶像,“80后”創業曾一度蔚然成風,這是一個充滿光榮和夢想的時代。客觀上推動了勇于創新、勇于冒險的精神。商業模式、融資、上市甚至開始充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2006年3月開始,一檔電視節目順勢將創業的熱情推向高潮。央視的《贏在中國》節目,吸引了幾十萬創業者報名,誘餌是成功者可以獲得真金白銀的風險投資。通過現場比拼商業模式,現場VC評委點評,通過淘汰晉級的選秀方式,為央視創造了超高收視率。在王府井圖書大廈,“創業投資”被開辟了專門的書架區域,而且該區域還掛著一塊液晶電視屏,不停地重播《贏在中國》節目,總有一些人非常認真地駐足觀看。無論這個節目最終是否運作成功,但它絕對是風險投資推動下的中國創業時代的寫真。 當然,風險投資的趨利性,決定了風險投資和創業者并非能善始善終、時時刻刻站在同一立場,具體到特定的投資案例,分道揚鑣、雞飛蛋打的事情時有發生。但過去10年,風險投資在中國的落地生根,已經極大地改善了中國的商業土壤,更多的創業企業正擺脫營養不良,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