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引人矚目的一家私人資本運營公司管理層的人事變動顯示了北京在努力扶植本土基金業過程中遭遇的困難。 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BohaiIndustrialInvestmentFundManagementCo.)首席執行長歐巍(AuNgai)于7月份辭職,該公司目前正在物色新的人選。歐巍是2006年離開美國投資公司TPG加盟渤海基金的。該公司董事總經理李祥生(JonathanLi)在新的首席執行長選出前擔任臨時首席執行長一職。 渤海基金的管理機構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BOCInternationalHoldingsLtd.)私人資本運營業務負責人丁世民(SimonTing)說,任何個人的離開都不會影響渤海基金的業績,因為該基金是由一個團隊管理的;渤海基金尊重歐巍的離職決定,并感謝他為基金作出的貢獻。 丁世民周四證實了歐巍辭職的消息。中國經濟規劃機構一直在努力建立一個由政府支持的本土私人資本運營行業,以便在國內與凱雷投資集團(CarlyleGroup)和TPG等全球競爭對手爭奪交易;但其努力遭受了一系列的挫折,歐巍的辭職就是一例。北京正著手促進本土人民幣投資公司的發展,以便促使導致通脹加劇的外國資本流入放緩。本土基金還可以將收購對象公司留在中國自己手中。 不過,幾只新建基金沒能獲得國內融資,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府仍然限制銀行和保險公司的參與。與此同時,主要投資中國的離岸基金和較小型的獨立本土基金等其他結構卻興盛起來。 專門從事中國市場私人資本投資的基金管理公司璞玉投資管理公司(JadeInvest)的主管合伙人孔翔飛(LudvigNilsson)說,由于決策不明、某些投資的金融和非金融價值之間存在潛在沖突、基金管理機構和基金受益人之間利益不是很一致,這些政府支持基金的管理體系受到了影響。他說,這類挑戰令這些基金難以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也無法從第三方籌措資金。 這些基金認為,他們會基于商業因素進行決策,行事時會考慮投資者的最大利益。 渤海基金成立于2006年,由中國銀行(BankofChinaLtd.)控股,是有關方面為建立一個由中國政府機構和知名國有金融公司支持的本土私人資本運營公司而作出的嘗試。 丁世民說,在全球金融動蕩和中國股市暴跌的背景下,渤海基金今年投資一直很謹慎。他說,渤海基金總計人民幣61億元(合8.92億美元)的資本中有近三分之一已經作出了投資。 他說,對于新建的私人資本運營基金來說,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我們對自己的長期投資策略很滿意。 全球私人資本運營公司仍是中國市場的主力,盡管他們有時會在達成交易方面遇到麻煩。為數不多的幾家由中國投行機構經營的投資中國市場的離岸公司也成功地從全球投資者那里籌集到了資金。比如,高盛集團(GoldmanSachsGroup)中方合伙人方風雷從國際市場為自己的外幣基金厚樸基金(HopuFund)籌集了25億美元,并在蒙古的一個礦業項目上進行了第一筆投資。與此相反,方風雷與一家國有私人資本集團聯合成立的有100億元人民幣資產的本幣基金尚未完成籌資,因為銀行和保險公司才參與其融資時仍需政府的批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