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 在荷蘭的一家子公司于11月21日披露,公司在2011年把98億美元的營收轉至位于百慕大群島的一家空殼公司,較三年前增長了近一倍。通過這種做法,谷歌在全球避免了大約20億美元的所得稅。 因為百慕大群島不存在企業所得稅,通過將海外子公司的利潤合法地匯入到該地區,谷歌把公司整體所得稅削減了近一半。谷歌在2011年轉移至百慕大群島的營收,相當于該公司稅前總利潤的80%。 谷歌營收轉至百慕大群島從而避免所得稅的做法,相信很快會引起整個歐洲甚至美國展開調查。法國、英國、意大利和澳大利亞的政府正在積極調查谷歌的避稅問題,因為他們希望通過阻止企業避稅而增加政府在低迷經濟環境中的稅收。 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在上周建議,成員國應建立避稅天堂黑名單,并引入“反濫用”條例。歐盟稅務專員阿吉達斯·賽梅塔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表示,偷稅漏稅行為每年造成歐盟1萬億歐元的稅收損失,是“可恥的”,和“對基本公平原則的侮辱”。 深陷尷尬 英國稅務研究機構Tax Research LLP會計師兼主管理查德·墨菲稱,“谷歌和其它跨國公司的繳稅戰略,令整個歐洲的政府深陷尷尬之中。英國當前對此問題的看法更為深刻,整個歐洲的其它國家也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歸根到底,就是:它是我們的,還是它們的。人們認識到,如果谷歌不納稅,其他人就必須納稅,或者就是服務被縮減。” 谷歌在聲明表示,該公司一直在遵守各國的稅收規定,谷歌在歐洲各個國家的投資幫助了駐在國經濟的發展。谷歌稱,“我們在英國聘用了超過2000名員工,幫助數十萬企業在網絡上進行發展,并投入數百萬美元在東倫敦支持新技術業務。” 事實上,彭博社早在2010年就報道稱,在過去的三年中,谷歌將大部分海外利潤通過愛爾蘭和荷蘭轉移到百慕大,從而避稅31億美元。谷歌此前發布的文件顯示,該公司去年海外獲取利潤的稅率僅為3.2%,而該公司主要的海外營收卻來自于企業所得稅普遍在26%至34%的歐洲國家。 海外稅款 在上月英國下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中,谷歌、亞馬遜和星巴克的高管被迫解釋了公司為何不在英國繳納更多稅款的緣由。根據谷歌提交的文件顯示,英國是該公司第二大市場,去年的營收達到了41億美元,占據谷歌總營收的大約11%。不過谷歌在英國僅僅支付了600萬英鎊的所得稅。 谷歌中北歐業務副總裁馬特·布里廷在該聽證會中表示,谷歌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地方繳稅,主要是在美國。不過谷歌提交的文件和熟悉該公司納稅計劃的消息人士稱,谷歌還是把一部分在美國通過技術創造的利潤轉移到離岸子公司,從而降低在美納稅金額。谷歌2011年在全球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總額為15億美元。 公平分配 在英國下議院舉行的聽證會結束之后,下議院在上周又發布報告稱,跨國公司并沒有完全繳納應當支付的稅款。下議院同時還批評英國稅務海關總署的不作為行為,稱其“沒有充分采取積極行動,”呼吁該部門在企業避稅問題上“掌握竅門。”不過英國稅務海關總署發言人表示,“該機構確定跨國公司均按照英國的稅法繳納了相應的稅款。” 法國稅收部門今年提議把谷歌的所得稅提高大約13億美元。該部門曾在2011年6月份突檢谷歌法國辦事處,并因檢查拷貝了部分的谷歌計算機文件。谷歌發言人稱,谷歌正在與法國當局進行合作,“回答他們所有有關谷歌法國和谷歌服務的相關問題。” 消息人士稱,從上月開始,意大利稅務警察開始對谷歌進行審計,并在最近搜查了谷歌米蘭辦事處和Facebook駐意大利辦事處。谷歌表示,“公司被審計是非常普遍的事情,我們與意大利當局的緊密合作已有一段時間。迄今為止,意大利當局還沒有向我們要求繳納更多的稅款。”Facebook發言人則表示,該公司正在與意大利稅務部門進行合作,并稱“我們一直依據意大利稅法承擔相應的義務。” 澳大利亞助理財長在上月的演講中曾提到了谷歌的避稅戰略問題。使用離岸公司來避免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做法同樣也引起了美國對稅法進行改革的呼吁。從2009年開始,美國財政部曾反復提議,應當設置措施避免跨國公司繞過稅法,把利潤轉向避稅天堂。不過美國財政部的呼吁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實效。 谷歌荷蘭部門去年向百慕大群島轉移營收的總額達到98億美元,較2008年的54億美元增長了81%。谷歌海外營收的增幅與之相當。與此同時,谷歌去年的整體有效企業稅降至21%,低于2008年的28%。這其中還包括了該公司依據美聯邦和州39%的平均稅率所繳納的稅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