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朱偉一) 原文標題:逃稅:私人銀行業務的金剛鉆 絞盡腦汁計劃合法避稅節稅,這或許是世界各國企業、富人商人的一種共同狀態。甚至冒坐牢風險違法偷逃稅,為什么?因為這能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白花花的銀子。 甚至可以說,幫助域外富豪隱藏財富是瑞士的國策,也是瑞士銀行業的文化。對他們來說,監管也可以創造不義之財:在資本市場打劫,不再是智取“生辰綱”,而是要挾持法律,為己所用。 富人的標準年年水漲船高。據說,在當今的資本市場,有百萬美元以上的資產可用于投資的,才夠得上富人級別。按這樣的標準,截至2012年底,此類富人家庭在各國的戶數分別為:美國590萬;日本150萬;中國130萬;英國50萬;瑞士40萬;加拿大40萬;德國40萬;我國臺灣地區30萬;意大利30萬,法國30萬。這些富人錢多得用不完,需要有人幫其打理,所以,如今各類理財業務興旺發達,而理財又以私人銀行客戶業務為高端業務。私人銀行客戶是理財客戶中的富豪,可供理財的資金多,所付的傭金自然也多。2013年,瑞士信貸的財富管理業務和私人銀行業務的利潤為37億瑞郎,而相比之下,其投資銀行業務的利潤為22億瑞郎。私人銀行業務利潤高,但做起來不易,算得上是瓷器活,很多金融機構很想多攬這類瓷器活,但苦于沒有金剛鉆。若要細問,這金剛鉆到底是什么,不妨看瑞士銀行的經驗,原來就是幫助富人避稅、逃稅。據美國議員的指稱,瑞士信貸為22000個美國超級富豪逃稅。 既然是逃稅,這項業務做起來當然就比較詭秘。街頭秘密遞送情報是諜戰影視劇中常見的鏡頭,如今的理財業務也用了不少諜戰手段:賬戶信息夾在體育雜志中傳遞,在電梯內交易。瑞士的銀行在蘇黎世機場還設有分所,方便來往的美國富豪辦理理財手續,相關賬戶還有一個代號SIO85。而其他國家反逃稅,也頗似諜戰。2008年后,德國和英國曾經收買了歐洲最大金融控股集團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BS)的某些雇員,由這些“內鬼”提供銀行秘密賬戶的戶主名單,其中大多是美國人、德國人和英國人。美國人有電子系統實時監聽,瑞士銀行家們已無法完全避開美國人的火眼金睛。 瑞士信貸向美國的客戶提供了跨境經紀服務和理財服務,卻沒有在美國證交會注冊,這又違反了美國的法律。就在上個月,瑞士信貸與美國證交會達成和解,以瑞士信貸繳納1.965億美元了結此案。但與美國監管機構和解并非易事:美國監管機構會輪番上陣,同一機構反復出手。2009年,瑞銀集團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和解協議,同意支付7.8億美元,并交出300個客戶的名單。但協議的字跡未干,美國司法部又通過民事訴訟,向瑞銀集團索要52000個賬戶的戶主姓名。 瑞士信貸幫助美國富豪作弊,在瑞士本國并不違法。按照瑞士法律,除非第三方能夠提供有關賬戶的戶主身份,瑞士的銀行不得向其提供客戶的信息。對他們來說,監管也可以創造不義之財:在資本市場打劫,不再是智取“生辰綱”,而是要挾持法律,為己所用。當銀行體系中的保密原則被廣泛地認為加劇了經濟動蕩時,G20國家首腦們早已反復承諾將關閉避稅港,但許多國家仍然拒絕公布稅收機構獲得的個人資金在其本國的詳情。 而在瑞士,甚至還可以說,幫助域外富豪隱藏財富是他們的國策,也是瑞士銀行業的文化。即便瑞士信貸不做美國富人的逃稅生意,還可以為其他國家的富人提供類似服務。即便瑞銀集團金盆洗手,瑞士還有其他銀行愿意繼續幫助富人逃稅。瑞士有太多私有銀行,且大多是合伙制,通常無需披露信息,行動極為詭秘,善于為富人避稅。比如,Wegelin是瑞士歷史最悠久的私有銀行,也幫助域外富人避稅,其離岸賬戶的資金高達1.2萬億美元。 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在承認幫助美國富人借助秘密賬戶逃稅的罪名后,歷史最悠久的瑞士私人銀行,成立于1741年的韋格林銀行去年初宣布永久歇業了。只是,即便瑞士的所有銀行都金盆洗手,世界上還有其他許多司法轄區可以為頂級富豪們提供逃稅服務。離岸地是指當事人法定居住地或納稅居住地之外的司法管轄地,著名的比如開曼群島。截至2012年底,離岸地吸引財富的排行表如下:瑞士2.2萬億美元;中國香港和新加坡1.2萬億美元;海峽諸島和都柏林1.1萬億美元;加勒比海和巴拿馬1.1萬億美元;英國9000億美元;盧森堡7000億美元;美國7000億美元。其實美國的銀行也為別國的富豪藏匿財富,至于其中是否存在逃稅的銀行業務,外界無法知道,因為美國的理財業務也很不公開,更別說高盛集團也是幫助超級富豪藏匿巨額財富的老手。 雞鳴狗盜,城鼠社狐。歐美那些幫助富豪逃稅的私人銀行業務大抵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