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外包有什么風險?
說說離岸外包有哪些風險

3
在2004年和2005年,IT組織將一些離散項目或功能進行離岸外包(如應用開發項目、特定的呼叫中心支持等)。離岸外包的增長率將維持在百分之二十幾。本地供應商的離岸策略將會轉移一部分大型集成外包合同,但大多數IT組織仍將偏好純粹的離岸供應商。
離岸外包的10大風險如下:
1. 成本削減期望過高
2. 數據安全性或數據保護問題
3. 離岸外包供應商未達到開發流程標準(CMM)
4. 業務知識的流失
5. 供應商交貨失敗
6. 項目范圍擴大
7. 忽略治理或法規
8. 文化差異
9. 關鍵人員的跳槽
10. 知識轉移問題
業務影響:離岸外包在第一年能夠削減15%-25%的IT成本。但是從長期來看,流程改進通常會對成本節約和IT服務質量造成很大影響。因此IT組織在看到離岸外包巨大價值的同時,必須平衡離岸外包涉及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離岸外包的10大風險如下:
1. 成本削減期望過高
2. 數據安全性或數據保護問題
3. 離岸外包供應商未達到開發流程標準(CMM)
4. 業務知識的流失
5. 供應商交貨失敗
6. 項目范圍擴大
7. 忽略治理或法規
8. 文化差異
9. 關鍵人員的跳槽
10. 知識轉移問題
業務影響:離岸外包在第一年能夠削減15%-25%的IT成本。但是從長期來看,流程改進通常會對成本節約和IT服務質量造成很大影響。因此IT組織在看到離岸外包巨大價值的同時,必須平衡離岸外包涉及到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0
銀行業軟件外包風險
1)選擇軟件外包服務商的風險。
這種風險是最嚴重的風險,如果選擇的服務商不合適,外包后,在服務過程中發現了服務商的種種問題,就很難挽回了。如果外包前沒有全面地考察服務商的綜合服務水平,片面地追求服務商的局部優勢,特別是技術開發能力,而忽略了軟件外包的總體服務水平,沒有詳細地估服務商的外包經驗、財政能力、創新能力、持續發展能力、企業文化以及管理水平,就會導致銀行選擇較差或不適合自己的服務商。這種服務商可能具有技術水平很高的專家,但是它的機構混亂、管理思想陳舊、財政能力薄弱,那么將軟件外包給這種服務商就具有很大的風險,服務商可能會無法及時提供服務或者服務質量較差。在這種較差的服務下,銀行的運行管理就會受到阻礙,甚至發生失控現象。
2)外包決策失誤。
正確的外包決策是保障企業順利開展信息技術外包的前提,在制定決策時要分析軟件外包過程中涉及到的因素,主要有目前軟件離岸外包市場承包商的情況、軟件開發承包商的銷售策略、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銀行軟件離岸外包有什么樣的需求、希望為銀行解決什么問題、外包業務的特征、軟件外包服務采購采用的策略、采取什么樣的外包方式,怎樣對軟件開發承包商進行管理、管理策略是什么,這些都應該在做外包決策階段認真考慮。若沒有足夠詳細的、準確的信息,銀行管理者則很難做出科學合理、符合自身需要的決策,會給軟件外包埋下風險隱患。
3)不能全面地分析成本效益。
做任何事情需要事先計劃和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軟件外包給銀行帶來收益的同時,也使其付出了相關成本。根據外包活動的市場性質和銀行特點,外包活動成本可分為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交易成本包括確定軟件外包項目的成本、獲取相關的市場價格信息和篩選外包商的成本,制定與外包商談判以及簽訂合同的成本,代理成本包括監督成本、失控成本、合同變更成本、溝通成本和信息外泄等成本。交易成本涉及到的要素基本上都是確定性的、可以進行計算的,因此做得比較好,而代理成本涉及到的要素有很多不確定性,很難做出準確的預算,或者在外包實施過程中,技術上有些變動等情況沒有預料到或者忽略了,因此會造成財務、投資方面的風險。
4)銀行喪失戰略柔性的風險。
戰略柔性就是在原來的戰略基礎上,企業為了更有效的完成目標,在動態的環境下,主動調整適應變化、利用變化和制造變化以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而制定的一些可以選擇的行動計劃和相應方案。隨著信息技術及市場的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軟件產業使得管理策略呈現出不連續、不穩定的狀態。銀行的軟件系統如核心業務系統、信貸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都對銀行的應用和管理起到某種決定作用,所以銀行一旦把軟件確定下來后,銀行將來的業務處理流程、管理方法將很難改變。如果軟件規劃不好的話,以后的應用和管理也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為以后的發展帶來的風險。
5)削弱銀行IT人員技術水平的風險.
銀行選擇軟件外包,雖然目前保住了金融產品的競爭優勢,但銀行對IT服務商提供的全方位、高質量服務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可能會切斷銀行技術人員學習所處商業領域最新技術的發展及應用途徑的機會。IT領域的發展瞬息萬變,進行軟件離岸外包會使銀行員工失去接觸、探索最新技術的機會,銀行IT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綜合能力可能會逐漸跟不上技術的發展,難以通過引入新的信息技術開創新業務,創新能力下降,越來越依賴于服務商。并導致銀行IT總體水平下降,消弱銀行的競爭力。
1)選擇軟件外包服務商的風險。
這種風險是最嚴重的風險,如果選擇的服務商不合適,外包后,在服務過程中發現了服務商的種種問題,就很難挽回了。如果外包前沒有全面地考察服務商的綜合服務水平,片面地追求服務商的局部優勢,特別是技術開發能力,而忽略了軟件外包的總體服務水平,沒有詳細地估服務商的外包經驗、財政能力、創新能力、持續發展能力、企業文化以及管理水平,就會導致銀行選擇較差或不適合自己的服務商。這種服務商可能具有技術水平很高的專家,但是它的機構混亂、管理思想陳舊、財政能力薄弱,那么將軟件外包給這種服務商就具有很大的風險,服務商可能會無法及時提供服務或者服務質量較差。在這種較差的服務下,銀行的運行管理就會受到阻礙,甚至發生失控現象。
2)外包決策失誤。
正確的外包決策是保障企業順利開展信息技術外包的前提,在制定決策時要分析軟件外包過程中涉及到的因素,主要有目前軟件離岸外包市場承包商的情況、軟件開發承包商的銷售策略、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銀行軟件離岸外包有什么樣的需求、希望為銀行解決什么問題、外包業務的特征、軟件外包服務采購采用的策略、采取什么樣的外包方式,怎樣對軟件開發承包商進行管理、管理策略是什么,這些都應該在做外包決策階段認真考慮。若沒有足夠詳細的、準確的信息,銀行管理者則很難做出科學合理、符合自身需要的決策,會給軟件外包埋下風險隱患。
3)不能全面地分析成本效益。
做任何事情需要事先計劃和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軟件外包給銀行帶來收益的同時,也使其付出了相關成本。根據外包活動的市場性質和銀行特點,外包活動成本可分為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交易成本包括確定軟件外包項目的成本、獲取相關的市場價格信息和篩選外包商的成本,制定與外包商談判以及簽訂合同的成本,代理成本包括監督成本、失控成本、合同變更成本、溝通成本和信息外泄等成本。交易成本涉及到的要素基本上都是確定性的、可以進行計算的,因此做得比較好,而代理成本涉及到的要素有很多不確定性,很難做出準確的預算,或者在外包實施過程中,技術上有些變動等情況沒有預料到或者忽略了,因此會造成財務、投資方面的風險。
4)銀行喪失戰略柔性的風險。
戰略柔性就是在原來的戰略基礎上,企業為了更有效的完成目標,在動態的環境下,主動調整適應變化、利用變化和制造變化以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而制定的一些可以選擇的行動計劃和相應方案。隨著信息技術及市場的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軟件產業使得管理策略呈現出不連續、不穩定的狀態。銀行的軟件系統如核心業務系統、信貸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等都對銀行的應用和管理起到某種決定作用,所以銀行一旦把軟件確定下來后,銀行將來的業務處理流程、管理方法將很難改變。如果軟件規劃不好的話,以后的應用和管理也將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為以后的發展帶來的風險。
5)削弱銀行IT人員技術水平的風險.
銀行選擇軟件外包,雖然目前保住了金融產品的競爭優勢,但銀行對IT服務商提供的全方位、高質量服務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可能會切斷銀行技術人員學習所處商業領域最新技術的發展及應用途徑的機會。IT領域的發展瞬息萬變,進行軟件離岸外包會使銀行員工失去接觸、探索最新技術的機會,銀行IT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綜合能力可能會逐漸跟不上技術的發展,難以通過引入新的信息技術開創新業務,創新能力下降,越來越依賴于服務商。并導致銀行IT總體水平下降,消弱銀行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