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CEPA簽署以來受惠貨值增長近7倍
香港CEPA簽署以來受惠貨值增長近7倍
促進內港兩地經貿互通優勢互補 拉動香港經濟發展
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即將到來,《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亦將簽署滿14周年。據深圳海關統計,截至2017年5月31日,內地累計受惠進口貨物750.4億元,涉及21個大類港產貨物。
內地進口的香港CEPA項下貨物受惠貨值由實施首年的8.6億元增至2016年的59.1億元,增長了近7倍;實際受惠進口的商品范圍也在化工產品、紡織制品、塑料制品等10類商品的基礎上擴大至食品、光學儀器、機電產品等13類商品,涉及的稅號由60余個增至200多個,增長了近4倍。越來越多的香港產品享受CEPA零關稅進口,對內港兩地經貿互通、優勢互補,拉動香港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香港CEPA是“一國兩制”原則的成功實踐
香港CEPA是內地迄今為止商簽的內容最全面、開放幅度最大的自由貿易協議之一,其內容質量高,覆蓋面廣,為內地參與其他雙邊自貿區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香港CEPA在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中實行的開放措施完全符合WTO規則, CEPA簽署后,香港地區仍維持其自由港的地位,也完全遵循了“一國兩制”的方針。此外,香港CEPA通過各項開放措施,逐步減少和消除兩地經貿交流中的制度性障礙,促進了內地與香港之間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和經濟的融合,也符合內地與香港經貿發展的實際情況。
2004年1月7日,香港CEPA第一票享受零關稅的貨物“空白CD刻錄盤”在深圳海關隸屬皇崗海關通關。深圳自香港CEPA實施以來,就一直是港產貨物進入大陸的最主要口岸。海關總署為了協調香港CEPA通關的有關事宜,于2003年5月在CEPA簽署之前于深圳海關設立了原產地管理辦公室,專門負責香港CEPA貨物通關、監控及后續核查等業務工作。CEPA協定具有關稅優惠內容,深圳海關有效落實各項CEPA通關優惠政策,企業從中切實得到了實惠。
維他奶是香港家喻戶曉的飲料品牌,其在香港有生產基地,員工約1500人,年產35萬噸左右。深圳維他(光明)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報關部副經理許巧芬長期負責香港基地生產的維他奶進口到內地的業務,她表示,CEPA協定未實施之前,利潤較低,維他奶公司并未從香港進口維他奶到內地銷售。CEPA協定實施后,公司就積極著手維他奶進口內地業務,自2005年10月進口第一批維他奶以來,至2017年5月份,公司已經進口維他奶1144.46萬箱,進口金額約達4.37億元人民幣,節省成本達1.5億多元,產品市場競爭力極大提升。
內港兩地經濟受益香港CEPA
數據顯示,香港共計簽發15萬份香港CEPA優惠原產地證書,前后共有198家香港廠商享受了零關稅優惠。
海關作為CEPA貨物的原產地管理和通關監管部門,如何有效貫徹落實中央的精神,將優惠實實在在地給到香港同胞,深感任務光榮和責任重大。為貫徹中央關于CEPA“管得住、通得快”的指示精神,深圳海關采取一系列措施,積極推行各項通關作業改革,提高通關效率,保證CEPA的順利實施。
近年來,深圳海關與香港海關、香港工業貿易署等有關部門密切聯系,為CEPA的順利實施作了大量工作,包括與香港海關建立聯絡官制度、熱線電話、年度例會制度等;每年開展CEPA項下產品原產地標準的調研、磋商;與香港海關建立已通關貨物原產地常規核查機制,每年對CEPA貨物的原產資格進行核實;每年挑選具有代表性的香港CEPA貨物生產廠商開展訪廠核查認定相關貨物的生產工序是否符合香港CEPA原產地標準等。
香港CEPA在實施中內地與香港實現了互利共贏,許巧芬介紹,通過香港CEPA,維他奶公司更多品種的高品質維他奶更方便快捷的進入內地市場供廣大內地消費者享用,此外,有利于維他奶香港基地長期穩定生產,招聘的香港員工長期維持在1500人左右,這對穩定香港本地居民就業、減緩經濟下行帶來的失業風險也起到了良好作用。
海關保障CEPA貨物物暢其流
深圳金活醫藥有限公司則是一家專業從事品牌進口藥品保健品代理的公司,其代理進口的“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和“飛鷹活絡油”是內地知名的止咳和治跌打藥品。2004年1月9日,該公司從文錦渡海關進口了CEPA協定啟動后的第一批零關稅港貨,當時進口“枇杷膏”750箱、享受稅收減免近18000元。
該公司長期從事進口報關業務的黃衛國表示,公司長期受益于CEPA協定減免稅政策,僅以2016年為例,公司進口的“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就享受了1453.83萬元人民幣的關稅減免,有力降低了進口和經營成本,港產高品質的枇杷膏也能更快更優惠地進入內地市場。
作為主要的CEPA貨物進口口岸之一,深圳海關隸屬文錦渡海關高度重視CEPA項下港產貨物進口,不斷深入推動通關改革,提高通關效率,保證CEPA貨物“物暢其流”。海關在CEPA實施初期設立CEPA專用報關窗口,對CEPA進口貨物優先接單審核,及時解答CEPA進口企業歸類等疑難問題。在查驗環節對CEPA項下貨物加快查驗及驗放速度,確保CEPA貨物快速通關。
海關在口岸積極推動通關改革,提高物流運轉效率,通過實現電子報關、電子審單、口岸電子自動核放,認真落實統一載貨清單、綠色關鎖、深港海關查驗結果互認等通關便利化措施,不斷提高貨物通關速度,目前正常的香港貨車進口自動核放時間僅需5秒,貨物通關速度大幅提高。
附:香港CEPA發展歷程
香港CEPA實施至今,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香港CEPA的主體文件、6份附件、10份補充協議,以及關于服務貿易的2份協議。
2003年6月29日,香港CEPA主體文件簽署,涵蓋了總則、貨物貿易、原產地、服務貿易、貿易投資便利化、其他條款共6個章節。
2003年9月29日,香港CEPA的6份附件簽署,分別為《關于貨物貿易零關稅的實施》、《關于貨物貿易的原產地規則》、《關于原產地證書的簽發和核查程序》、《關于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具體承諾》、《關于“服務提供者”定義和相關規定》和《關于貿易投資便利化》。
2004年1月1日,香港CEPA正式實施。
2004年10月27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簽署。根據該協議,自2005年1月1日起,內地對《第二批內地對原產香港的進口貨物實行零關稅的產品清單(現有生產產品)》中列明的原產香港的進口貨物實施零關稅。
2005年10月18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二》簽署,內地進一步擴大對香港開放。
2006年6月27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三》簽署,內地進一步在服務貿易領域對香港擴大開放,并加強與香港在貿易投資便利化領域的合作。
2007年6月29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四》簽署,該協議進一步放寬了法律、醫療、房地產、環境等28個服務領域市場準入的條件,全部措施于2008年元旦起生效。
2008年7月29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五》簽署,涵蓋了34項涉及服務業、貿易投資便利化及專業資格互認三個領域對香港進一步開放的措施,把內地與香港的經貿交流與合作提升到新階段。
2009年5月9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六》簽署,內地推出29項市場開放措施,涉及20個服務領域,其中“研究與開發”、“鐵路運輸”為新增領域,使香港CEPA涵蓋的服務領域總數由40個增至42個。
2010年5月27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七》簽署,該協議涵蓋19個領域,共有35項市場開放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其中以醫療和旅游業受惠最大。至此,CEPA所涵蓋的服務貿易開放領域由42個增至44個。
2011年12月13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八》簽署,貨物貿易方面對香港CEPA附件2《關于貨物貿易的原產地規則》第五條進行修改。根據補充協議八的規定,在計算香港CEPA項下香港出口制成品的從價百分比時,內地原產原料或組合零件可視為原產于香港。該規定對香港保留一定程度的制造業具有積極作用,是確保香港產業多元化、深化內地與香港產業合作,維持香港繁榮穩定的一項重要舉措。
2012年6月29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九》簽署,積極推動兩地服務貿易自由化是該協定的一大突出特點。內地將對香港在法律、會計、建筑、醫療等21個領域在原有開放承諾基礎上,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取消股權限制、放寬經營范圍和經營地域的限制等。同時,新增加教育領域的開放承諾。該協議簽署后,香港CEPA服務貿易開放的領域達48個。
2013年8月29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十》簽署,新協議共有73項服務貿易開放和便利貿易投資的措施,當中包括65項服務貿易開放措施,以及8項加強兩地金融合作和便利貿易投資的措施。新增的各項措施,有利于香港服務業拓展內地市場,促進兩地經貿合作發展。
2014年12月18日,《關于內地在廣東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簽署,這是首次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方式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將給予香港最惠待遇以協議的方式進一步明確下來,即今后內地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優于CEPA的開放措施均將適用于香港。協議簽署后,內地將在廣東率先于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同時為內地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先行先試積累經驗。
2015年11月27日,《服務貿易協議》簽署,該協議是首個內地全境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方式全面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自由貿易協定,標志著內地全境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內地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將為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地位和發展新興現代服務業提供有益的幫助,也將為內地經濟帶來新的活力,有利于推動內地與香港經濟的全面深入融合,實現兩地經濟共同發展。
(黃莉玲 吳一路 魏百臻/文)
促進內港兩地經貿互通優勢互補 拉動香港經濟發展
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即將到來,《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亦將簽署滿14周年。據深圳海關統計,截至2017年5月31日,內地累計受惠進口貨物750.4億元,涉及21個大類港產貨物。
內地進口的香港CEPA項下貨物受惠貨值由實施首年的8.6億元增至2016年的59.1億元,增長了近7倍;實際受惠進口的商品范圍也在化工產品、紡織制品、塑料制品等10類商品的基礎上擴大至食品、光學儀器、機電產品等13類商品,涉及的稅號由60余個增至200多個,增長了近4倍。越來越多的香港產品享受CEPA零關稅進口,對內港兩地經貿互通、優勢互補,拉動香港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香港CEPA是“一國兩制”原則的成功實踐
香港CEPA是內地迄今為止商簽的內容最全面、開放幅度最大的自由貿易協議之一,其內容質量高,覆蓋面廣,為內地參與其他雙邊自貿區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香港CEPA在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中實行的開放措施完全符合WTO規則, CEPA簽署后,香港地區仍維持其自由港的地位,也完全遵循了“一國兩制”的方針。此外,香港CEPA通過各項開放措施,逐步減少和消除兩地經貿交流中的制度性障礙,促進了內地與香港之間經濟要素的自由流動和經濟的融合,也符合內地與香港經貿發展的實際情況。
2004年1月7日,香港CEPA第一票享受零關稅的貨物“空白CD刻錄盤”在深圳海關隸屬皇崗海關通關。深圳自香港CEPA實施以來,就一直是港產貨物進入大陸的最主要口岸。海關總署為了協調香港CEPA通關的有關事宜,于2003年5月在CEPA簽署之前于深圳海關設立了原產地管理辦公室,專門負責香港CEPA貨物通關、監控及后續核查等業務工作。CEPA協定具有關稅優惠內容,深圳海關有效落實各項CEPA通關優惠政策,企業從中切實得到了實惠。
維他奶是香港家喻戶曉的飲料品牌,其在香港有生產基地,員工約1500人,年產35萬噸左右。深圳維他(光明)食品飲料有限公司報關部副經理許巧芬長期負責香港基地生產的維他奶進口到內地的業務,她表示,CEPA協定未實施之前,利潤較低,維他奶公司并未從香港進口維他奶到內地銷售。CEPA協定實施后,公司就積極著手維他奶進口內地業務,自2005年10月進口第一批維他奶以來,至2017年5月份,公司已經進口維他奶1144.46萬箱,進口金額約達4.37億元人民幣,節省成本達1.5億多元,產品市場競爭力極大提升。
內港兩地經濟受益香港CEPA
數據顯示,香港共計簽發15萬份香港CEPA優惠原產地證書,前后共有198家香港廠商享受了零關稅優惠。
海關作為CEPA貨物的原產地管理和通關監管部門,如何有效貫徹落實中央的精神,將優惠實實在在地給到香港同胞,深感任務光榮和責任重大。為貫徹中央關于CEPA“管得住、通得快”的指示精神,深圳海關采取一系列措施,積極推行各項通關作業改革,提高通關效率,保證CEPA的順利實施。
近年來,深圳海關與香港海關、香港工業貿易署等有關部門密切聯系,為CEPA的順利實施作了大量工作,包括與香港海關建立聯絡官制度、熱線電話、年度例會制度等;每年開展CEPA項下產品原產地標準的調研、磋商;與香港海關建立已通關貨物原產地常規核查機制,每年對CEPA貨物的原產資格進行核實;每年挑選具有代表性的香港CEPA貨物生產廠商開展訪廠核查認定相關貨物的生產工序是否符合香港CEPA原產地標準等。
香港CEPA在實施中內地與香港實現了互利共贏,許巧芬介紹,通過香港CEPA,維他奶公司更多品種的高品質維他奶更方便快捷的進入內地市場供廣大內地消費者享用,此外,有利于維他奶香港基地長期穩定生產,招聘的香港員工長期維持在1500人左右,這對穩定香港本地居民就業、減緩經濟下行帶來的失業風險也起到了良好作用。
海關保障CEPA貨物物暢其流
深圳金活醫藥有限公司則是一家專業從事品牌進口藥品保健品代理的公司,其代理進口的“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和“飛鷹活絡油”是內地知名的止咳和治跌打藥品。2004年1月9日,該公司從文錦渡海關進口了CEPA協定啟動后的第一批零關稅港貨,當時進口“枇杷膏”750箱、享受稅收減免近18000元。
該公司長期從事進口報關業務的黃衛國表示,公司長期受益于CEPA協定減免稅政策,僅以2016年為例,公司進口的“京都念慈菴蜜煉川貝枇杷膏”就享受了1453.83萬元人民幣的關稅減免,有力降低了進口和經營成本,港產高品質的枇杷膏也能更快更優惠地進入內地市場。
作為主要的CEPA貨物進口口岸之一,深圳海關隸屬文錦渡海關高度重視CEPA項下港產貨物進口,不斷深入推動通關改革,提高通關效率,保證CEPA貨物“物暢其流”。海關在CEPA實施初期設立CEPA專用報關窗口,對CEPA進口貨物優先接單審核,及時解答CEPA進口企業歸類等疑難問題。在查驗環節對CEPA項下貨物加快查驗及驗放速度,確保CEPA貨物快速通關。
海關在口岸積極推動通關改革,提高物流運轉效率,通過實現電子報關、電子審單、口岸電子自動核放,認真落實統一載貨清單、綠色關鎖、深港海關查驗結果互認等通關便利化措施,不斷提高貨物通關速度,目前正常的香港貨車進口自動核放時間僅需5秒,貨物通關速度大幅提高。
附:香港CEPA發展歷程
香港CEPA實施至今,中央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香港CEPA的主體文件、6份附件、10份補充協議,以及關于服務貿易的2份協議。
2003年6月29日,香港CEPA主體文件簽署,涵蓋了總則、貨物貿易、原產地、服務貿易、貿易投資便利化、其他條款共6個章節。
2003年9月29日,香港CEPA的6份附件簽署,分別為《關于貨物貿易零關稅的實施》、《關于貨物貿易的原產地規則》、《關于原產地證書的簽發和核查程序》、《關于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具體承諾》、《關于“服務提供者”定義和相關規定》和《關于貿易投資便利化》。
2004年1月1日,香港CEPA正式實施。
2004年10月27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簽署。根據該協議,自2005年1月1日起,內地對《第二批內地對原產香港的進口貨物實行零關稅的產品清單(現有生產產品)》中列明的原產香港的進口貨物實施零關稅。
2005年10月18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二》簽署,內地進一步擴大對香港開放。
2006年6月27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三》簽署,內地進一步在服務貿易領域對香港擴大開放,并加強與香港在貿易投資便利化領域的合作。
2007年6月29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四》簽署,該協議進一步放寬了法律、醫療、房地產、環境等28個服務領域市場準入的條件,全部措施于2008年元旦起生效。
2008年7月29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五》簽署,涵蓋了34項涉及服務業、貿易投資便利化及專業資格互認三個領域對香港進一步開放的措施,把內地與香港的經貿交流與合作提升到新階段。
2009年5月9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六》簽署,內地推出29項市場開放措施,涉及20個服務領域,其中“研究與開發”、“鐵路運輸”為新增領域,使香港CEPA涵蓋的服務領域總數由40個增至42個。
2010年5月27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七》簽署,該協議涵蓋19個領域,共有35項市場開放和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其中以醫療和旅游業受惠最大。至此,CEPA所涵蓋的服務貿易開放領域由42個增至44個。
2011年12月13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八》簽署,貨物貿易方面對香港CEPA附件2《關于貨物貿易的原產地規則》第五條進行修改。根據補充協議八的規定,在計算香港CEPA項下香港出口制成品的從價百分比時,內地原產原料或組合零件可視為原產于香港。該規定對香港保留一定程度的制造業具有積極作用,是確保香港產業多元化、深化內地與香港產業合作,維持香港繁榮穩定的一項重要舉措。
2012年6月29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九》簽署,積極推動兩地服務貿易自由化是該協定的一大突出特點。內地將對香港在法律、會計、建筑、醫療等21個領域在原有開放承諾基礎上,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取消股權限制、放寬經營范圍和經營地域的限制等。同時,新增加教育領域的開放承諾。該協議簽署后,香港CEPA服務貿易開放的領域達48個。
2013年8月29日,《香港CEPA補充協議十》簽署,新協議共有73項服務貿易開放和便利貿易投資的措施,當中包括65項服務貿易開放措施,以及8項加強兩地金融合作和便利貿易投資的措施。新增的各項措施,有利于香港服務業拓展內地市場,促進兩地經貿合作發展。
2014年12月18日,《關于內地在廣東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協議》簽署,這是首次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方式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將給予香港最惠待遇以協議的方式進一步明確下來,即今后內地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優于CEPA的開放措施均將適用于香港。協議簽署后,內地將在廣東率先于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同時為內地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先行先試積累經驗。
2015年11月27日,《服務貿易協議》簽署,該協議是首個內地全境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方式全面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的自由貿易協定,標志著內地全境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內地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將為香港鞏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地位和發展新興現代服務業提供有益的幫助,也將為內地經濟帶來新的活力,有利于推動內地與香港經濟的全面深入融合,實現兩地經濟共同發展。
(黃莉玲 吳一路 魏百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