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產配置時代,看高凈值人士如何玩轉海外資產配置?
隨著投資政策、投資渠道的逐步開放,越來越多高凈值人群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海外置業和資產配置呈現一片火熱景象。
據貝恩公司發布的《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高凈值人士中擁有境外配置的人群占比由2011年的約19%上升至2017年的56%。2017年中國高凈值人群規模在十年間翻了三番。另外,境外資產配置自2011年起成為投資熱點,此后高凈值人群滲透率逐年上升,一度超過50%。也就是說,近五成的高凈值人士,都在增加境外資產配置。海外資產配置乃至家族傳承等一系列全面的海外規劃已然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家庭的選擇。
胡潤研究院《2017中國高凈值人群財富管理需求白皮書》中的數據調查顯示,科學合理地進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確保財富的“保值、增值”、“為子女境外留學做準備”仍然是高凈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資最主要的三個目的。
為什么要高度重視海外資產配置?
1.單一幣種投資風險大
內地95%的投資者,100%的資產都是人民幣資產,其中超過70%的比例又轉換為房地產資產,這種結構的資產配置在面對系統性風險時將會束手無策。而只有將資產進行多元化配置,才能夠真正達到分散和規避風險的目的。
2.國內優質資產荒情況加劇
全球化投資是分享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國家和地區增長機會的重要方式。成熟的全球金融市場,如美國、英國、歐洲、香港等,經過多年的洗禮,金融監管制度、投資者保護制度都比較完善。
更重要的是,歐美國家經過漫長的調整,已經逐步走出經濟危機,特別是美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而國內目前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陣痛期。
從2017年全球資本市場的表現,可以充分得到驗證。香港恒生指數上漲36%,奪得牛冠,美國三大股指緊隨其后,而納斯達克指數已經連續上漲6年。
3.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
中美貨幣政策繼續分化,加劇了人民幣貶值預期。美國進入持續加息周期,而國內在經濟轉型期間,仍需要配合較為寬松的財政與貨幣政策。
面對幣值波動性,投資者有必要采取系統性防御,多元化配置分散風險,以對沖人民幣貶值風險。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已經是高凈值人群的共識。這個“籃子”的邊界正在逐漸從國內向境外擴展。
對于高凈值人群來說,如何參與境外資產配置呢?
就投資方式看,中國高凈值人群境外資產配置,由于對境外市場較為陌生,選擇穩健型固定收益類項目較為可靠;
從投資目的來看,在穩健可靠的基礎上,可以配置部分浮動收益類財富管理產品,以達到收益最優;
從機構選擇方面,由于境外投資同樣存在風險性,依托財富管理機構在產品選擇和資產配置方面的專業性(全球資管法規大不同,只有專業機構才能引領成功),科學理性參與財富管理是最佳選擇。
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士從自己直接進行投資和財富管理,轉向尋求專業的服務機構,來進行系統的、目光長遠的資產配置。
《2017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中國高凈值人士境外配置標的中,有34%比例投向儲蓄及現金,有14%投向股票,保險和債券的配置占比均為12%。這與全球富豪資產配置構成有較為明顯的區別。
數據顯示,全球富豪資產配置中,股票投資占比最高,達到32%;對沖+私募基金另類投資占比為30%;債券投資占比為17%;儲蓄及現金等占比僅為7%。
中國高凈值人士的境外配置,相比全球富豪的構成較為保守。
據貝恩公司發布的《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高凈值人士中擁有境外配置的人群占比由2011年的約19%上升至2017年的56%。2017年中國高凈值人群規模在十年間翻了三番。另外,境外資產配置自2011年起成為投資熱點,此后高凈值人群滲透率逐年上升,一度超過50%。也就是說,近五成的高凈值人士,都在增加境外資產配置。海外資產配置乃至家族傳承等一系列全面的海外規劃已然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家庭的選擇。
胡潤研究院《2017中國高凈值人群財富管理需求白皮書》中的數據調查顯示,科學合理地進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確保財富的“保值、增值”、“為子女境外留學做準備”仍然是高凈值人群跨境金融投資最主要的三個目的。
為什么要高度重視海外資產配置?
1.單一幣種投資風險大
內地95%的投資者,100%的資產都是人民幣資產,其中超過70%的比例又轉換為房地產資產,這種結構的資產配置在面對系統性風險時將會束手無策。而只有將資產進行多元化配置,才能夠真正達到分散和規避風險的目的。
2.國內優質資產荒情況加劇
全球化投資是分享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國家和地區增長機會的重要方式。成熟的全球金融市場,如美國、英國、歐洲、香港等,經過多年的洗禮,金融監管制度、投資者保護制度都比較完善。
更重要的是,歐美國家經過漫長的調整,已經逐步走出經濟危機,特別是美國,經濟形勢一片大好。而國內目前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陣痛期。
從2017年全球資本市場的表現,可以充分得到驗證。香港恒生指數上漲36%,奪得牛冠,美國三大股指緊隨其后,而納斯達克指數已經連續上漲6年。
3.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
中美貨幣政策繼續分化,加劇了人民幣貶值預期。美國進入持續加息周期,而國內在經濟轉型期間,仍需要配合較為寬松的財政與貨幣政策。
面對幣值波動性,投資者有必要采取系統性防御,多元化配置分散風險,以對沖人民幣貶值風險。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已經是高凈值人群的共識。這個“籃子”的邊界正在逐漸從國內向境外擴展。
對于高凈值人群來說,如何參與境外資產配置呢?
就投資方式看,中國高凈值人群境外資產配置,由于對境外市場較為陌生,選擇穩健型固定收益類項目較為可靠;
從投資目的來看,在穩健可靠的基礎上,可以配置部分浮動收益類財富管理產品,以達到收益最優;
從機構選擇方面,由于境外投資同樣存在風險性,依托財富管理機構在產品選擇和資產配置方面的專業性(全球資管法規大不同,只有專業機構才能引領成功),科學理性參與財富管理是最佳選擇。
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士從自己直接進行投資和財富管理,轉向尋求專業的服務機構,來進行系統的、目光長遠的資產配置。
《2017年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中國高凈值人士境外配置標的中,有34%比例投向儲蓄及現金,有14%投向股票,保險和債券的配置占比均為12%。這與全球富豪資產配置構成有較為明顯的區別。
數據顯示,全球富豪資產配置中,股票投資占比最高,達到32%;對沖+私募基金另類投資占比為30%;債券投資占比為17%;儲蓄及現金等占比僅為7%。
中國高凈值人士的境外配置,相比全球富豪的構成較為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