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公布最新的稅務不合作轄區(qū)“灰名單”,香港仍然在列,俄羅斯不出意外上榜!


“黑名單”:多與美國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修訂后的歐盟稅收不合作轄區(qū)名單包括一份“黑名單”(附件一)和一份“灰名單”(附件二)。歐盟稅收不合作轄區(qū)“黑名單”沒有變化,仍然包括9個司法管轄區(qū),它們是:美屬薩摩亞、斐濟、關島、帕勞、巴拿馬、薩摩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屬維爾京群島和瓦努阿圖。
可以看出,頑固地盤踞在“黑名單”上的司法管轄區(qū)主要都和美國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比如,美屬薩摩亞、美屬維爾京群島,直接屬于美國;而關島,為美國“非正式的領土”;帕勞,雖結束了和美國的托管關系,但仍保持了特殊關系。
至于巴拿馬和薩摩亞,則是常見的離岸司法管轄區(qū)。相比BVI和開曼群島,無論是在OECD的BESP及有害的稅收實踐(harmful tax practices)機制中,還是在歐盟的稅收不合作名單中,巴拿馬和薩摩亞一向都表現(xiàn)不太積極。
正因為如此,巴拿馬和薩摩亞長久以來也是在歐盟稅收“黑名單”上紋絲不動。
灰名單:新增俄羅斯、以色列、越南和突尼斯
相比“黑名單”的一成不變,修訂后的歐盟稅收不合作轄區(qū)“灰名單”中共有25個司法管轄區(qū),其中4個是新增加的司法管轄區(qū),分別是:俄羅斯、以色列、越南和突尼斯。其中,俄羅斯被列入“灰名單”的原因是存在有害稅收優(yōu)惠制度(國際控股公司),而以色列、突尼斯和越南,則主要是在國別報告中不符合BEPS行動的最低標準。
25個稅收不合作灰名單
俄羅斯:不出意外地成為歐盟制裁的“重點”
針對歐盟的稅收合作灰名單,俄羅斯迅速做出反應,通過了稅法修正案,規(guī)定特別稅收管理區(qū)的所有新設立企業(yè)和現(xiàn)有企業(yè)適用稅收優(yōu)惠政策時,必須確認企業(yè)將經濟業(yè)務轉移到特別稅收管理區(qū)境內并開展經濟活動(經濟實質原則)。盡管做出上述積極回應,對于俄羅斯能否在下次的歐盟稅收不合作“黑名單”中移除,恐怕很難預測。
畢竟,當下的俄羅斯因為深陷俄烏沖突,正受到美國和歐盟的全方位的制裁,這主要包括凍結俄大型國有金融機構在美資產,限制俄使用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進行商業(yè)交易的能力,將部分俄銀行排除在環(huán)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xié)會(SWIFT)支付系統(tǒng)之外,凍結俄央行資產并禁止與俄央行交易等。
在此大背景下,稅收不合作“黑名單”或只是歐盟對俄羅斯限制中“最輕”的一部分。接下來俄羅斯是否會被歐盟在稅務限制上“加碼”,這可能不僅取決于俄羅斯在稅務上的“改進”情況,更是與俄烏沖突走勢息息相關。
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香港:有望在2023年從稅收“灰名單”上移除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香港在2021年10月再次被歐盟列入了“灰名單”。對此,香港特區(qū)政府表示,在支持打擊跨境避稅的大原則下,香港特區(qū)政府愿意做出配合,并已向歐盟承諾將于2022年底前修訂香港《稅務條例》及于2023年落實相關措施。香港特區(qū)政府將在修訂有關的稅務安排后,要求歐盟盡快把香港從灰名單中剔除。
具體而言,香港政府表態(tài)將修訂企業(yè)(尤其是在香港沒有實質經濟活動的企業(yè))被動收入納稅方面的法例。不僅如此,香港還會修訂豁免源自外地收入征稅方面的法例,主要是離岸空殼公司透過“雙重不征稅”而在稅負上獲得利益的情況。
根據(jù)時間表,該等法例上的修訂將會在今年陸續(xù)公布。
有鑒于此,香港最新公布的財政預算案表示,會考慮從2024/25課稅年度開始向大型跨國企業(yè)集團征收本地最低補足稅,確保它們的實際稅率達致全球最低實際稅率15%的水平。據(jù)悉,香港的跨國企業(yè)集團須每年補足的稅款達150億港元。
因此,在香港有跨境經營的大型企業(yè)集團應予以高度重視,提前做好籌劃。